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1-03 10:13肖强肖瑶
行政与法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护理人员养老

肖强 肖瑶

摘      要:人口老龄化使老年护理行业逐渐兴起,但这一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认为,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缺失主要表现为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和社区护理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公众对老年护理行业缺乏认可度、高职院校课程目标要求较低及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目标要凸显核心能力,课程内容应突出养老护理特色,重点关注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问题。

关  键  词: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目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12-0065-09

收稿日期:2020-07-22

作者简介:肖强(196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家政教育与养老服务;肖瑶(199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家政教育与养老服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底,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相比,上升了1.91个百分点。”[1]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要求养老护理人员具备关键核心能力。关于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界定有诸多表述,美国护理学会要求高等院校本科护理课程核心能力包括沟通、评估、批判性思维、技术操作;[2]澳大利亚护士学会对注册护士胜任力的核心标准规定为专业与伦理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等;[3]我国学者认为对养老护理人才能力要求有老年医学科学知识、临床照护等基础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老年人健康咨询、安全防范等其它核心能力。[4]综合中外学者及专业机构的观点,学界将养老护理核心能力确定为社区常见老年病症的护理能力、常见老年疾病的分析判定能力、与老年人沟通能力、运用养老护理法律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能力四个方面。笔者根据老年护理的特点将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确定为社区护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四个方面。通过对核心能力的研究发现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缺失表现并进行原因分析,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角度提出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一、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缺失的表现

高职院校养老护理专业在校学生是未来养老护理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为了解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笔者选取山东、内蒙古等4所高职院校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为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回收率为93%;访谈10位学生,7位教师;利用SPSS21.0录入数据,通过均值、百分比、相关性等分析表明,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缺失表现如下:

一是老年护理基础知识薄弱。为调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笔者将选项设置为十分不赞同、不赞同、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五个递进等级,取平均值,平均值越小说明老年护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越差,平均值越大说明掌握情况越好;养老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护理的依据是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在223份有效问卷中,老年人肺功能、味觉系统、神经系统、心理特点等老年护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均值分别为3.23、3.22、3.35、3.24,说明养老护理人员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二是社区护理能力不足。养老服务市场对潜在的护理专业性人才的实践技能要求日益提高,但调查发现,养老护理人员对社区护理维度的核心能力掌握程度较差,多数被调查人员实践水平不高,参加校内实验课5-8次的占26.5%,9-12次的占52.9%。数据表明,养老护理人员缺少校外实训、见习和校内实验经历,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产生褥疮后如何进行护理、跌倒后如何正确处理等基本护理操作仍有部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归属社区护理范围,护理人员能够掌握老年人健康评估原则,但面对社区老年人提出实质性的解決方案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作出判断。

三是常见老年病症的护理能力较低。为老年人做健康护理是护理实践的主要流程,是对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体现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是养老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的主要专业能力。调研数据表明,护理人员较好地掌握了老年人健康检查原则,平均值是3.8,超过标准值3.5,但对特定人员的实际护理能力、对家庭护理的概念、老年人跌倒后做重点检查并拨打紧急电话、老年人的饮食护理原则等方面,平均值最低为3.25,说明掌握得并不好。实践表明,护理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老年护理基础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护理方法不达标。

四是常见老年疾病的分析能力较弱。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灵活运用老年护理专业知识,通过老年人的症状表现分析判断病情。关于老年疾病判定这个维度,问卷设置了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症状的判定、对老年人病症的原因分析、对老年冠心病临床表现分析三个问题,选项设置为十分不赞同、不赞同、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五个递进等级(见表1)。调查发现,高血压临床症、病症原因分析、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均值分别为3.19、3.39、3.13,说明护理人员未能深刻分析病症原因,老年常见疾病的判定能力较弱。养老护理人员应结合不同病症具体分析应对,如对于心肌梗塞的老年人要尽量找到发病原因,建议卧床休息及观察血压等,这不仅需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有评判性思维。调查结果表明,面对老年人的复杂病情,多数养老护理人员依靠惯性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仅从单方面判断病因,不能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仍以心肌梗塞为例,多数养老护理人员能在吃药禁忌、饮食禁忌等方面提出建议,但在生活习惯改善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却不能深入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社区护理能力与社区实习次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9、0.037,有正相关性,但是,参加社区实习5-6次的人数仅为52%,仍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实习或参加社区实习次数过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老年疾病分析思维的建立。

