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河湖管理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1-04 02:43任启超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长制河湖管护

任启超

(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河湖具有承载水资源、支撑水生态、保障水安全、发展水经济等重要功能。管理和保护好河湖,确保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是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重要内容、基础保障和显著标志。

1 山东省河湖及管理概况

山东省河湖分属黄、淮、海三大流域及半岛独流入海水系,共有河流8228条,总长约6.74万km,常年水面面积0.5km2以上湖泊11个,水面总面积1188km2。大、中、小型水库6150座,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91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省河湖水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超标排放、侵占水域岸线,导致大批河流远远超出其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河湖生态功能明显下降。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山东省不断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河湖管理组织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多次开展河湖清违清障专项行动,7万余处违法事项得到清理整治;实行入河排污口规范管理,排污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实施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河湖管护工程体系得到有效夯实。但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地理气候条件、河湖资源禀赋以及长期以来粗放管理方式的影响,山东省河湖管理保护仍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 山东省河湖管理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河湖水环境、水生态仍存在短板

沿河沿湖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屡禁不止,乱占河湖岸线等行为时有发生,农村地区河塘沟渠清淤、治污等整治任务较重。沿河沿湖地区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渔业养殖等活动频繁,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内存在基本农田的情况较为普遍,部分污染物易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河湖,导致水质恶化。工矿企业治污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部分企业治污责任未得到有效落实,仍然存在直排、偷排、超标准排污等行为。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不配套、雨污混流等问题亟待解决。

2.2 部门联动有待加强

目前,虽然河湖长制已全面实行,但在河湖管护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各地、各行业“分而治之”的状态。在工作协调上,河长制办公室缺少对成员单位的有效制约,部署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大。在管理意识上,有的部门甚至认为河湖管理保护、河湖长制主要是水利部门的工作,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在工作协同上,河湖清违清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剿灭劣Ⅴ类水体、畜禽养殖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行动均涉及河湖管理保护,但在具体实施中相关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未在河湖长制的框架体系内形成相互联系、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3 管理能力相对薄弱

山东省管理的河道水域岸线长度为13.5万km,湖泊2个,水库6150座,河湖数量多、管理范围广、难度大,管护任务异常繁重。虽然实行河湖长制以后,分级分段都落实了河湖长制,各级河湖长也按规定要求开展巡河,但巡河效果、发现和整治问题的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由于各级河湖长主要是党政领导,单纯依靠河湖长巡视来满足河湖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还远远不够。大部分河流和部分小型水库均未落实专职的管护人员,管理维护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经费来源渠道不稳定,许多河湖处于无人管、无钱管的尴尬状态。

2.4 管理基础有待夯实

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尚未完成,已完成划界的河湖还存在划界不规范、刻意回避难点问题等情况,进而对河湖违法问题界定、开展清理整治、有效维护河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一河(湖)一策”未得到系统实施,往往只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编制了整治方案,在具体工作开展时,仍是“从上”“从检查”“从考核”,缺少开展系统整治、实事求是、因河施策的思路、目标和举措。工作考核力度不够大,虽然各地都将河湖管理保护列入工作考核,明确了考核标准,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团和气”的现象,动真碰硬的力度还不够大,措施还不够多、不够严、不够细。

2.5 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仍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进行推动,缺少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些地方出现政府“一头热”的尴尬局面。参与渠道和参与模式主要依靠投诉举报,参与方式单一,虽然有的地方设立了民间河湖长、社会监督员、护河队等,对其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其参与决策、参与治理、参与管护、参与监督、参与宣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公众参与平台单一,程序不规范,利益诉求传递途径不顺畅,造成社会公众对河湖管护工作关心少、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

