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

2020-01-10 09:02王明芽庄珊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术式直肠癌腹腔镜

王明芽 庄珊珊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但部分患者因受手术应激影响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使患者术后恢复受影响,而且影响预后,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极为不利[1-2]。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具有针对性、综合性、规范性等特点,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在术后的康复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故本文取自2017年4月—2019年2月,以本院接收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式治疗者8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经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做归纳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病例时段取自2017年4月—2019年2月,以本院接收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式治疗者82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照组41例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2.6±2.4)岁;肿瘤分期:4例III期,19例II期,18例I期。在研究组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3.5±2.5)岁,肿瘤分期:3例III期,17例II期,21例I期。对比所有被选对象的基线资料,数据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将术后注意事项及用药方法等简单告知患者。并结合患者病情叮嘱患者适当禁食禁饮,排便通气后叮嘱患者尽量以半流质、流质饮食为主,然后逐渐过渡恢复正常。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活动护理措施共同干预研究组。(1)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加强:术后每半小时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密切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和血压等,待稳定后每1~2 h实施监测。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指导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多漱口,漱口水不能咽下,嘱咐患者咀嚼口香糖每天3次,每次5~6 min;用温水把棉签沾湿后对鼻腔进行擦拭,保持口腔、鼻腔清洁湿润,从而能降低胃管对鼻腔、咽喉的刺激。②导管干预:待患者返回病房后,对腹腔引流管、静脉留置管和胃管等双重固定与位置情况进行查看,做好标识避免导管出现扭曲或弯折,同时还要对引流液量、性状及颜色情况详细记录,对导管情况注意查看,一旦有异常情况应马上告知。③日常生活干预:指导患者于术后清醒后可垫枕头或者头高位,结合患者情况帮助其有效咳嗽与翻身,并叮嘱患者禁止长时间端坐或下蹲,防止因吻合口张力增大而发生出血或吻合口瘘情况;指导患者多食易消化、清淡食物,避免便秘发生。④并发症干预:切口感染时密切观察术后切口是否有渗液、红肿情况,辅料每次更换需间隔1~2天,遵照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吻合口瘘:于术后4~8天,对引流液量、性状和颜色等情况注意观察,对腹痛或腹膜刺激征导致的吻合口瘘情况进行处理。⑤心理疏导: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全面评估其心态想法,时常鼓励安抚患者,帮助呼气树立信心。(2)早期活动:床上活动,清醒后可垫枕头或头高位,鼓励咳嗽,咳痰,翻身,床上活动四肢,于术后18~36 h搀扶患者床边行走、下床站立或靠坐,2次/日,15~20分钟/次;术后48小时引导患者自行下床,将活动次数适当增加,活动时间延长,活动范围可扩增至病区走廊。

1.3 评价标准

实施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定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5],量表项目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等,每项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比较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包括:吻合口瘘、肠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处理用SPSS 17.0软件,组间术后恢复、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结果用t检验,组间术后并发症率评定结果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术后恢复

对照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时间情况均明显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率

在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26.83%(11/41),其中2例吻合口瘘,4例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在研究组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7.32%(3/41),其中2例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经比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0.05)。

2.3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术后恢复(±s)

表1 对比术后恢复(±s)

组别 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1) 49.52±13.36 17.82±3.43 78.69±11.25 11.26±2.04研究组(n=41) 28.66±7.87 11.85±2.58 56.37±8.54 5.85±1.88 t值 9.417 9.737 11.057 13.65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分,±s)

表2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分,±s)

组别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对照组(n=41) 78.55±4.13 74.41±3.88 74.62±3.96 76.24±4.32研究组(n=41) 83.55±3.85 77.34±3.24 79.85±5.79 81.35±3.27 t值 5.670 3.711 4.774 6.03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外科术式是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而伴随近几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医疗研究的深入,腹腔镜术式的应用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其属于微创术式,且有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和疼痛轻等优势,深受患者青睐[6-7]。然而,应用腹腔镜术式治疗结直肠癌者,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腹腔镜手术虽有创伤小等优势,但也属于应激手术,术后易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机体恢复,生活质量下降。对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护理干预配合的及早开展非常重要[8-9]。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方法,“以患者为中心”是其主要护理原则,护理人员可通过对临床护理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并把以往临床护理经验作为循证依据,使护理服务的开展更具个性化、预见性和科学性。另外,予以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同时,为能促进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早期活动干预的合理开展也尤为重要[10-11]。术后通过对早期活动护理方案的详细制定,对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加快患者机体恢复[12-13]。本研究以本院接收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式治疗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归纳总结,并结合所得结果得出,联合开展早期活动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使住院时间缩短。因为早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增强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术后康复;护理干预的开展,经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对其咽喉、鼻腔清洁卫生加以保持,能降低细菌感染风险与胃肠道刺激,通过对引流管情况密切观察,能对异常情况及时发现,能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使患者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推动术后恢复。

总之,对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者予以早期活动与护理共同干预,能加快其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使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

猜你喜欢
术式直肠癌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