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澄城民间刺绣中挂件的艺术文化研究及发展

2020-01-07 08:45杨孟云刘冬云
服装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五毒挂件寓意

杨孟云, 刘冬云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澄城刺绣作为陕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其技法丰富、构图巧妙、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澄城挂件是澄城刺绣作用于人们生活的艺术产物,也是澄城人性格、喜好、审美、情感外化的表现,它传递了澄城人民的文化信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澄城人生活方式、民俗文化都发生了改变,其手工艺人逐渐减少,澄城刺绣挂件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严峻。文中通过研究澄城挂件的艺术文化特色,并深度挖掘挂件的发展潜力,希望对推动澄城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维护澄城文化多样性、促进澄城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澄城刺绣的历史渊源

澄城县拥有“陕西省民间刺绣之乡”的称号,2008年6月澄城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澄城刺绣历史悠远,图1[1]为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丝织品,从中可以看出丝绣痕迹,宝鸡茹家庄与渭南澄城同属于关中平原地区,由此可见澄城刺绣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图1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丝绣织品Fig.1 Silk embroidery traces unearthed at the Western Zhou tomb in Rujiazhuang, Baoji, Shaanxi

澄城县位于渭河平原东北部,殷商至西周时期,澄城属雍州畿辅之地,种植业发达,桑蚕业繁荣,为刺绣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给澄城刺绣打上了深厚的农耕文明烙印[2]。澄城地处盆地之中,高山围绕,南有秦岭连绵,北有北山隔绝,东有崤山纵列,西有汧山、陇山相接,古人谓之“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故外来文化影响少,这使得澄城刺绣拥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澄城挂件作为澄城刺绣的一种绣品类别,传递了澄城人的文化信仰与审美,其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值得后人传承。

2 澄城挂件造型艺术特色

一般挂件呈下垂状,不单独成件,主要和绳链一起组合而成,是以装饰为主亦可兼具实用功能的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而澄城挂件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型丰富多变,配色协调且针工细腻。其中多变的造型并非是随心所欲的夸张和异想天开的想象,它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2],也是澄城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的体现,符合澄城人民普遍的审美认知。

2.1 共生性造型

共生造型观念来源于古人“天人合一”(不对立、不矛盾、合为整体)的思想,即在构图上刻意利用不同造型,将图案与图案之间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共生共存的局面。澄城刺绣挂件中的共生造型展现了澄城人的智慧,他们将单独的图形通过巧妙组合,形成另一个全新的图形,如“鱼钻莲”。“鱼钻莲”挂件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整个挂件是由左右对称的两条鲤鱼、莲花、荷叶、流苏组成,这些各自独立的图形,通过巧妙组合、构成崭新的鲤鱼面部整体形象,挂件的眼睛由鲤鱼眼睛构成,嘴巴由荷叶代替,流苏则代表了鱼的胡须,整个挂件不仅装饰性强且充满了趣味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图2 “鱼钻莲”挂件Fig.2 "Fish drill lotus" pendant

2.2 概括性造型

在形象的塑造上,概括性表现在从相似事物中提取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但并不是事物印象的直接复制,而是根据创作者内心的所思所想,采用夸张、简化的概括性手法,对事物进行改造或修饰[3]。生肖挂件如图3所示。此澄城生肖挂件采用了概括性造型语言,将十二生肖通过夸张或简化事物特征的手法,将其整体造型整体化、概括化、平面化,简洁大方的造型特征更加符合公众的审美习惯。

图3 生肖挂件Fig.3 Zodiac pendant

2.3 完整性造型

自古以来人们都秉持着追求完整、圆满的人生观,这一人生观同样体现在澄城挂件的造型上。人们为了使挂件达到完整、圆满的造型效果,常把挂件的内部图案与外部轮廓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做到了图案与轮廓的有机融合,使其整体造型具有完整性与平衡感。“五蝠捧寿”挂件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整个挂件视觉效果饱满,5只蝙蝠造型构成了挂件的外轮廓,并围绕中心的寿字呈圆形均匀分布且左右对称,整体形状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体现了创作者追求完整、美满造型效果的巧妙匠心。