五是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普遍较低。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包括护理人员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及与老人的家人进行沟通。调查发现,护理人员的合作能力、与患有高血压病症的老年人的沟通能力、与病情较重老年人的沟通能力的均值分别为3.28、3.09、3.12,说明沟通与合作能力普遍较低。随着养老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也从主动与被动需求转变为需求互补,因此,良好的护理团队合作与被护理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多数护理人员表示在与老年人交流时有一些障碍,不能完全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偶尔会产生不耐烦情绪。如笔者请高职院校养老护理人员谈实验课组内同学配合的情况时受访学生说:我们小组有5个同学,老师在每节课都安排不同的任务,同学们的角色都不一样,我有时扮演护理人员,有时扮演老年人,有时扮演老年人家属,这样安排挺有趣的,同学之间配合得还可以,我们相互之间都比较熟悉,有问题可以直接交流。在谈到实验课和社区实习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什么不同时受访学生说:社区实习的时候,我们和老年人面对面接触,这与实验课上的角色扮演不一样。最深的感受是我和老年人说话时总要重复两、三遍,我讲话要很大声老年人才能听到,实习一天结束后感觉特别累,有的老年人说话有方言,我听不懂他说的什么内容。空闲时还要陪老年人聊天,我是真的找不到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

六是老年护理法律意识及伦理道德修养亟待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伦理素养,尊重老年人的价值观,保护老年人的隐私。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相辅相成,能够对老年护理工作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调查发现,老年护理法律问题均值在3.19(见表2),表明护理人员忽视老年护理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意识不健全;道德原则、道德修养含义、护理人员责任心均值分别为3.37、3.33、3.42,说明多数护理人员能理解并关爱老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是对老年人和护理人员的双重保护,接受访谈的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规定课时讲解法律法规知识,但因教学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只能让学生自学。如笔者请高职院校老年护理教师谈学生对老年护理法律的学习情况时受访教师说:讲到老年护理相关法律课程时,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程度参差不齐,一方面期末成绩的分数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多数时候没有同学回答我的问题,偶尔有人回答问题也很随意,说明学生没有重视法律模块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根据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缺失的表现,笔者从行业认可度、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分析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公众对老年护理行业缺乏认可度

首先,老龄化人口加速使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的需要日益强烈,没有接受技能培训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导致社会公众对养老护理人员评价较差,阻碍了老年护理行业的发展。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就是做“保姆”,因此学生在报考高职院校时,学生和家长通常视老年护理专业为最后选项。其次,社会对老年护理行业认可度较低。多数人认为老年护理是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不用聘請老年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导致学生在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忽视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提升。笔者请高职院校养老护理人员谈你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方向时受访学生说:老年护理主要学习医学知识和实验操作,包括血压、体温的测量和褥疮护理、心肺复苏等,护理对象既有健康老年人,也有半自理、不能自理老年人,需要掌握的实际技能很多。护理健康老年人我还能胜任,护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我感到很困难,有种保姆的感觉,要给老年人喂饭、洗脸、洗澡等。我是因为分数不够才选的家政专业。

(二)课程目标要求较低

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实施的依据,对教师教学工作有直接引导和规范作用。教师在授课前确定课程目标,以此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吸收知识,教学活动是否符合课程目标规定。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对知识和概念的学习,还有深层次、有价值的知识和思维锻炼。

根据对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多数养老护理人员能背诵高血压、糖尿病的含义,却不理解发病机理,因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育符合老年护理岗位需求的人才,而教师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降低了一个层次,忽视了价值性和实用性知识。以《老年护理学》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授课为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分期表现及护理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变化包括老年人的智力、老年人的记忆等;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症概念、分类,掌握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认为这样设计课程目标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但课程目标的降低导致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标准的降低。如笔者请高职院校老年护理教师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受访教师说:我们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都不高,整体的理论知识接受程度不高。我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一些基本概念,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定义等,回答的正确率比较高,当我继续追问学生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高血压的并发症等问题时,回答的正确率特别低。我想这可能和教师的要求有关系,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太复杂的内容学生不能理解。

(三)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通过课程评价能够了解学生掌握养老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情况,老年护理课程评价包含隐性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如学生对老年护理专业的看法、有怎样的职业期望等,但教师为了便于统计,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往往忽略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导致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伦理道德等核心能力较差。访谈实录表明,老年护理专业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有固定的考察方式,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则没有考察。如笔者请高职院校教师谈怎样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存在哪些问题时受访教师说:我校实行考、评结合,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老年护理考试以应用为主,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试卷成绩、实习成绩几个部分,是过程性及综合性评价,不是只有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实操不规范等。

(四)护理实践课时占比较低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德技双馨”的专业技能人才,老年护理课程操作性较强,实践课时分配得科学合理能够提升学生的护理水平,但目前的实践教学只有实验和实训环节,缺少反复练习环节,对于实践课上掌握不熟练的操作流程和复杂操作,只能在就业后的实际岗位训练。

