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四川历史文化景点

2020-01-07 08:17卫坚
新阅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青衣雕塑苏轼

卫坚

10月14至15日,在参加“2020天府书展”“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前夕,我慕名前往四川8处历史文化景点:成都琴台路、成都文翁石室、四川省博物馆《蜀石经》残石展、青神县青衣神雕塑、青神县中岩山“唤鱼池”、资中文庙、资中县孔子老师苌弘雕塑、资阳苌弘广场,从中看到了四川博物馆里、古迹里的历史文物遗迹“活”起来了,管中窥豹领略了“天下诗文在四川”的渊博,体验了“识天下字、读人间书”的乐趣。

成都琴台路,得名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琴台,传说此地曾见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当年穷书生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赢得富贵人家女儿卓文君的芳心,两人一起私奔来到如今的成都琴台路,开了一间酒铺,文君卖酒,相如打杂,后来司马相如成名天下(《中国出版通史》称其为“汉赋集大成者”与扬雄、班固和张衡合称“汉赋四大家”),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流行民间。如今琴台路有古琴台、琴台诗碑、“凤求凰”雕塑,讲述着相如文君爱情故事、展现着相如的才华。

成都文翁石室(今为石室中学),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文翁石室,这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文翁石室是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有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人才,郭沫若、王光祈等人均出自石室,現今仍是我国名校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列选了中国古代教育家29人,其中有“文翁”这一条目,列举了文翁兴学的成就。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蜀石经》,从五代后蜀广政初年(938)始刻,至北宋宣和五年(1123)完成,前后经历两百年。《蜀石经》经注文数达1414585字,是中国历代石经中字数最多、刊时长、资料价值高的一种,也是规模大的一种,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七部石经,其中蜀石经因其“经注并行”备受后人重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蜀石经》残石六块。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第二季》讲述了后蜀残石经的故事。

青神县青衣神雕塑,青神为第一代蜀王蚕丛氏出生之地,因“蚕丛氏着青衣教民农桑,民皆神之”始得县名。2008年,青神县立“青衣神”雕塑以怀先人。甲骨文中的“蜀”字是一条有大眼睛的虫子,《说文解字》“蜀,葵中蚕也”。“蜀”是古国名,也是现在四川的别称,四川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青神县与成都有江水相连、交通方便,青神县与“蜀”“蚕”“丝绸之路”密切相连。

青神县东南9公里中岩山“唤鱼池”(苏东坡初恋的地方),北宋皇祐三年(1051),16岁的苏轼在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所设的中岩书院读书,后与其女王弗结为姻缘,传为千古佳话。苏轼题名“唤鱼池”三个大字于丹岩苍壁之上,池旁有苏轼与王弗的雕塑,还有“苏东坡初恋的地方”石刻。不久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示了馆藏苏东坡的文、诗、词、书、画,受到观众欢迎;故宫出版社出版《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已连续4次印刷,印数已达14500册,仍供不应求。

资中文庙,大成殿内有全国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资中是孔子老师苌弘的故里,资中人根据孔子提倡“尊师重教”的学说,在孔子老师苌弘的家乡这一特殊的环境里,孔子像站而不坐,大成殿内还藏有清八位皇帝书写的匾额。

资阳苌弘广场,公元前518年、前495年,孔子两次赴成周(今河南省)拜苌弘为师,请苌弘讲授音乐理论、天文知识。资阳于2007年修建苌弘广场和“孔子访苌弘”雕塑,苌弘桌旁端坐张嘴而言,孔子站着、双目看着苌弘俯耳恭听;苌弘广场上人们在翩翩起舞。

诗曰:

琴台路上凤求凰,

文翁石室为榜样。

后蜀石经馆中藏,

青神青衣蚕丛王。

东坡初恋唤鱼池,

资中文庙圣人像。

苌弘故里在资阳,

天府文化多辉煌。

作者系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

猜你喜欢
青衣雕塑苏轼
巨型雕塑
崔父三迁:向南,向南,一袭青衣惊鸿初见
我的破烂雕塑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青衣
苏轼吟诗赴宴
写实雕塑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渡娘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