图4 “五福捧寿”挂件Fig.4 "Five bats holding shou" pendant

3 澄城挂件的美好寓意

澄城挂件题材包罗万象,大多取自于农民喜爱的事物,其中常以动物和植物为素材,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巧妙地表达出他们的美好意愿及祝福[4]。

3.1 祈福祈寿

人们将自然界中带有吉祥喜庆寓意的动植物作为祈福祈寿挂件的主要元素,常通过谐音、象征手法对这些元素进行设计。如采用谐音手法将葫芦、蝙蝠、鹿、莲子与鱼进行组合,寓意“福”“禄”“连年有余”等;通过象征手法选取鹤、桃、松柏、灵芝等进行设计,象征着长寿安康。在澄城挂件中经常可以看到福寿双全、丰年吉庆、喜上眉梢等具有祈福祈寿寓意的挂件,人们希望通过其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增加福气并带来好运,表达了澄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祈财求官

自孔子时代人们就推祟“学而优则仕”,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因此古时的读书人大都希望通过科举做官实现自我价值,并以此获得荣华富贵,改变自己的命运,由此形成了浓厚的“官本位”思想[5]。因此,澄城人民通过鱼、鹿、猴、铜钱等不同造型的挂件来表达人们对仕途官爵的向往,因为这些造型的挂件暗含了“鲤鱼跳龙门”“加官进禄”“马上封侯”“大富大贵”等美好寓意。另外,猫在澄城县也被奉为带有官运和财运的灵物,因此猫的造型也经常被运用到具有祈财求官含义的挂件中。“钱猫”挂件如图5所示。“钱猫”挂件一般是澄城母亲为女儿结婚当天嫁妆箱上准备的挂件,寓意着女儿婚后财源广进,女婿官运亨通。

图5 “钱猫”挂件Fig.5 "Cat with coppers" pendant

3.3 生殖崇拜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氏族繁衍兴旺,为了延续生命的旺火,民间一直秉持着对生殖崇拜的信仰,因此,在生活中经常会对自然界中象征繁衍寓意的事物进行创作。在澄城婚礼中经常可以看到莲子、鱼、青蛙等造型的挂件,预示着新人婚后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其中鱼莲组合的挂件最为常见,如“鱼钻莲”“鱼戏莲”“鱼咬莲”等,这些挂件以鱼喻男,莲喻女,鱼莲结合寓意阴阳结合,且鱼是多子的象征,寓意子孙延绵。此外,澄城人民还喜欢用石榴、鸳鸯、狮子等来制作挂件,以体现他们对生殖崇拜的信仰。

3.4 驱凶避邪

《易经》称:“豶豕之牙吉”,意为雄猪的牙可趋吉避凶,谐音称“竹报平安”[6],因此,澄城人民经常用猪的造型来制作挂件,以保平安。此外,澄城人民还喜欢用虎、猴、蝙蝠、蛙、五毒等动物形象制作挂件,用来驱凶避邪。尤其在小孩出生、满月、百岁宴席或端午时节时,母亲会将带有五毒图案的挂件佩戴在小孩身上,以祈求保佑孩子躲避灾邪、健康成长。“蛙吃五毒”挂件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五毒被蛙吃掉蜷缩于蛙的肚内,象征着毒害凶险等负面事物被消除,内含驱凶避邪之意。

图6 “蛙吃五毒”挂件Fig.6 "Frog eats five poisons" pendants

4 澄城挂件的风俗文化

4.1 婚寿习俗上的运用

目前,澄城县在婚嫁习俗中仍保留了过去的一些传统习俗,如定亲、择日、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在这些婚俗中具有吉祥寓意的挂件随处可见。如针葫芦是妇女平日藏针的绣花布囊,又是佩在襟上的吊饰,更是新娘子婚礼中不可缺少的配饰[6]。同时新娘的母亲会亲自做一些屋内挂件,来装饰新房,增加婚庆的氛围,其寓意视图案不同而各异,如“鱼钻莲”有祝新人连生贵子之意,石榴挂件则寓意新郎新娘婚后多子多福。婚后新娘也会带上婚前备好的刺绣作品,作为初次问候新郎家里晚辈的见面礼(以小物件为主),如针扎扎、烟袋、鞋垫等,其中针扎扎、烟袋则是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的挂件绣品。

