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2020-01-10 09:02付英子徐秀芝肖玲刘一婷许晓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3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分组

付英子 徐秀芝 肖玲 刘一婷 许晓崴

脑梗死是脑卒中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组织中血液以及氧气供应量不足,缺血缺氧情况的长时间发展会导致患者脑部组织出现坏死情况,患者人群多以老年患者为主[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静脉溶栓治疗是其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治疗后需要考虑患者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掌握造成患者各类脑出血的因素能够避免各类脑出血情况的发生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基于此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的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增加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增加阿替普酶治疗,通过组间对比的方式探究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化患者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转化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的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3±1.4)岁;合并高血压患者28例,房颤患者27例;脑梗死位置:后循环12例,前循环23例。研究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8±1.6)岁;合并高血压患者26例,房颤患者25例;脑梗死位置:后循环14例,前循环21例。患者CT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以及各项生化指标检验均符合脑梗死诊断要求;患者均无脑出血疾病史;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要求、研究目的以及参与流程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符合对比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晓,且支持开展。

1.2 方法

70例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常规的血压、血压以及血脂调整治疗,全面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20065051;药品规格:100 mg × 24片)进行常规治疗,单次用药200 mg,每天一次。研究组使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产品批号:S20110051;药品规格:50 mg/支)溶栓治疗,药量为0.9 mg/(kg·d),首次用药为静脉推注,用药量为总药量的1/10,剩余9/10以静脉滴注方式进行给药,给药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同时配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药物使用完成后需要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使用NHISS评分表[3](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对7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分组计算各时间评分均值后进行对比;详细统计70例患者治疗后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以及其他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组对比70例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

70例患者治疗前NHI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以及2周时研究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0例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分组对比 (分,±s)

表1 70例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分组对比 (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2周研究组 35 8.42±1.01 6.99±1.03 5.46±1.21对照组 35 8.59±1.02 8.48±1.11 8.68±1.32 t值 - 0.701 5.821 10.638 P值 - 0.486 0.000 0.000

表2 70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组对比

2.2 分组对比70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均会对其病情发展造成影响,临床治疗中的目的主要以缓解患者不适感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也比较多,静脉溶栓治疗是其临床治疗中的主要方式,患者治疗后远期康复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残疾率和死亡率[4-5],阿替普酶在溶栓治疗中的溶栓效果更佳,且溶栓速度更快,能够对患者脑组织缺血部位进行挽救[6-8]。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越大,患病后治疗难度越大,且致死率及致残率也会有所增加[9-13],但是就本次研究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可见,患者治疗后出血的发生率与患者NHISS评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脑梗死症状进行治疗,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其他各类系统疾病的治疗,避免患者其他系统功能疾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本次研究中,70例患者治疗后1周以及2周时NHISS评分分组对比来看,研究组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阿普替酶溶栓措施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能够尽快调整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情况,确保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防止血管出现再次堵塞情况,阿替普酶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作用能够促进纤溶酶的转化量,缓解血块凝结情况,达到疏通血管,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以及其他脑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阿替普酶在脑血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阿普替酶属于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应的血栓组织外表层中的纤维蛋白进行结合,生成纤溶酶,在短时间内达到溶栓效果,且该反应发生后不会对患者自身血液系统的循环纤溶酶系统造成任何干扰,故而能够缓解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

综上可知,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阿普替酶静脉溶栓的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对患者神经功能异常的改善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分组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