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冻”出来的吗

2020-01-07 08:11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者

“冬至”来临,天气越来越冷。身边的人们频频叮嘱:“要多穿点啊,当心冻感冒。”小孩子们更是常常被裹成一個个“小球”,除了防寒,还因为大人怕孩子们“冻”感冒。那么,感冒真的是“冻”出来的吗?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包括了普通感冒和流感。而不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都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感更为高发。

一、流感病毒的分型和传播途径

目前引起人感染的流感病毒主要包含甲、乙两型。无论是甲型还是乙型,流感的主要传染源都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时产生的飞沫传播,如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在人群较为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直接和患者接触,也有可能被感染。

一旦感染了流感病毒,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常见潜伏期为1至7天(平均2至4天)。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至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成年人和较大年龄儿童在感染后一般会排毒3至8天;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长期排毒很常见(1至3周)。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时间更长。

二、感染流感的临床症状

普通人对流感病毒是普遍易感的,如果不幸感染了流感病毒,可能会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体温可高达39℃至40℃。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为常见。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大多数未产生并发症的流感可以在发病3至5天后发热减退,全身症状有所好转,但咳嗽等症状的恢复则需要较长时间。

综上所述,流感其实是病毒传播引起的。受“冻”可能使人体免疫力降低进而更易感染病毒,但却不是引起感冒的根本原因。有时看到有人为免“冻”感冒,给自己和孩子都穿很多衣服,捂得满头大汗,也不便于活动,却在外不戴口罩、外出归来不洗手、房间不通风,最终把感冒传染给亲密的家人,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三、如何预防流感

冬春季节要预防感冒,除了要做好基本的保暖外,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免疫或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接种流感疫苗,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应型别的流感病毒感染;2.外出佩戴口罩;3.勤洗手,不要频繁触摸眼、耳、口、鼻;4.室内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5.保持社交距离,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摘自《浦东时报》)

猜你喜欢
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者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为何要如此重视H7N9型禽流感
临床护理路径在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