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0-01-11 1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阿坝职业学院 四川·阿坝 623200)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的力量也日益重要,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所以在此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所谓的跨文化交际也即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之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际双方分别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基于此,我们认为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自身不断进步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只有通过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开展巧妙的跨文化交流,帮助学生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内化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并且真正地将课本之上的知识内化吸收,并且将其转化为输出,这将对国家和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在众多语言之中,英语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种之一,英语教学在高校自身的育人计划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仅要求学习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对沟通对方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文化冲突所引起的意见分歧。所以,我们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读者与非本族读者之间的有效交际,也泛指任何具备不同交际文化和交际语言差异的双方之间进行的交际,英语名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者可以被翻译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西方社会首先关注这一文化现象,最早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如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美国人类学家EdwardHall是西方研究界最早关注跨文化交际现象的学者,他也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这门学科的日渐成熟也使得很多人都认识到:学习一门语言需要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在我们日常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跨文化已经转化为语言交际过程的特质,从本质上说,我们所交流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基因,在对他人的话语进行理解时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文化框架进行分析,所以著名学者Larry曾说:“人与人之间如果只有符号系统和文化自觉,那么就能够将人们之间的交际进行改变。”总之,不同语言之后的交际核心在于文化差异。

2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旧处于较为落后的情况,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的体现诸如: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仍旧以教师主讲“一言堂”模式为主;教学方法则是填鸭式教学,主要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教学形式十分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低头族”较多;教学内容也十分单一,以传统的英语教材为核心,中规中矩地按照课本安排教学内容……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更没有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语言知识或者传授语言知识点,完全忽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所以学生往往学会的是“哑巴英语”,同样也没有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获得全面的英语应用能力。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只侧重学生的语言读写基础,相对于此,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为忽视,更不用说关于语言文化知识方面了。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培养出来的英语学生不敢主动地开口说英语,不主动地以英语为载体与他人交流,过于担心自己口语不标准或有语音错误等。即使在教师的要求下张口说英语,也往往因为过于紧张等问题,缺乏自信,交流的声音往往很小,发音不清晰等,此外,所学习的英语更多地体现着“中式英语”的特征,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之,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没有形成全面、合理的教学体系和学习体系,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就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所以仅仅关注的是书本上的英语语言知识。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继续采取这样的方式开展学习,那么将对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是存在不利影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正所谓是语言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求,不同的社会生活造就了当今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也从中表现出来,基于此,将跨文化交际应用到当前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之中,这将对学生而言,甚至是对于社会而言都是极其有意义的,我们强调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有效关系,真正地把握住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掌握英语,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3 高职院校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渗透对策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何造就?高职院校教师如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我们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当前的英语教学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索。

3.1 语言结构知识与语言运用知识的有效融合

在普通的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接触语言结构知识,也需要掌握语言运用的知识,两者是不可偏废的。首先,语言结构知识方面,主要是指语言的音调知识、词汇知识以及结构知识等;其次,语言运用的知识则是指在某一个交际大背景之下,在某个交际意图的指引之下,正确地运用语言的知识,这里不仅仅涵盖一般的语言知识,还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知识。教师在开展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时,往往存在一个片面化的认知,那就是通常只重视为学生讲解语言结构知识的部分,而忽视了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学生仅仅能够有效而固定化地按照课本进行学习,很难将已经习得的知识运用到日常交际之中,也即做不到“活学活用”,或者在运用的过程中,运用方式产生了偏误,甚至是造成部分的误解。比如,“Why don’tyouopenthe door?”,学生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往往只是在字面层面上进行意义的理解,教师常常忽略这句话所涵盖的语用方面的知识——这句话从语法规则上看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从语气上看,这句话存在比较明显的命令语气,所以在日常交际之中,这句话的使用限制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在面对长辈或者第一次见面的人,这句话是不能使用的,可以选择使用“Why not you open the door?”进行代替。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英语,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展现一般的英语结构知识的同时,还要对语句运用的深层含义进行周到的讲解和提示。

3.2 强调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休克”

英语和汉语分别代表的中西方文化,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固有的,所以我们通常在日常的跨文化交流中产生“文化休克”。首先,在一些日常的交际行为中,“文化休克”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最为常见的提供帮助的环节中,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回答往往存在差异,具体表现是中国人往往会欣然接受他人的帮助并且表示感谢,但是西方人则会婉拒他人后解释清楚。其次,每种文化都蕴含着很多类别的文化禁忌,比如中国人在和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喜欢直接问他人的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体重等私人信息,以及收入、“吃了吗?”“去哪儿?”等社会交际信息,上述问题在中国的交谈语境内都是可以提问的信息,由此就会导致一些交谈过程的不舒服,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最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交际讯号的把握程度存在差异,比如西方人在开始一段交谈时,常常交际的话题是天气,有此种话题开始有助于缓解交流的尴尬,进而开始交谈其他话题,但是在中国文化内,天气作为交谈话题的开始则是不常见的现象。

3.3 注重培养学生本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可以被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相对应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样可以被分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据调查可知,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之中,语言只占到了整个交际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他的更多信息都是依靠非语言交际的行为进行,所以,非语言交际行为对于交际过程、跨语言交际都是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是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的行为习惯,诸如在英国,一名合格的听众必须十分认真地看着说话人,只有这样的举动才说明听众对于所讲述的话题是感兴趣的。相对于此,美国人在交际过程中只有向说话人提出自己的疑问才能够说明他们所讨论的话题是有效的,则说话人就会认为听话人对自己所讲述的内容不感兴趣。此外,交际的距离也是存在差异的,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一个中国学生到一家英国企业面试,在交际的过程中,中国学生为了能够拉近和面试官的距离,更为清楚地听到面试官的提问,刻意地把自己的椅子拉近一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面试失败。总之,只有明确地将两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的行为习惯,才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同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交际的进行。

总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伴随着当代社会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可能要走出国内,走向世界,所以,教师要在真实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坚信这将是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命题,这将对中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