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整脊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020-01-10 09:02陈立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整脊根型颈椎病

陈立雄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1]是颈椎间盘突变、椎间关节紊乱等原因压迫神经根,进而导致颈部或肩臂部酸胀疼痛,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临床治疗通常采用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等,其中中医整脊手法与神经松动术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2-4]。研究显示[5-6],两种治疗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二者结合使用是否能获得1+1>2的疗效尚未可知,本次联合中医整脊手法和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中华外科杂志关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7]中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就诊我院前未采取任何其他治疗措施。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2)颈椎椎管狭窄;(3)颈椎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6~70岁,平均(44.7±6.4)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5.2±1.3)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7~70岁,平均(45.2±6.1)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5.1±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即行上肢拉力试验,明确患者上肢疼痛的部位所对应的周围神经后,松动正中神经、松动桡神经、松动尺神经,间隔1~2 min,重复操作10~20 s,3~5次/d,10 d为1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整脊疗法,松解筋骨,协助患者取坐位,参考龙氏手法[8],治疗原则总体为“三步定位、四步十法”:通过问诊、触诊、X线检查准确定位;使用放松、整脊、强壮、痛区的手法进行复位,包含仰头摇正、低头摇正、侧头摇正、侧俯摇肩、侧肩搬按、挎角搬按、俯卧冲压、俯卧推正、牵引下正骨、反角运动。或沿着凤池、大椎、肝俞、肾俞,按压3 min左右,患者感到受压部位有温热之感为宜,若患者棘突偏歪,则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颈椎部放置隔开物,使头向后仰15°~20°,用5 kg左右的力量扒伸5次,在百会穴、头维、四神聪、膀胱经、督脉处按压,每次10 min,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使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function index,NDI)[9]评价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程度,量表共两个部分(颈部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包含10个项目(疼痛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睡眠、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得分越低,颈部功能障碍越小;(2)使用颈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ntion,ROM)[10]评价颈椎关节情况,包含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角度的测量,各方向正常值为15~20 N,计算平均值;(3)使用VAS疼痛评分法[11],了解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DI得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ND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ROM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ROM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所有颈椎病中约占50%[12],是椎间盘关节退变所引起的颈椎相对位置的改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临床表现为因缺血导致的麻木和疼痛,神经长时间遭受外力挤压,敏感性较为强烈,肌张力也增高,也会出现上肢疼痛和麻木的情况。神经松动术广泛应用在因神经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身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也验证了神经松动术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神经松动术通过外力的作用,改善了受压神经的血液循环,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但高尊礼等[6]的研究提醒,虽然神经松动术的效果较好,但是无法彻底解决疼痛的问题,会逐步反弹。

表1 两组患者NDI得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NDI得分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6) 44.35±7.12 11.54±1.77对照组(n=46) 45.28±7.18 24.43±4.39 t值 0.624 18.470 P值 0.534 0.000

表2 两组患者ROM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ROM对比(°,±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6) 7.82±1.03 21.26±2.42对照组(n=46) 7.66±1.13 18.27±2.37 t值 0.791 5.987 P值 0.480 0.000

表3 两组患者VAS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VAS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6) 6.49±1.45 4.13±1.08对照组(n=46) 6.43±1.38 4.82±1.64 t值 0.203 2.383 P值 0.839 0.019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次将中医整脊手法与神经松动术相结合,中医整脊让错位的椎关节回归到争取的位置上,矫正椎间关节不稳,减少对神经的刺激作用,达到使患者康复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VAS得分降低,原因在于中医整脊手法不断的改变患者的体位,减少椎间盘的压力,将错位的椎间盘和椎关节回归到正常的位置上,“四步十法”能够针对性的矫正椎间关节失稳,让神经功能得以恢复,龙氏手法充分利用了推拿在缓解肌肉痉挛,纠正椎曲紊乱,患者抵抗作用小,综合效果更为优秀。

综上所述,中医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充分发挥了二者在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椎间组织痉挛,促进神经介质传达方面的作用,达到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缓解患者的不适的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整脊根型颈椎病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整脊”真能让人立刻长高吗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36例临床观察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手法整脊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侧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