调查数据表明,四所学校参加校内实验课次数低于12次的占52.9%,其中,9%的学生没参加过实验课;在实操课程安排上,有的学校在第一、二学期开设理论课,第三学期开设实践课。笔者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长期分开设置,容易导致养老护理人员在进行实训时忘了操作理论。另外,有的学校见习场所有限,4-5人一组的小组形式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参与实际操作;专业实训课中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的课时分配不尽合理,多数高职院校老年护理课程实践课时在12-18学时之间,没有达到总课时的40%。单项技能训练是对一项典型技能进行反复练习,如褥疮护理技能训练是如何为产生褥疮的老年人翻身、洗澡等操作;综合技能训练是通过小组内部角色扮演,在创设的工作情景中模拟练习,体会老年人心理变化、感受家人护理需求,这种训练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情感与技术技能。在调查的养老护理人员中,参加社区护理实践低于6次的占52%,其中有10%的人没参加过社区实践。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实践课时不足,才没能实现实际操作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功能。

(五)养老护理人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包括法律、伦理、道德、评判性思维等,这些核心能力只通过教师课堂讲授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学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均值为3.1,评判性思维均值为3.2,表明能力较差。笔者对教师访谈时发现,如果教学任务重,内容难度大,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兴趣,表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相关核心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影响。笔者请高职院校教师谈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时受访教师说:这个要看老师讲的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如果教学内容简单,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学生们就会认真听,还能和老师一起探讨。我通常会把课程内容分成几个小模块,降低教学难度,学生易于接受,能跟着老师互动;如果把课程内容分成一个大模块,学生会觉得没有兴趣,就不喜欢听课。

三、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的策略

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促进养老护理行业发展,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笔者结合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调查结果,从课程设置角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一)课程目标设置要凸显核心能力

课程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养老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课程目标要体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从知识结构、知识层级、知识顺序的角度出发,结合老年护理课程特点凸显核心能力。

第一, 为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社区护理能力,设置课程目标要从知识结构角度出发。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是把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相互贯通。以老年护理课程为例,老年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细胞老化和心脑血管不规律运转导致的,学生在理解细胞之间转化关系和各器官相互连接的前提下,能够根据人体生长的基本规律判断新发现的老年病,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意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时既要实现老年护理基础知识目标,还要构建老年护理学知识框架,介绍常见的老年人病症,讲解发病机理和照护事项,结合养老专业的健康评估、心理评估方向,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加强社区健康宣传,提高社区护理能力。

第二,为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法律法规与伦理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设置课程目标要从知识层级角度出发。老年护理课程标准隐含其价值取向,诸如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职业品质。学生要在照护过程中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因此要求学生能与老年人良性互动、有效沟通,体现人文情怀。据此设置课程目标,应当培养学生关爱老年人、体谅老年人、理解老年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交流课程内容、有关养老护理的新闻事件、对老年护理行业的看法,锻炼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记录学生发言,观察学生思想动向并适时引导,提升其法律法规与伦理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5]

第三,为提高养老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设置课程目标要从知识顺序角度出发。知识的学习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而形成学科框架。遵循知识的顺序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以老年护理学科为例,教师在讲授人体结构、人体器官工作流程等基础知识之后,分析某一病症出现的原因时,学生会结合相关学习内容主动思考,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再进行讲解,此时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由此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要突出养老护理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年护理需求的变化,老年护理课程也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与医学院培养医疗卫生部门的高级护士不同,养老护理专业是为养老机构、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培养专科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突出养老护理特色。在社区护理能力、溝通与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四个方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第一,为提高社区护理能力,课程内容要增加养生知识、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老年人意外伤害预防、用药指导、看护等内容。医学院护理专业或护理专科学校在护理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如要加强对老年人风湿病等骨关节疾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能力和评估能力;在用药指导上只需把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吃药次数告诉老年人家属,让家属承担主要看护责任。而养老护理人员的课程内容上不仅要讲授老年人常见病、高发病的特点和照护技能,还应学习养生知识、老年人营养膳食、身体锻炼等内容,突出养老护理以预防为主的现代健康理念;在用药指导上也要承担起主要责任,协助老年人每日用药。[6]

第二,为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要帮助学生掌握与老年人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医院护士主要是对老年人身体的照护,以疾病的康复为终极目的;社区养老中心和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不仅要照护老年人的身体和生活,还要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为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课程内容应包括护理人员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并贯穿在老年护理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第三,为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分析能力及护理效果的预判能力,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老年病症。老年护理知识包括老年内科、外科、卫生法学等医学基础知识,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病情多种多样,课程内容要注重医学知识的深度,特别是一种病因引起的多种症状的护理,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内分泌疾病引发的心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及护理原则,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老年病症,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为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伦理道德素养,要强化老年护理法律法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将法律法规作为养老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近年来虐待老年人事件的严重性和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紧迫性。老年人是弱势群体,这就要求养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道德素养,课程内容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滥用藥物导致老年人意外过世等相关法律知识、虐待老年人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同时要结合老年护理工作案例,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提高伦理道德核心素养。

