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纲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2020-01-08 12: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宫体诗物化诗歌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上饶 334001)

0 引言

从古至今,女性形象的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位,从《卫风·硕人》中对姜庄夫人的描写,到三国时期描写洛神服饰神态之美的《洛神赋》,以及后世许多描写女性的作品,都给我们呈现出了独特的女性之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服饰为描写对象的宫体诗一度盛行,对这类诗歌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

宫体诗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近代以前,研究方法单一,主要是对宫体诗的批判和贬抑。代表作也不多,主要有吴兆宜的《玉台新咏笺注》、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闻一多先生的《宫体诗的自赎》。到建国初期,宫体诗的研究逐渐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王瑶《隶事·声律·宫体》中首次比较完整的论述了宫体诗的形成、发展和衰退的过程,这对宫体诗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进入新时期后,宫体诗的研究角度则更为客观,并产生了许多系统的的研究专著,主要研究成果有归青的《南朝宫体诗研究》、胡大雷的《宫体诗研究》等,而萧纲、萧绎、徐陵等诗人的作品也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并且许多研究者对宫体诗有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并产生了很多总结性的学术成果,宫体诗的研究也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1 萧纲宫体诗形成的原因

梁简文帝萧纲,自幼爱好文学,众多东宫僚属依附在他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影响广泛的文学集团。而风靡梁陈的宫体诗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论述:

1.1 前人宫体诗的影响

宫体诗,虽在梁朝盛行,但刘师培曾在《中古文学史论》中说:“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词,起源自晋。”由此可见,宫体诗在两晋时期便已经开始形成。所以萧纲宫体诗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受到前人宫体诗的影响。在两晋时期,文人所创作的诗歌主要是以玄言诗和拟乐府诗为主,到了齐梁时期,玄言诗则开始被山水诗和咏物诗所取代,这一些演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宫体诗的出现。

1.2 重享乐的社会风气

根据史实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逐渐产生了及时行乐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在经历了战乱之后的萧梁时期,这种贪图享乐、骄奢无度的风气尤为明显。而这种社会风气也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宫体诗享乐思想的发展。在宫体诗中,我们可以发现:及时行乐,永葆富贵,这几乎是宫体诗中的主旋律。

1.3 佛教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并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佛教擅长通过对女性做细致地刻画来教导众生远离情欲,这对宫体诗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如《方广大庄严经》中就有详尽描写摩耶夫人的容貌和体态的诗句:“身体柔软如迦邻陀衣,目净修广如青莲花,唇色赤好如频婆果,颈如螺旋,美若虹蜺。”。萧纲以及他的追随者大都精通佛理,但作为一个男性,很难做到对于女性视而不见。身处皇室,作为一国之君,又不能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现的过于直白,所以只有通过诗作,将自己对于女性的爱恋和情感都寄托在文学作品之中。

1.4 自身对诗歌的思考

据史书记载,萧纲虽贵为王储,但是却遭受前朝权臣王异几十年的挤压,这导致萧纲在政治上的成就不高,但是萧纲在文学上的成就确是很难埋没的。作为梁朝中央文坛的核心人物,他带领他的文人集团促进了宫体诗的极大发展。他曾说过:“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由此可见,在他心中,立身之道与写文章是不同的,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约束,可是作为一名诗人则可以不拘一格,放浪豁达。于是以萧纲为代表的宫体诗人便将其思想全部寄托在了宫体诗的创作上,使得宫体诗在萧梁时期一时风靡。

2 萧纲宫体诗中女性形象的物化特征

与传统的女性描写不同的是,宫体诗较多的是把女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来欣赏、评鉴。这种做法与咏物诗类似,只不过是对象从物体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实际上就是将女性物化。

2.1 女性形象的客体性

女性形象的物化特征,顾名思义,就是把女性视为一种物体来描写,也有的学者将其称为“体物性”,究其原因,我们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2.1.1 佛教的影响

佛教主张要以“无我”的心态去观照女性,主张将女性看作是像器物一样的物品。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描写女性这类人物,萧纲也只是像描写自然景物一样来刻画,这是造成女性物化性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1.2 萧纲身份的特殊性

萧纲作为皇宫贵族,他不可能以一种常人的方式去展露出自己对于女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所以他只有运用文学的手段来刻画女性,将女性“体物化”,这样既符合一国之君的礼仪,也使自己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

2.1.3 男尊女卑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女性始终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通常是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女性,并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出男性的优越感,所以并不会对诗中人有过多的情感。

2.2 女性形象物化特征的表现

女性物化性作为宫体诗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点:

2.2.1 表现在诗题上

在《玉台新咏》中萧纲有二十七篇作品,通过观察这些作品的诗题,我们可以发现有部分诗作是以“看”“咏”“见”等为诗题,如《咏内人昼眠》、《春夜看妓》等,这些字眼,一般是出现在咏物诗的诗题中,由此可见 ,在萧纲眼中,女性就和物体一样,是用来“咏”,用来“看”的。

2.2.2 表现在写实手法上

其次,萧纲宫体诗中女性形象物化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写实手法的运用。在这类诗作中,作者往往不会直接的去描写女性的思想情感,而是通过描写女性的容貌、服饰以及体态,如实的把女性的外在美表现出来。这也间接的体现出了诗人只是把女性作为一种没有任何情感只是供人欣赏的物体。

