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清音会”的传承与发展

2020-01-11 1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清音承德宫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0 前言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承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可以有效了解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这不仅对于人类文明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出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发扬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承德清音会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承德清音会的研究与探讨,有利于更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承德清音会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充分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1 承德“清音会”介绍

针对于承德清音会来说,其属于汉族宫廷音乐与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复合形态,该种音乐类型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大统一”的政治理念,属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存遗,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以及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承德清音会形成时间大概在清初,自从出现到至今已经过了300多年的历史沉淀,在这300多年历史的发展当中,承德避暑山庄后宫清音会从宫中传承与发展到民间,主要便是由承德地区的满族人士以及自身上流家庭继承与保存,在承德清音会的音乐形式当中不但拥有浓郁的宫廷音乐色彩,还囊括了极为丰富的民间音乐风格,属于一种复合型音乐形式,对于古典音乐的发展与创新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承德清音会当中,其鲜明的宫廷音乐色彩以及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便是其最为主要特点,由于在承德清音会当中融合了多民族文化,所以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承德清音十番音乐的最为明显特征,针对于承德清音会本身来说,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与超越音乐存在价值的社会意义及历史意义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承德“清音会”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时期,清朝皇帝在每年会有半年的时间在承德避暑山庄来处理政务以及接见外国使臣,而在此期间封建礼乐必然伴随着清朝皇帝,以此为清朝皇帝提供娱乐之用,在承德清音会当中不但包含了前朝典雅的典制性音乐,也囊括了后苑行宫以供游艺娱乐的音乐类型,同时经过持续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将赋予民间气息的优雅纤细之乐也融入到其中,所以便逐渐形成了清音会独特的音乐类型。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后宫当中存在娱乐性音乐名为清音十番,其属于后宫细乐的历史遗存,发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的江南丝竹细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后来经过清朝的发展与传承,“南十番”逐渐演变为由清朝宫廷太监代代相传的“北十番”,于清朝宫廷当中传承发展。后清廷腐败,王朝结束之后,由原南府派出机构,即热河南府行署乐师王子仲、唐锡福等人将“北十番”在民间进行传播,在1920年,热河内务府官员子弟以及民间音乐爱好者自发组成该音乐的传承音乐团体,即“承德清音会”。在承德清音会发展期间,音乐团体人数最多的时候已经超过40多人,其发展开始由士绅上流家庭的自娱自乐向着民间方向发展,在当时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针对于承德清音会本身来说,其由民间艺人带入到宫廷进行发展与传承,随后又脱离宫廷返回到民间进行发展,这便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但拥有鲜明的宫廷音乐色彩,又囊括了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在演奏期间优美纤细、典雅端庄,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 承德“清音会”的传承发展过程

当前所存的清代承德离宫音乐主要便是由承德清音会所传承与保存下来,在其传承与发展期间清音会的组织者以及离宫音乐的传授人唐锡福,原本为清朝宫廷乐队的主要乐手,其本身擅长四胡以及击鼓,在宫廷音乐演奏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在1920年唐锡福讲宫廷音乐传播到民间并且组织成立了“承德清音会”,所用乐器大部为原山庄内宫廷乐队遗散的,其演奏也保持着山庄宫廷音乐的风格。清音会在承德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并深深影响着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在发展之初主要便是以自娱为主,同时也兼参加社会上层人物的婚丧寿典等方面活动,这为承德清音会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遇。发展到1930年之后,承德清音会的组织持续扩大,注册登记的会员已超过30人,同时能够经常参加活动的会员人数也有40多人,他们能够演奏16首承德离宫当中的乐曲曲谱,是由原离宫乐工手抄的工尺谱本,所使用的乐器也是原宫廷宴享乐队所演奏的乐器,这就是“承德清音会”继承和保存下来的离宫音乐。

