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粪污资源化利用为纽带推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

2020-01-10 10:31彭丽君李记蕾宋俊辽沈鹏翔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平县种养粪污

彭丽君,李记蕾,宋俊辽,沈鹏翔

(1.西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西平 463900;2.西平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近年来,西平县通过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治理设施,增加治污设备,在积极改变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西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畜禽生产指标

全县年存栏生猪100万头,出栏生猪130万头;家禽存栏790 万只,出栏470 万只;肉牛存栏1.2 万头,出栏1 万头;羊存栏12.2万只,出栏17.7万只,西平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强县、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畜牧业生产指标位居全省先进行列。

1.2 粪污处理利用现状

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500 多个,部分中小型养殖场(户)建场时间较早,有的距离村庄较近,养殖条件不完善、设施简陋,而且农村散养农户依然存在,他们环保意识淡薄,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面源污染依然存在。

1.3 资源优势

全县耕地118 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等,大面积果树达5万亩,大面积蔬菜达3万亩,形成了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和花木生产等基地。按5~10 头猪产生的粪污用1亩地消纳,需要14万~30万亩地。如果畜禽粪污能及时施入农田,粪便经过生物发酵,就可全部用于改善农田土壤。采用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土地消纳,可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进展缓慢

2.1.1 监管仍有难度

养殖场(户)较分散,畜禽污染全量化收集难、治理难、监管难。

2.1.2 设施有待提高

部分养殖场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标准低,与养殖规模不匹配,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为节约成本不愿建、不想建的思想还普遍存在。

2.1.3 技术支撑不足,推广难

目前,西平县建成大型沼气12座,沼气发电有4家,由于发电量少,不能并入国家电网,发挥作用较小。有机肥生产和施用技术没有明确标准,有些农户施用有机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造成有机肥推广难。

2.2 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

2.2.1 种植观念有待转变

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问题突出,耕地基础地力下降。

2.2.2 种养主体分离,无处“还”田

随着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种植和养殖分离成两个主体,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客观上隔绝了粪便还田的通道。

2.2.3 对接机制不完善

养殖场没有与种植大户或合作社进行有效对接,签订土地消纳协议,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畜禽粪污不能及时施入农田。

3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3.1 西平县现有畜禽粪污是一种庞大的资源

每年可处理畜禽排泄物300多万吨,减少养殖业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条件,促进全县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促进了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

全县畜禽污染资源综合利用率如果达到90%以上,每年可生产有机肥50多万吨,按每吨300元利润计算,可创效益1.5亿元以上,每亩增产5%,全年可实现粮食增产5万吨。

3.2 土地需有机肥改良

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土壤养分转化慢、农作物减产、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重金属含量超标。过量的氮肥和重金属流失于环境中,污染土壤、水体、空气,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

3.3 种养结合是一种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种养结合,粪污返田利用,直接减少化肥等无机肥使用量10万吨,减少农业生产投入2亿元;同时,缓解土壤板结、有机质严重缺乏问题,做到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西平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三者高度统一,同时也有利于打造西平有机小麦、有机玉米、有机果蔬等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4 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准入管理,对畜禽养殖相关规划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连直报信息系统,做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减排核算和肥料登记管理工作。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切实增强规模养殖场履行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4.2 以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实施为契机,实现种养结合绿色发展

利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建设完善畜禽粪污配套设施,引进第三方集中处理,增加粪污运输车辆,强化养殖场与种植大户的合作,实现有机肥利用、粪水灌溉农田,达到整县推进种养结合的目的。以畜禽粪污发酵为处理方向,生产沼气、有机肥、沼液,以就地就近用于农用有机肥或灌溉林、果、蔬为使用方向,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执法监管,加强科技支撑,强化装备保障,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4.3 以土地整合为抓手,鼓励种养结合,强化循环推动

通过土地整合,有效解决土地丢荒及细碎化问题,以“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引导大中型养殖企业流转土地,或与种养大户、种植合作社签订畜禽粪污消纳协议,实现养殖与种植有效衔接。积极推广推行以畜禽为核心的种养循环模式,将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粪便还田,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产、生活能源,向农田提供高效的有机肥料培育有机作物,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猜你喜欢
西平县种养粪污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西平小麦
驻马店西平县推进教育云平台应用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