(三)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衡量课程目标是否完成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能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课程评价要充分利用这一作用,改变以前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价值观、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促进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提升。[7]

第一,运用多元课程评价主体进行全方位评价,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社区护理能力。以往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技能的训练,在评价上缺少对实操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为提高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应把平时实操成绩、期末成绩、学生相互之间的评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习机构对学生的评价都纳入评价体系。老年医学知识的学习、护理实践的练习、伦理道德的形成是动态的过程,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能够更加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受访高职院校教师谈及学生评价时说,老年护理课程的评价方式比较多,有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习成绩,每个类别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不同,这样综合考核挺有效果。我刚教授老年护理课时,总成绩只有期末成绩,我自认为学生应当重视平时的课堂学习,实际效果是学生只在考前突击,不会认真对待平时的实操课和实习,后来我对比了几届学生的成绩,发现综合考核的学生成绩最高,护理技能最好。

第二,为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与伦理素养,课程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对养老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与伦理素养的评价往往是抽象的,不能仅依据试卷或课堂的表现评判学生能力水平,也不能单纯依据分数评判学生沟通能力的强弱及热爱老年护理工作的程度。而是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把抽象评价转化为直观评价。如利用相关证书、问卷、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课程反馈。问卷设置应当包括对老年护理的看法,如“我认为老年人的智慧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老年护理是一份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工作”“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能够让我更易赢得他人尊重”,选项设置“十分不赞同、不赞同、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五个递进等级,直观考察学生伦理道德情况。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并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身性格特点,发挥自身特长。

(四)实践教学课时应因年级而设

随着养老服务行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毕业生更应符合社会需求,为提升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建议加大实践课时比例,按大学一、二、三年级顺序合理设置实践课时。

第一,合理设置大学一年级实践课时,将提升沟通与合作能力贯穿到整个老年护理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学生重视老年护理实际操作能力的意识,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社区护理能力。建议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操作从护理技能入手,实践课为20-24课时,总课时为48课时,实践课课时占总课时40%-50%;其中,1-10课时进行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等个人练习,如晨晚间护理、为老人洗头、洗澡、更衣等基础技能,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练习,教师可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改正学生的护理操作错误。11-24课时安排小组练习,每组4-6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第二,大学二年级要安排充足的实践课时,旨在为提升社区护理能力奠定基础,建议实践课时设置不低于总课时的65%。大学二年级的老年护理技能操作要适当增加难度,操作内容包括照护视听障碍老年人、护理老年人褥疮、协助老年人用药等。教师应详细讲解并演示每个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练习操作并相互监督。如课前实验用品的摆放是否合理有序、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手法是否熟练、老年人身体健康数据的记录是否准确等,教师全程监督,提出修改意见并赋分。学生经过反复的护理操作练习,能够不断提升社区护理能力。

第三,在大学一、二年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面对常见的老年疾病能够提出准确的治疗建议,合理设置大三年级的实践课时,能使学生在养老护理实习岗位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法律法规与伦理素养。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应安排学生在养老机构或社区养老中心实习,经过两年的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岗位要求和老年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应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个人意愿分配实习岗位,如对重点看护老年人的照料、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养生知识宣传、对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评估等,实习结束前做阶段性实习总结,通过交流经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提供参考。实践教学课时合理分配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顶岗实习能让学生提高对养老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社区护理能力的提高会带动伦理道德素、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sso 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Nurse Practitioner and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ompetencies for Older Adult Care[R].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2004.

[2]Australian Nursing and Midwifery Council.Nation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he RegisteredNurse[EB/OL].http://www.anmac.org.au/sites/default/documents/ANMC-Annual-Report-2006-2007.pdf.

[3]沈剑飞,袁芬,周娟仙,凌楊青,杨慧兰.中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1+X”课程架构[J].卫生职业教育,2017,(22):93-95.

[4]赵洁,毕怀梅,傅映平等.云南省老年护理人才知识及核心能力需求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14):105-108。

[5]谭严.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现状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6):54-56.

[6]张云萍,赵蓓蓓,张巧玲.基于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课程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9,(14):117-120.

[7]曹俊.高职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目标的构建和课程设置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责任编辑:牟春野)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Nursing Staff for the A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iao Qiang, Xiao Yao

Abstract:The aging population makes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gradually rise,but the problems in this industry can not be ignored.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lack of core competence of nursing staff for the elderl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lack of basic knowledge of elderly care and community nursing ability.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by the public,the low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 of curriculum.Therefore,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ighlight the core competence,the curriculum content shoul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rsing care for the elderly,and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re competence of nursing staff.

Key words:nursing staff for the aged;core competence;curriculum objectives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护理人员养老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养老生活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