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措施”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养蜂业的影响

2020-01-13 11:57王爱清
中国蜂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养蜂业蜂场转场

王爱清│文

辽宁丹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118000

养蜂业是农牧业绿色发展的纽带,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蜜、蜂王浆、蜂胶等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每年生产约50万吨蜂蜜,约占全球产量的1/4,约30万养蜂人。从今年1月份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也对蜂产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养蜂业的影响

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群防群控需要,特别强调各地区之间不要随意流动,对乡村级道路采取了封闭式管理,车辆、人员、物资及蜂产品运输渠道受限,对我国养蜂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1.蜜源饲料严重不足

春季是蜜蜂春季繁殖的重要时期,是各种植物和树木的盛花期,是蜂农放蜂的关键期。在南方2~3月份是油菜等蜜源植物的盛花期,花期不等人,疫情限制了蜂农放蜂,蜜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直接影响蜜蜂春季繁殖扩群,同时也关系到后期蜂群规模和采蜜能力。

2.蜂农经济收入下滑

因为我国超过半数的西方蜜蜂饲养者采用转地放蜂、追花夺蜜的生产方式,蜂农都是游牧生活,南方地区因为养蜂人转场受阻,蜂农无法转场,投入成本增加,不能正常开展繁蜂卖蜂业务,导致早春蜂蜜、蜂王浆及蜂花粉等产品减产,产出大幅缩减,经济收入下滑。有的还因为养蜂员不能及时对蜜蜂进行照看,繁蜂发生,盗蜂损失惨重。

3.农作物减产减收

人类1/3的食物主要依赖蜜蜂及其他昆虫授粉所形成的籽粒、果实和蔬菜。由于蜜蜂授粉对农作物生产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活动,仅靠自然界野生昆虫进行授粉效果有限,由于春天蜂群减少,必然影响到依赖蜜蜂授粉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疫情影响,租蜂、授粉蜂群受阻,对出租蜂群授粉的蜂农及正值花期的草莓、桃设施作物种植户造成严重影响。春季正是一些大田作物开花授粉关键时期,因无蜂授粉而影响到油菜、龙眼、柑橘、荔枝、紫云英等蜜源植物的结籽、产量、质量,进而影响到与此紧密相关的下游关联产业(食品加工、出口创汇等)的发展。

二、应对疫情防控促进蜂业发展的措施

1.全面落实主管部门职责

当前已进入蜜蜂转场和春繁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切实打通堵点促进养蜂业全面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农办牧〔2020〕16号)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务实有效措施,推动养蜂业尽快全面复工复产。应完善抗击疫情的联动机制,尽快建立蜂业智慧管理系统、健全蜂业管理制度,建立信息互通、联合发布和紧急预警等机制,做好信息采集和分析研判,着力提高信息服务能力。组织排查辖区内养蜂情况,摸清转地蜂场数量、分布、生产现状,做好生产管理服务。积极争取地方金融政策支持,解决蜂农复工复产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探索开展养蜂保险,帮助蜂农渡过难关。切实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将转场蜜蜂纳入生活必需品应急运输保障范围,积极协调蜂群、白糖、蜂药、蜂机具和储蜜桶等物资调运。完善蜜蜂授粉发展机制,以设施农作物为重点,引导养殖户和种植户紧密合作,扩大蜜蜂授粉普及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充分发挥新型经济组织作用

加工龙头企业、养蜂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要做好养蜂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工作,及时为养蜂户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积极帮助蜂农了解国家对于转场、交通、防疫等政策和要求,指导办理转场跨省调运通行证、承诺书、健康证明等。加大蜂产品网络宣传和销售力度,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网络宣传蜂蜜、蜂王浆等优质蜂产品对提高免疫力的积极作用,培养大众健康消费理念。

3.强化蜂场人员健康管理

养蜂人居住环境要选择交通方便、有干净的饮水、有电、网的地方。养蜂人应自觉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认识新冠肺炎及其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控意识。严格落实防护措施,若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及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加强就餐与消毒管理,实行分餐制度,保证食材安全,不食用野生动物,注意餐具卫生。食堂、办公室和宿舍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做到定期全面消毒。

4.保障物资资料储备

做好防护物资配备,配备口罩、测温仪、手套以及消毒水、洗手液、酒精等防护物品。做好饲料糖、花粉、兽药、消毒液等生产资料,以及防护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的足量储备,满足蜂群繁殖、农作物蜜蜂授粉与蜂产品生产的需要。

5.转变养蜂生产方式

建立健全种蜂育繁推体系,支持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养蜂场建设,转变养蜂生产方式,推广高效蜜蜂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推行标准化养蜂生产,引导生产成熟蜜等纯天然优质蜂产品,提高蜂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蜂农养殖效益。

6.做好蜜蜂转地计划调整

有条件的养蜂户可采取蜂群终年不动或基本不动的定地养蜂,避免到重点疫区或高风险区转地。根据蜜源分布进行转场饲养生产,使适龄采集蜂出现的高峰期与主要蜜源花期吻合。转场一定要事先选择好、落实好场地、办理好落地手续。转地蜂场一定提前备足蜜蜂饲料和生活用品,尽量不要外出,少接触人。

7.合理选择养蜂场址

蜂场最好选择土质肥沃、环境幽静、与其他蜂场保持一定距离、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定地养蜂的关键是蜜粉源植物,在场地周围3千米的半径范围内要有蜜源植物和充沛的辅助蜜粉源植物。一般的蜜源条件每隔2~3千米放置60~100群蜂为宜。

8.加强蜜蜂饲养管理

正确掌握春季开繁时间,注意防盗蜂,促进蜂群快速繁殖。控制合适群势,最好选择晴暖天气检查和调整群势,抽出无蜂、少蜂及老旧的巢脾。缩小蜂路,为蜂王产卵、扩大子脾面积创造适宜的条件。要加强蜂巢内、外的保温,特别是当蜂王开产后,群内有大量的幼虫的时候。经常进行清箱或换箱,清除箱底死蜂、蜡屑,准备合适的巢脾,保证蜂脾相称,根据蜂群储存的粉、蜜情况加脾、调脾,不能因加脾过快导致蜂群保温不足。做好补饲,确保每张脾上有1 千克优质糖饲料。尽早培育雄蜂,科学育王、换王,防止自然分蜂。

9.做好蜜蜂病敌害防治

意蜂要注意预防蜂螨、白垩病,中蜂要注意预防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巢虫、胡蜂。近年来,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极大,防治幼虫病严禁随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采取换王、扣王、紧脾、饲喂抗病毒中药等综合措施。保持蜂场环境用品卫生,及时清除场内外各类垃圾和污染物,切实做好蜂箱、巢脾、蜂具等生产用具用品的卫生消毒工作。

10.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以集约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促进蜂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国蜂业发展质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健全蜂产品追溯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蜜蜂养殖用药等质量安全问题监管,科学合理使用好抗生素,创建优质蜂产品品牌,提高蜂产品消费信心。

猜你喜欢
养蜂业蜂场转场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80 家转地蜂场2013-2019 年组织结构、人文素质的调查分析
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画面转场研究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谨防意蜂对中蜂群灭绝性的盗糖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
大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站转场快速拆装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