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分组阅读教学模式

2020-01-08 12: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交流会组内分组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上饶 334001)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让语文阅读教学“呆板化”。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观念,采用分组阅读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具体分析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深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班级授课制影响

当前高中语文教育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但何为应试教育呢?“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重视死记硬背,看中考试成绩的教育制度。”从应试教育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应试教育是“唯分数论”的,而班级授课制可以很好的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教学效率高;教师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行教学,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升学机会。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的重要原因。但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教师又完全受应试教育的支配,实行“满堂灌”,以课堂为中心,这将导致学生课堂活动少,缺乏对文本的自我感悟,压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学生阅读缺乏深度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除纸制阅读媒介之外的数字阅读媒介。数字阅读媒介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因此一些大众文化、网络文化能够迅速进入学生的视野,并受到很多高中生的追捧,也使得一些学生逐渐忽视文学经典,阅读时更偏向于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再加上高中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少,从而导致阅读逐渐变成一种“快餐式”阅读。除此之外,学生选择的读物中大部分是课外辅导书:优秀作文集、作文写作素材、答题技巧辅导书等。这足以显见当前高中生阅读逐渐走向功利化,阅读质量低下,缺乏深度,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2 高中语文分组阅读具体实施策略

2.1 合理划分小组

合理地划分小组对顺利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该如何分组才能提高小组配合效率,实现课堂预期效果,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进行小组划分前教师可以开展一次摸底调查,内容不同于平常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例如你平常看过哪些课外读物;你比较喜欢哪本书,原因是什么?从而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外阅读范围、阅读技能、阅读方法和阅读时间等等,加深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了解。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划分为A、B、C(阅读能力强、中等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较弱)三个等级,每个小组6人,按照A类2人、B类2人、C类2人的比例进行分组,也可以以1:3:2的比例划分小组,每个小组中至少要有一位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以保证阅读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其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与课堂表现等因素,尽量使每一个小组内都有不同的思想、类型、层次和能力的成员。

在划分小组成员时要坚持互补原则和相互促进原则。互补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能力和性格方面,让阅读能力强的帮助和指导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让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从而促进小组内部和谐发展,阅读讨论活动顺利进行。相互促进原则是指在划分小组时要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组内成员性格互补可以在打开讨论和解答问题时的思路和调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性格活泼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从而提升整组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2.2 明确组员职责

实行分组阅读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都是完成小组任务的重要一环。在一个小组中精心挑选一个组长非常重要,组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促使小组阅读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精心挑选的小组长要具备以下特点:(1)学习态度认真负责;(2)性格外向且温和;(3)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4)学习积极性高;(5)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6)沟通能力强。小组组长的职责是:(1)小组学习的组织者;(2)组织好成员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内讨论、展示;(3)检查成员阅读任务和作业完成情况;(4)维持组内课堂讨论纪律,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在分组阅读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小组成员的职责的主要体现在:(1)在组内建立副组长轮换制度,副组长的职责是协助组长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维持组内纪律;(2)和组长一起制定奋斗目标;(3)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共同参与讨论。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完成学习任务。

2.3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相比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分组阅读教学更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学习自信心,但这也要依靠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例如周芳老师在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的任务,由于文中“五个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孔子温和自谦;子路轻率急躁,张扬而不谦虚;冉有谦虚;公西华谦虚且谨慎;曾皙洒脱又谦恭,高雅宁静。”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在组内选择与人物性格相似的学生朗读,使朗读的效果更加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让学生发现即使自己性格内向,不愿表达,在语文课堂上也能展示自己的特点,久而久之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分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课文的学习目标和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并且能够集中全组人员的智慧共同实现同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阅读内容。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的李文亮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傅雷家书》时,①针对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后对情感与思想分析以及作品的独特之处尚未真正涉及的问题,李老师组织学生组内探究“关于傅雷的父爱,你读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能很好地让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然后挖掘出《傅雷家书》的独特性。与此同时,当李文亮老师看到学生讨论陷入瓶颈时,他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所感受到的父爱进行思考探究,从而使组内讨论顺利进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真正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从而改变阅读只停留于表面的局面。

2.4 开展小组阅读交流会

阅读不仅仅是个人单独获得知识的活动,而是大家一起思维碰撞,获得知识的活动。在高中语文分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每月利用两个课时开展一次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畅所欲言、相互促进。阅读交流会中交流的篇目可以是高中语文教科书后面推荐的名著,也可以是课外经典名著,学生需先阅读完本学期规定阅读的名著,然后再由小组内投票选出要交流的作品,制定阅读计划,确定交流的形式。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阅读计划进行定期询问监督,并要求每人都要写读书笔记、做批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江苏靖江的陶新玉老师组织的《水浒传》阅读交流会,她将阅读交流会分为三个环节:(1)组织学生回顾作品内容;(2)组内分析人物形象,汇报讨论内容;(3)教师总结。在陶老师组织的阅读交流会中,进行到第二个环节时每个小组都围绕陶老师提出的“分析林冲和宋江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组长在成员讨论后,组织大家整合意见和观点,推选一到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成果汇报。

开展阅读交流会,学生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将平时学到的语文阅读技巧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当中,也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作品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通过阅读所得的知识用“说”的方式传达出来,真正实现“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改变以前“快餐”式阅读的现状,提升语文素养。

3 高中语文分组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3.1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实行分组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分组阅读教学中,教学活动大多数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再只是蒙头记笔记、理解老师的阅读感受,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问题答案,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实现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其次,在划分小组时,教师结合了学生各方面的因素,将每个小组的实力都控制在相当的水平,没有优劣之分,从心理上解决了组员的自卑感。在分组阅读的过程中,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出一份力,从中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可以从语文阅读中获得自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3.2 提高阅读质量,开拓学生视野

分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发挥集体的作用。在小组划分时将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均衡分布到各组,实现了小组内部结构多元化和层次化,所以在小组讨论时会发生思维的相互碰撞,产生不同的火花。小组成员也可以在讨论中吸收和借鉴组员的观点,在互相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并且学生在教师的和小组长的督促下要完成读书笔记和批注,这些方式都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记忆,提高阅读质量。

在班上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例如:阅读交流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名著,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阅读会更加投入,阅读的质量将相比于阅读应试类作品有显著的提升。其次,每个小组选择的作品各不相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交流会接触和了解到不同的作品,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课后阅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面不再局限于“快餐式”文化和应试类作品,开拓了视野。

3.3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核心概念。”

高中语文课堂上实行分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将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融入课堂当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培养团体协作能力;学生可以小组内一起讨论诗歌的朗读节奏和作者表达的感情,体会文章传达出来的真情实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在自主分析诗歌意象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在组内和阅读交流会上围绕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者近期阅读的作品展开讨论,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然后在全班做汇报演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自编自演课本剧,真切体会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提高自主探究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开展分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能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不能让原本充满个性差异的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眼界、提升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释

①案例来源于公众号:董一菲诗意语文

猜你喜欢
交流会组内分组
期末复习交流会
分组搭配
“创新她力量 筑梦新海峡”交流会举行
怎么分组
分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第三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5)在京召开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