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视野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2020-01-09 19:10袁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场域研修青年教师

■袁静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行动学习的内涵意蕴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理论的发展,教师学习的场域也渐渐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范式转换,教师在持续反思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智慧,从而不断获得有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行动学习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瑞文斯正式提出并发展。教师行动学习,是指教师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下以教学反思为核心,以完成预定工作或接近实际教学问题为目的,在同伴(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支持下并在学习小组中持续不断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其指向的目标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行动学习更强调一种学习的场域创设,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具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善于在互动交流中促进自己的实践反思,从而促成自己的成长。行动学习不是一种单向静止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多维的、互动的、活跃的持续推进的学习状态。

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来说,行动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特定组织形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行动学习的应用对高职院校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它能促使教师在学习行动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强项和弱项,增进对自身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学习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反思,推动自己在教学、科研以及自我成长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升。

二、行动学习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场域

行动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和方式,具有很多应用的场域,如:课堂教学、培训研修、社会服务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这些场域融入行动学习的理念,必将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正面影响。

(一)课堂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来说,观摩课堂现场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动学习方式。在学习小组中,每位青年教师都有成为观摩者和被观摩者的机会。在这样的角色转换体验以及互动交流中,青年教师在课堂这一场域内可以通过观摩别人反思自己,通过展现自己、促进自我提升,在这样的双向检视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进行改进。

但是在课堂教学这一场域下,学习小组的成员常常需要有教学经验丰富的督导者。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域,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个临时团体的动力,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全是青年教师之间的横向互助,可能会因为经验缺乏而囿于一些低水平的重复。这就至少需要一位具有敏锐观察力现场督导给予支持,特别是从师生互动中观察青年教师的教学执行力。被观察者通过督导的复盘可以迅速地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反思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此同时,学习小组内的其他青年教师也可以迅速地从同辈群体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交流-反思的学习循环不断刺激和推动青年教师打磨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效。

(二)培训研修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研修,不断加大投入,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但是因为很多这样的培训研修都是单向线性的信息输入,实际效果却往往达不到期望值。行动学习这一理念在培训研修中的应用旨在鼓励青年教师不再仅仅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是要促使其跳出单向接收信息的舒适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在培训研修这一场域中运用行动学习的理念非常强调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的学习自主性。为了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青年教师不能满足于学习现状,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对培训和研修内容进行内化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勇于在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自己的困惑和体会,通过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交流和讨论,探索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讨论过程中的焦点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提炼从而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在这一特定场域的行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发展反思性的讨论对话框架来提升讨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鼓励补充相应的拓展阅读以触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为后续行动学习的开展提供新的课题。

(三)社会服务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凸显。这一功能定位要求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重视储备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挖掘和提升,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青年教师在社会服务的行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行动学习的理念方法在社会服务这一场域中的应用强调青年教师要在社会服务的行动中学习。而社会服务输出是多面的,这就要求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要在合作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特长,尊重和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在面对一些具体的操作问题特别是一些棘手的实践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探索各种可能性,从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式,也使通过轮值组长等方式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提升合作的责任意识、分享意识和能力。在这个开放包容的碰撞学习环境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确立自己的业务优势和重心,从而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个人发展目标,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行动学习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大背景下,行动学习理念的引入为学校层面构建特色质量文化提供新的借鉴,也为教师开展个体层面和课程团队层面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成为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

(一)文化引领,创造行动学习的氛围

行动学习是一个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侧重建设一种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文化氛围,以此促进团队成员的发展[2]。而现实当中,现场学习中教师之间、专家教师之间普遍缺少平等交流、共享经验的价值观,也欠缺群体合作学习的态度[3]。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文化引领和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学习文化,形成一种学习与行动并重的学习氛围,使教师们将互助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动。没有学习的行动将是盲目而没有针对性的,没有行动的学习不能产生深层次的学习效应。要通过日常教研活动中开展行动学习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让青年教师感受到行动学习这种方式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获,形成一种安全、相互信任的团体关系,增强团队合作的积极情感态度,从而提升青年教师对行动学习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促进青年教师更新理念,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的学习氛围创设,树立“自觉、自愿、自主”开展学习行动的意识和氛围,持续提升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构机制,激发行动学习的动力

有效度和深度的行动学习需要建构与高职院校的文化特别是上述提到的学习文化相适切的保障机制,以激发青年教师群体的学习动力。行动学习强调学习需要团队互助,因此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开展行动学习循环的重要保障。行动学习强调共同体成员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的背景知识,进行多元化思想碰撞,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4]。首先,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正常化开展需要坚定的组织保障。学校领导特别是二级院系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协调,并在活动经费中给予充分的保障,从而为行动学习的开展提供支持。其次,学习共同体要制定定期开展小组研讨学习的管理制度,根据共同体成员的学习需求明确一定周期内的学习目标,引导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督促成员记录学习日志以便更好地反思总结。最好能创造条件和机会开展一些简单有效的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机制,通过阶段性的反馈以及一个学习循环结束后的结果评价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效进行科学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动力,增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三)积极投入,提升行动学习的实效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教师自身不断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自身应对社会进步等外部环境变化发展的生存智慧。从教师学习的应然诉求来讲,教师学习是一种内生的需要,这种学习是自主性的、自我设计的,以追求自身学习的合理性为动力,进行自觉积极探究[5]。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摆脱以往被动式学习的模式,主动彰显自身优势与弱势,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小组中提出来。这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行动学习质量高低的前提因素。小组成员在聚集分享时要在制定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积极、开放、融洽的氛围中客观地审视和剖析相关问题,积极分享自己的实践智慧和教育理念和工作体悟,使得大家在有效的分享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内驱力。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每位青年教师学习者都要积极消化并运用在每一轮行动学习循环过程中感悟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行动学习的实际成效。

猜你喜欢
场域研修青年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