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疗效

2020-01-10 09:02甘艺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肱骨肩关节骨折

甘艺荣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老年患肱骨近端骨折的比例更高。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肱骨解剖位置薄弱,治疗时固定效果不理想,术后患者多需要口服药物,以辅助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中医上将骨折归为“跌打损伤”的范畴,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是中医学上治疗骨伤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早期活血化瘀、中期和血生新、后期固本培元[1]。现以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评价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取中医骨折三期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择期手术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7~78岁,平均(52.13±2.54)岁;骨折部位:左侧骨折10例,右侧骨折1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为26~78岁,平均(52.11±2.43)岁;骨折部位:左侧骨折11例,右侧骨折9例。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1)所有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2)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无手术或麻醉禁忌证;(3)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完整;(4)本着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此次研究;(5)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排除标准[3]:(1)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3)非自愿参与。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前臂悬吊制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术后增加中医骨折三期治疗:(1)早期(术后1~2周),以活血化瘀为原则,药方组成:生芪30 g,川芎15 g,当归15 g,赤芍15 g,地龙15 g,桑枝12 g,桃红10 g,酒军10 g,三七粉1.5 g。水煎服,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2)中期(术后3~4周),以和血生新为原则:没药6 g,当归尾12 g,乳香6 g,赤芍10 g,续断12 g,生地黄15 g,煅自然铜10 g,红花6 g,骨碎补12 g,地鳖虫6 g。水煎服,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3)晚期(术后5~6周),以固本培元为原则:狗脊9 g,当归9 g,桑枝9 g,黄芪9 g,杜仲9 g,熟地9 g,牛膝9 g,白芍9 g,生地9 g。水煎服,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且活动时无明显不适感;有效: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60%,伴有轻度疼痛感,生活能力有所改善;无效:骨折畸形愈合,肩关节活动受限,且无法正常开展活动,伴有严重疼痛感。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运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最高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疼痛程度评价标准[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伴有严重疼痛感,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反之则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血肿、感染,计算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20) 63.23±5.46 95.86±5.12 23.476 0.000对照组(n=20) 63.24±5.48 77.41±5.36 9.955 0.000 t值 0.007 13.404 - -P值 0.995 0.000 - -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分,±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20) 5.56±0.52 2.16±0.21 32.649 0.000对照组(n=20) 5.54±0.58 4.11±0.16 12.799 0.000 t值 0.138 39.776 - -P值 0.891 0.000 - -

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计量指标表示为(±s),检验方法为t检验。若统计值P<0.05,则说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中: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处理,χ2=4.329,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中:创伤性关节炎2例,血肿2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经统计学处理,χ2=4.329,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伴有明显的疼痛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近端骨折的50%,骨折发生后,患者伴有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仍需要继续用药。而中医学在骨折治疗上有独特见解,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显现[7-8]。

本次研究旨在研究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身体康复的影响,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与未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发现术后接受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且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充分体现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辅助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中医上将骨折纳为“跌打损伤”的范畴,认为骨折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因此术后借助中医理论开展治疗能够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强调的是内外兼治的原则[9-11]。中医骨折三期在应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予以对症治疗,早期主要是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目的,方中诸药可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络行气等作用。中期是纠正筋骨的最佳时机,故以和血生新为主要原则,方中诸药可接骨续筋、祛瘀生新、缓急止痛[12-13]。后期是骨折筋骨恢复阶段,故将固本培元作为治疗原则,方中诸药具备益气升阳、强筋健骨等功效。运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更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提升机体免疫力。

综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而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肱骨肩关节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
肱骨髁部骨不连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