根据专家的考察与研究,承德“清音会”所使用的乐器编配与清朝宫廷使用于赏月、巡幸、宴会等场合的宴乐“番部合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仅表现在打击乐器方面,清音会根据实际的表演需要以及传承发展过程适当性增加了星(碰钟)、汤(铛)、蒲(钹)、扎(钹与小镲同击)等,这样便使承德清音会在音乐演奏中的音律更加完美,实现了在发展中创新的目的。所以专家断定,当前的承德清音会与宴乐“番部合奏”二者之间具有传承关系,承德清音会属于宴乐“番部合奏”的传承与创新。在演奏过程中,承德清音会所使用的乐器包含:吹管乐器的笙、笛各二支、管子、箫各一支;弹拨乐器有三弦、月琴各二把,六楞琴、琵琶、匙琴、火不思各一把;弓弦乐器有四根弦一把、提琴二把;打击乐器有云锣两面,鼓、板、碰钟、钹、镲等各一。其所保存下来的离宫音乐曲目也较多,当前共计存有乐曲为16首,分别为:《引子》、《水龙吟》、《七星落》、《梅花三弄》、《浪淘沙》、《乌江渡》、《惜黄花》、《小凉州》、《月下海棠》、《春来》、《夏来》、《秋来》、《冬来》、《玉芙蓉》、《尾子》等,在清音会乐曲的演奏过程当中,严格采用合作形式,同时对于每一件乐器的要求也较为严格,皆是按照公尺谱对音乐进行演奏.,且在演奏过程当中不允许随意加花或者是改变节奏,其旋律悠长、节奏平稳流畅,加速徐缓从容,有效表现出清朝宫廷音乐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承德清音会曲目曾经在30年代被日本人录制了全部音响资料带回国。50年代初经常在热河人民广播电台演奏播放,80年代初又分别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播放。以清音会为基本素材的音乐形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内舞台、广播、电影和电视音乐中,这对于承德清音会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

4 承德“清音会”的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4.1 增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在承德清音会的传承与发展期间,为了有效提高其发展水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便是增大对于承德清音会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扩大其在社会当中的影响范围,使承德清音会在社会当中拥有更多的受众群体,这样才能保证在其传承与发展中更加的稳定,且接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与好评。在实际当中,需要科学制定宣传计划,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对于承德清音会进行宣传,以扩大承德清音会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为导向,积极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宣传措施,例如:定期开展义演活动、组织青少年学习活动、音乐交流会等方面,通过活动的形式可以使社会当中更多的人认识到承德清音会,并且陶醉在其古朴典雅的音乐形式当中,这对于承德清音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2 制定保护计划,完善保护制度

还需要制定有关于承德清音会的保护计划,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对于承德清音会进行保护与发扬,以传播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积极开展各项保护计划,并且构建起完善的承德清音会保护制度,这样才能全方位提升承德清音会在传承与发展期间的质量,使社会大众更加认可承德清音会,并且愿意欣赏承德清音会的音乐形式。在完善保护制度期间,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积极构建科学且合理的保护制度,做到全面且细致,力求将保护制度涵盖到承德清音会发展与传承当中的各个环节,以此促使承德清音会在当前时代当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4.3 建立民间艺术馆,编入地方教材

还可以通过建立民间艺术馆的方式对承德清音会进行传承与发展,使承德清音会能够面向社会当中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这样才能保证其在传承与发展期间的效率与质量,有效弘扬民族文化。此外,还可以将该种艺术形式编入到地方教材当中,通过教育事业使承德清音会的艺术形式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得到传播与传承,同时也为承德清音会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更多的后备人才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按照教材编撰的内容来教授承德清音会音乐艺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爱好,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本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全方位措促使德清音会音乐艺术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承德清音会艺术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于宫廷音乐,后经过逐渐发展与传承在民间流行,逐渐形成了当前的音乐表演形式,承德清音会音乐艺术古朴典雅、端庄优美,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可以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民族文化成就,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同时也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类型。基于此,文章对于承德清音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建议,希望可以为承德清音会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清音承德宫廷
《山水清音》
《园林清音》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