澄城人通常在寿席当天大宴宾客,一些手巧的妇女们会送上自己的绣品作为贺寿礼物,而寿星的女儿一般也会带着绣好的贺寿挂件,在寿宴当日悬挂于大厅或卧室内,又或者将带有长寿寓意的“寿桃”挂件直接挂在老人衣服上,以此来祈求祝福长辈长寿安康。

4.2 节令习俗上的运用

在民间五月俗称毒月,瘟疫横行,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于是人们把这些五毒动物制作成各种挂件,作为保护神带在身上,取“以毒攻毒”之意[8]。此时,澄城人家家户户插艾草于门上,以五色线系手足,谓之“长命索”,孩子穿着“五毒裹裹”“五毒背搭”“五毒鞋”等,母亲也会制作各式各样的辟邪挂件,如绣有五毒图案的虎头牌牌,不仅可佩戴于孩子身上亦可悬挂于屋内,以此驱邪避毒祈求孩子或家人平安。

而在辞旧迎新的春节,无论是男女老少的装扮,还是屋檐瓦下的装饰,都少不了吉祥挂件的身影,生肖、福字等造型的挂件在节日中营造了欢庆的气氛。

5 澄城挂件的发展趋势

5.1 澄城挂件的发展现状

澄城刺绣挂件或作为风俗文化的传承,或作为走亲访友的赠物,在澄城及其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发展和延续。在一些小商品市场上也能看到澄城挂件,其造型风格迥异,或时尚简约,或复古典雅,或华丽精美,引得众多喜爱挂件的消费者与收藏者购买。人们购买挂件的消费心理或是对美的追求,或是对其中寓意的喜爱。

但是,由于机械化生产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传统刺绣工艺的制作者和消费者逐步减少,澄城挂件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应该对挂件进行创新,深度挖掘澄城挂件的市场潜力,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

5.2 影响澄城挂件发展的因素

5.2.1传统技艺的继承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西方文化渗透,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弱,手工艺人也越来越少。以前大部分女子能够亲手制作绣品挂件,但如今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却不多了,仅有一些靠刺绣谋生的绣娘能够独立完成。此外,由于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使得工业绣品的数量大大提升,代替了效率不高的纯手工制作,因此部分绣娘也放弃了刺绣转投其他行业谋求生计。

5.2.2未得到有效推广 澄城刺绣挂件虽然特点鲜明,但还并未被大众所熟悉,没有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缺少产品推广。目前社会网络飞速发展,线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的常态,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对澄城刺绣挂件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澄城挂件值得思考。

5.2.3传统文化的影响 市场上的澄城刺绣挂件在造型色彩设计上保留了地方特色,以传统动植物元素传递吉祥寓意,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挂件吸引的仅仅是部分热爱民间艺术人士,但并不符合年轻人(如90后与00后)的审美情趣[9]。如何让澄城刺绣挂件从被动局面上升到主动局面,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澄城挂件的美,是澄城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5.3 澄城挂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5.3.1树立全新设计理念 面向不同消费群体,加强澄城挂件的创新设计。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把时代的理念加入到澄城挂件设计中,才能使澄城挂件走的更远。传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不足以支撑澄城挂件的长远发展,在设计上除了保留当地特色外,还需对挂件进行创新设计,让澄城挂件的造型、色彩往时尚、多元、趣味发展。例如在造型上可采用现代卡通形象,色彩上运用年轻人喜欢的糖果色等,来吸引不同的消费人群。

5.3.2利用互联网推广 通过互联网加大澄城刺绣挂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如利用搜索引擎、微信、微博以及其他新闻媒体等[10],吸引更多年轻人认识并了解澄城挂件的艺术与文化,增加消费欲望,拓宽消费群体。同时引导当代青年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

5.3.3搭乘“一带一路”快车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与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塑造友好文化生态,并搭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11]。澄城挂件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搭乘“一带一路”快车,让极具传统地方特色的挂件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为澄城挂件的发展开拓新的市场。

6 结 语

澄城刺绣挂件是澄城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澄城人的信仰与精神,是澄城人民俗活动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为了使澄城刺绣挂件的发展更加长远,需要将其传统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同时进行创新设计,并利用现代网络媒体进行推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五毒挂件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端午食“五毒”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原来是良药
摇摆鹦鹉挂件
粽宝宝挂件
模仿老鹰的乌鸦
端午识“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