2.6 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

“一河一档”“一湖一档”等河湖基础信息数据库尚未全面建立,河湖信息的动态性、实时性、全面性有所欠缺。水质、水量监测体系不完备,部分河湖跨界断面缺少水质监测设施,多部门监测数据实时共享体系尚未建立。河湖工程安全监测设施相对薄弱,经过常年运行,设施完好率低,并且安全监测技术手段落后,一些地区仍然采用原始的、靠经验判断的监测方法。河湖动态监控体系落后,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人工巡查的方式发现河湖存在的问题,无人机巡查、遥感影像监测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还不广泛,依靠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河湖管理基础工作

a.加快推进河湖划界工作进度。按照河湖管护的要求,在尊重历史、考虑现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因地制宜地做好划界工作,能够确权的同步确权,为开展河湖违法问题清理整治,维护良好水事秩序奠定基础。

b.加快推进河湖水域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编制审批。明确岸线空间管控的内容和要求,推进河湖水域岸线等水利规划与城乡、国土、旅游等规划的多规融合。

c.推进“一河(湖)一档”建设。指导市、县、乡、村做好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全面掌握河湖基础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d.坚持因河施策。针对本地河湖现状和特点,进一步细化“一河(湖)一策”目标任务和整治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行系统整治、精准治水。

e.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人民群众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工具,加大河湖管护宣传力度,增强公众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定期对各级河湖长、基层工作人员、河管员进行培训,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满足管护工作需要。

3.2 建立健全监管考核体系

严格执行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在检查方式上,合理运用联合督导、暗访、群众举报调查、专项督查等多种手段,在满足频次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检查的质量和成效;在检查内容上,不仅要包括上级部署事项的落实情况,而且要加大对“一河(湖)一策”落实、河湖违法事项整治、长效机制建立等情况的督查力度,对政策措施不细不实的予以纠正,确保河湖管护各项举措能够真正落实落地,不流于形式。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建立以河湖健康为主要目标,以水质、水域为主要指标的河湖管理考评机制,定期总结与考评,检验河湖管理实际成效,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对在河湖管理保护中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严重破坏河湖的行为严肃追责,对工作推进效果显著、河湖面貌改善明显的予以政策和资金激励,形成出真招、动真格、见实效的工作导向。

3.3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a.进一步细化落实管护责任。结合河湖长制实施,在全面落实各级河湖长及其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分工,建立河湖管理工作责任清单,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调有力的河湖管理责任体系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b.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思路,开展河湖生态补偿试点,建立交界断面水生态补偿制度,通过比较监测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奖励或处罚,调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保护河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广泛发动群众,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湖管护,构建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全社会治水”。定期统计和公开水质、水域岸线利用和动态变化等情况,拓宽举报监督通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3.4 强化保障措施

a.健全完善管护机制。深入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配足配齐管护人员,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b.落实经费保障。要按照事权划分,落实各级财政对河湖管护的经费保障,省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项用于河管员的资金奖补。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撬动作用,用好融资担保、建设专项基金等政策,通过公私合作(PPP)、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河湖管护。

c.强化信息化保障。完善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将日常管理、预警监测、监督考核等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智慧管控,提高治水能力和工作效率。加强河湖监测,对重要河湖、敏感水域、边界断面增设自动监控监测站点,实行动态监控,为开展河湖管护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3.5 推进生态河湖建设

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突出河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作用,不断巩固和提高河湖防洪标准。实施水污染防治,以治水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开展工业、农业、城乡生产生活等各类污染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降低入河湖污染负荷。实施河湖岸线清理整治,全面消除乱占乱建、乱倒乱排等违法事项,提高河湖水环境质量。消除城市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底泥污染,开展生态清淤,减少河湖内源污染负荷。实施水生态修复,推动跨流域、跨区域水系互连互通、互调互济,努力修复河湖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开展生态河湖创建,依据评价标准和创建办法,选取一定比例河湖先期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开,为生态河湖建设提供典型样板和成功经验。

4 结 语

推行河湖长制是管好“盆”和“水”的重要手段。目前山东已全面建立河湖长制,要压实责任,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考核问责,全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转到“有实”,切实发挥这一河湖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长制河湖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武威市凉州区推动落实河(湖)长制的经验及问题对策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奉贤区全面推行“桶长制”助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河长制推行下鹿邑县城市河道治理和管护分析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