2.2.3 表现在人物形象上

最后,通过了解萧纲的众多宫体诗作的描写对象,可以发现,这些作品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娼妓、宫女、歌姬、舞女等身份。作者之所以会写这些身份比较低下的人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显示出男性的位高权重。将这些女性视为物体来描写,则更能够凸显出自己的男性光环。

3 萧纲宫体诗中女性情感的抒发

在萧纲的宫体诗中,有众多诗作都是表现出女性独特的思想情感,大致可以分为哀伤之情和欢乐之情两种。

3.1 哀伤之情

3.1.1 相思之情

自古以来,相思之情在古诗中便是一个很常见的主题,男子出门在外,只留下女子孤身一人翘首以盼,只愿早日能够团聚,就如以下这首诗:

伤美人

昔闻倡女别,荡子无归期。今似陈王叹,流风难重思。

翠带留余结,苔阶没故基。图形更非是,梦见反成疑。

熏炉含好气,庭树吐华滋。香烧日有歇,花落无还时。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女子曲折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深闺思妇内心对游荡在外的人的思念,最后作者以景物描写结尾,形成一种余音绵长绕梁不绝的意境。

3.1.2 愁怨之情

女子旧情未断,从对男子的相思开始转向忧愁哀怨,这类诗歌在萧纲的宫体诗中也占有很大篇幅。就如下文,

独处怨

独处恒多怨,开幕试临风。弹棋镜奁上,傅粉高楼中。

自从征马去,音信不曾通。只恐金屏掩,明年已复空。

全诗以一种凄冷的哀怨情调从现实到回忆丈夫在家时的场景,再回到现实,最后又想到了未来,这种时空上的交替,使得这种愁怨之情描写的更加淋漓尽致。

3.1.3 愤恨之情

描写弃妇的诗歌,《诗经》中便已出现,地位低下的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处于劣势,面对丈夫的始乱终弃,她们只能心灰意冷、悔恨交加。

咏人弃妾

昔时娇玉步,含羞花烛边。岂言心爱断,衔啼私自怜。

常见欢成怨,非关丑易妍。独鹄罢中路,孤鸾死镜前。

《咏人弃妾》中,作者将曾经的甜蜜生活与现在的被人抛弃的命运做对比,自己后半生无依无靠,只有以死相逼,短短的一首诗,将弃妾内心的绝望和愤恨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3.2 欢乐之情

虽然在萧纲的宫体诗中大多数描写女性的诗歌都是写其哀伤之情,但也有小部分是能够在诗歌中感受到欢快之情的。

采莲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一种悠闲的情调,将采莲女在荷塘深处的那种欢乐之情表现了出来。这些诗歌被后世认为是萧纲宫体诗中最为清新淡雅的一类作品,也是后世为萧纲“平反”的最有利的证据。

4 萧纲宫体诗对后世的影响

萧纲等人创作的宫体诗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是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推动了诗歌体式的变化

首先,宫体诗由于深受南朝民歌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也受市井小调的影响,使之具有一定的音乐美和韵律美,宫体诗人也在不断的推动诗歌韵律化。如萧纲的《东飞劳伯歌》:“金门玉堂临水居,一颦一笑千万馀。游子去还愿莫疏。愿莫疏,意何极。双鸳鸯,两相忆。”此诗有三处作者运用了转换韵脚的方法,诗句的长短具有一定的变化,我们读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4.2 促进了诗歌世俗化的进程

“萧纲宫体诗摆脱了正统政治伦理的内容,转而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及其带来的感受,尤其是将这些感受赋予审美价值,把诗歌看作是给人以感官愉快的重要对象。”就如萧纲的《和徐录氏见内人作卧具诗》,作者描写了一位女子缝制卧具,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景使读者读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也正是宫体诗开始着重描写女性的人体美,才使诗歌逐渐走向世俗化。

4.3 增添了诗歌的表现内容

我们可以发现在宫体诗出现以前,诗歌主要是采用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自己的决心和思想情感,但是在宫体诗出现以后,诗歌开始用来专门的描写人物,这在诗歌史上无疑的增添了表现内容,为后世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描写对象。如晚唐时期的花间词派,在一定程度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体诗的影响。

4.4 促进了审美意识的变化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史,我们会发现,在明清小说中,同样出现了专以女性为刻画对象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遭受那么多的贬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宫体诗是“源”,而明清小说则是“流”。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个“源”,才使得在诗歌史上,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并且,宫体诗中对女性的描写可以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志向、情感方面的抒发,而是转向感官上的追求,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审美意识的变化。

5 结语

历朝历代,对于宫体诗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贬多褒少,作为宫体诗的头号代言人,萧纲也不免被世人所批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近代以来,对于宫体诗的评价则更加客观化和理性化。萧纲的诗歌虽不乏艳情之作,但其宫体诗对后世也具有一定的贡献。所以我认为萧纲的宫体诗在被贬作“亡国之音”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尊称为“乱世英雄”。

猜你喜欢
宫体诗物化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析卢骆对宫体诗的“改造”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宫体诗中女性美研究综述
X-bar之弊——从名物化分析到最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