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为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工作纪实

2020-01-10 08:52寻甸县民族宗教局
今日民族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示范县民族团结全县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40 年来,寻甸县在民族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教育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近年来,寻甸县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主题,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做出新成效。

2013 年,寻甸县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繁荣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抢抓脱贫攻坚建设机遇,整合资源,扎实开展各年度的创建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各项成果遍地开花。先后于1994 年、1999 年、2009 年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8 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草原欢跳·

·赶秋场·

民族团结进步基石“筑牢永屹”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对于寻甸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四区一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县委、县政府坚持强化组织,坚持创新机制,严格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依法维护民族团结、依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依法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把依法治县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障,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进一步修订完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制定《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于2019 年10 月1 日正式施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法治化,确保民族政策落实及民族经济发展在法治体系内健康、持续、深入运行。

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推动党政主导、共建共享。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单位“一把手”负责的创建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丰富创建形式,纳入乡镇(街道)、县直部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寻甸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寻甸县120 个贫困村整村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寻甸县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寻甸县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七进”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为加大创建工作督查力度,从相关单位抽调专职人员脱离原工作岗位成立督查问效工作组,建立专项督查制度,根据《寻甸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测评指标任务分解表》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验收标准,对创建工作进行不间断督导检查。增强督查的针对性,分阶段明确督查重点,找准问题,分析研究解决办法,着力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指导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好创建活动,坚决不做表面文章,不走流水形式,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创建工作考核责任制,确保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回族舞蹈《圣洁的祝福》·

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入脑入心”

寻甸县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正面导向作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自创自建”和“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投身创建行列。

坚持把民族政策纳入干部教育学习内容及干部学习积分管理,在各类干部培训班开设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政策法规课程。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结合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和“双讲双评”等工作,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学习培训。每年3 月份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三大民族节日(开斋节、火把节、花山节)举办当周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举办当天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依托“七进”活动,大力推行民族团结互助公约,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牢固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发挥新闻媒体的主阵地作用,通过《今日民族》《民族时报》《寻甸民族文化》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寻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寻甸电视台黄金时段开设创建专题专栏,通过“大美寻甸”等微信公众号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周刊。发挥县域公共资源宣传优势,通过超市、宾馆、出租车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借助“三农通”,向全县干部群众发送短信20 万余条。通过各方面、多渠道的宣传,真正形成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信息的浓烈宣传氛围和各级各部门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常盛”

寻甸县始终按照“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工作目标,以推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为宗旨,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着力实施“八大示范工程”,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项目为辐射点,全面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民族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得到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1980 年,土地联产承包到户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民族经济,牛干巴、土鸡等土特名产声名远扬,马铃薯、蔬菜、花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淡水鱼养殖等产业快速发展。2018 年全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1983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6.4 倍、32.5 倍,民族群众物质基础更加殷实,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脱贫攻坚和民族特色相融合的思路。自2013 年以来,争取专项扶持,整合各类资金,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特色镇3 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 个,市级示范点95 个。深入开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对居住深山区、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群众,精准制定搬迁方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3 个、宜居农房集中安置项目13 个,其中26 个为少数民族村落,分别有13 个彝族村、12 个苗族村、1 个回族村,确保“搬迁一个点、脱贫一个村、带动一批人”。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使民族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大幅改善。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依托“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参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在全县134 个贫困村实施“菜单式”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村有1 至2 个产业发展项目,贫困户有1 个以上增收项目。在少数民族村寨开展“双讲双评”活动,最大程度激发贫困群众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2017 年末全县8 个贫困乡、134 个贫困村、126311 人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

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按照“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原则,寻甸县精准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17 年全县转移就业3.2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达0.72 万人。积极提供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创建活动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实施民族干部培养示范工程,民族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政策支持,拓宽少数民族干部入口。通过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确保少数民族公职人员占比不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让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定期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各地各类高校深造。截至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总数占21.7%,比1979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

·火把节·

·斗牛·

民族教育方面,始终把民族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全县少数民族学生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57%、99.24%。全县6473 名教职工,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1235 名,集中志智、齐心协力,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在全县各学校组织实施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绘画、民族手工、民族语言文字为内容的民族艺术进校园工作。结合实际,把回、彝、苗民族舞蹈进行改编,作为各学校的“大课间操”并在全县推广学习。编写了《民族大团结读本》《民族体艺教程》《寻甸苗族民俗大观》《寻甸彝族民俗大观》《爱我寻甸》等校本教材,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感悟本地本民族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艺术的魅力。切实落实少数民族教师待遇,按照公平化、差别化原则和向村小、教学点及艰苦边远地区学校倾斜的原则,划分十个档次进行补助,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所在学校执行标准基础上提高20%,双语教师提高30%。

寻甸县工作目标: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秋场上的撒米箩少女·

民族文化方面,结合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科学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聚居古寨村落,打造民族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推进旅游脱贫。坚持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程,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大力弘扬本土文化,成功将苗族叙事长诗《昭蒡俭与高帕诗》改编为舞台剧,登上央视舞台,《寻甸回族文化》《溢部文化》编辑出版,广泛推广发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完善和推进民族节庆活动,“开斋节”“火把节”“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寻甸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宗教工作方面,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为抓手,及时成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十有十无十上墙”标准。积极开展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全覆盖,进一步调动广大信教群众爱国守法的积极性,规范宗教活动行为,积极维护正常宗教秩序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和谐稳定。

这些只是寻甸县民族工作的一个缩影,40 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猜你喜欢
示范县民族团结全县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居资讯
四川:出台监管示范县评定管理办法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贵州: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关于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