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清补体水平与其他血液检查指标的关系

2020-01-10 09:02杨炳春范志娟练明建陈世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丙肝补体血常规

杨炳春 范志娟 练明建 陈世东

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一部分,80~90%的补体由肝脏合成,同时肝细胞表达了许多种补体的受体[1-2]。肝硬化患者血清补体降低,在许多研究中被报道,也得到许多临床医生的关注[3-5]。但降低的具体原因尚未阐述清楚,以及补体与肝硬化诊疗相关血液检查指标的关系报道也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C3和C4与肝硬化诊治相关血液检查指标的关系,探讨补体在肝硬化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肝硬化诊疗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171例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的肝硬化患者。男75例,女96例,平均(58.87±13.5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排除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以及妊娠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CH50、C3、C4、HBsAg、丙肝抗体、抗核抗体(ANA)、肝功能、免疫球蛋白、AFP、血常规和凝血常规等。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ALT、AST、AST 线粒体同工酶(ASTm)、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FBiL)。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血常规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贝克曼Immage特种蛋白仪检测;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血常规采用拜耳ADVIA 2120i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常规采用 STA-R血凝仪检测; HBsAg、丙肝抗体和AFP采用化学发光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以及肝炎病毒指标与CH50、C3和C4的关系

男性和女性的CH50、C3和C4水平分别为(35.97±16.86)U/ml和(37.36±15.47)U/ml,(0.69±0.27)g/L和(0.73±0.33)g/L以及(0.17±0.07)g/L和(0.17±0.13)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CH50、C3和C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36、-0.130和0.0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38例,丙肝抗体阳性17例, HBsAg与丙肝抗体均阴性116例。比较三组的CH50、C3和C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肝硬化补体两两比较结果(±s)

表1 不同类型肝硬化补体两两比较结果(±s)

注:*表示与丙肝抗体(+)组相比,P <0.05;△表示与HBsAg(+)组相比,P<0.05

例数 CH50(U/ml) C3(g/L) C4(g/L)丙肝抗体(+) 17 27.45±17.13△ 0.60±0.20 0.13±0.03△HBsAg(+) 38 34.46±15.14 0.59±0.22 0.15±0.06其他肝硬化 116 36.75±16.06* 0.77±0.33*△ 0.17±0.09*

2.2 肝脏损伤程度与CH50、C3和C4的关系

将ALT和AST均小于40U/L归为一组(n=65),其余的归为一组(n=106),两组的CH50、C3和C4分别为(39.52±12.65)U/ml、(35.05±17.68)U/ml、(0.72±0.23)g/L和(0.70±0.34)g/L以及(0.18±0.13)g/L和(0.16±0.0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ANA与CH50、C3和C4的关系

86例ANA阳性,85例ANA阴性,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H50、C3和C4分别为(36.88±14.57)U/ml和(36.62±17.52)U/ml,(0.71±0.24)g/L和(0.71±0.36)g/L以及(0.17±0.12)g/L和(0.17±0.0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CH50、C3和C4与血液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IgG、IgA、TBA、PT、APTT与CH50、C3和C4均呈负相关,而ALB、A/G、ALP、γ-GT、CHE、PA、FIB、PLT与CH50、C3和C4均呈正相关。其他指标与CH50、C3和C4中的不全都相关或不相关,见表2。

3 讨论

CH50反应的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活性,而C3和C4补体活化的关键分子[6]。本研究的相关系数均小于7,并不是很高,说明同时检测三个指标有助于更全面了解补体系统。本研究CH50、C3和C4与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不相关。

丙肝患者的补体在国内外学者中研究最多,HCV核心蛋白和NS5A蛋白能够下调C4mRNA水平和抑制C3启动子活性,同时HCV能够抑制C9 mRNA和C9的表达和C3转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补体的活性下降[7-10]。本研究,三组的CH50、C3和C4水平有统计学差异。丙肝抗体阳性CH50和C4均低于另外两组,提示补体可能在丙肝肝硬化的发病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对于丙肝患者需更重视补体的检测。

肝硬化常能检出低滴度的ANA,一般不直接影响免疫系统功能[11]。本研究A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补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NA对补体的影响不大。另外CH50、C3和C4与IgG和IgA均呈负相关,提示IgG和IgA升高,可能加剧对补体的激活,从而使补体消耗过多[12]。

ALT、AST和ASTm是肝脏损伤的灵敏指标,按照ALT、AST进行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仅CH50与AST和ASTm呈微弱的负相关。提示补体对于肝细胞的免疫损伤可能无直接的作用。ALB、A/G、CHE、PA都是反应肝脏的合成能力的指标,均与CH50、C3和C4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补体降低与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有着密切关系。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原因与肝细胞变性坏死,功能失调,肝实质细胞减少,胆汁酸池缩小,肠肝循环率增加有关;也可能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系统侧支循环形成有关。本研究也显示CH50、C3和C4与TBA呈负相关,说明补体可能在胆汁酸代谢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有趣的是ALP和γ-GT均与CH50、C3和C4呈正相关,之前未有文献报道过。ALP和γ-GT在胆道梗阻时均升高,可能补体参与胆道梗阻,也可能胆道梗阻影响补体的代谢,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2 CH50、C3和C4与血液检查结果的相关系数

表2 (续表)

表2 (续表)

表2 (续表)

本研究CH50、C3和C4与PT、APTT、FIB均呈正相关。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FIB、PT和APTT反应不同凝血因子的量或活性。本研究CH50、C3和C4与PT的相关系数比APTT的高,可能是由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对肝细胞的损害更敏感。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相互联系。

肝硬化患者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素减少、血小板脾内阻留、血小板的破坏等原因而导致PLT减少,本研究CH50、C3和C4与PLT均呈正比。血小板自身抗体在血小板破坏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抗原抗体相互结合,激活补体,大量消耗,可能是导致补体下降的原因之一。AFP在肝癌患者中常升高,本研究CH50、C3和C4与AFP不相关,提示补体在肝硬化和肝癌中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总之,补体与肝硬化多项血液检查指标相关,提示补体在肝硬化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补体检测,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病情。本研究样本量少,只是简单地从检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探讨,具体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丙肝补体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