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创新“六位一体” 提升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

2020-01-14 06:37文|黄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污染源广西

文|黄 克

广西在完成移动执法系统三级部署任务后,持续以移动执法、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为基础,探索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创新应用。深入思考“如何集约信息化建设成果强化执法运用”这一重要问题,结合当前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形势,创新“执法终端+指挥中心+专家会商+数据融合+无人机侦查+应急联动”的广西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新模式,形成了“六位一体”经验做法,实现了环境执法 “1+1+1+1+1+1>6”的能效提升。

领导重视是基础

广西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厅主要领导任组长,提出合理高效盘活各类资源强化环境执法的建设思路。经过持续投入,广西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从单一装备到陆海空天网体系化执法(陆:陆域综合巡查;海:海洋环境监管执法;空:无人机巡航;天:卫星遥感;网:移动执法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等全网联动),实现了执法信息化建设从粗放型向精细化、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的三个形态转变,并通过实战应用,取得显著成果。

今年7月,在全国环境监管移动执法和执法平台建设培训班上,广西对“六位一体”环境监管执法新模式进行现场连线演示。今年8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赴广西检查指导。广西环境监察总队代表生态环境厅向中央指导组进行主题汇报,通过“六位一体”新模式现场连线,督促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对污水处理厂、建筑工地、工业园区等地进行现场检查,生动展示了环境监管执法“广西模式”。该模式通过转化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强化了领导指挥和专家调度的决策力量、强化了基层一线监管执法的拳头力量,使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具备了全方位直抵企业现场的能力,体现了广西对核心问题的经验思考和方法论实践成果。

广西环境监察执法指挥中心

业务需求是导向

针对性地提高指挥运行能效、实现基层精准监管、促进执法规范化,是执法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关键问题。广西以环境执法业务需求为指南,抓系统建设,抓装备配备,抓智力保障,盘活各类可用资源,大胆提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思路,以及无人机、云视讯、5G通信等新技术,先后建成了行政办公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移动执法系统等业务系统平台,设立指挥中心、配齐应急指挥装备,配发移动执法终端、无人机等单兵/分组配备,将领导指挥、专家会商等决策指挥环节按需灵活调配,开创了“决策指挥随上线、基层一线不掉线”的“全局+局部”执法模式,实现了环境监管执法实时全网精准覆盖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环境监管执法由传统粗放式建设向新型精细化设计的执法规范化转变,丰富了“六位一体”执法新模式的内涵。

2017年,广西钦州市发生硫酸泄漏事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储罐泄漏情况不明朗,周边土地受硫酸侵蚀,挥发酸雾严重威胁现场救援人员和周边群众生命安全,现场处置工作形势严峻。广西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应急指挥通信装备到达现场,派出无人机抵近观察事件现场,并依托各系统平台准确调度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了事件处置效率,为突发环境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充分体现了广西执法信息化建设“指挥运行高效化、基层监管精准化、现场执法规范化”的实践成果。

应急指挥车内连线

扬州会场广西环境监察总队做典型发言

归口管理是抓手

“信息孤岛”一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广西以归口优化管理带动提高各类业务处理效率为目标,按照统一建设、开放共享、高效互通、协同应用的工作原则,将信息化建设归口管理。归口管理后,广西强化“不搞大兴大建、主抓系统融合”的建设机制,采取开放接口、统一数据格式、建立共享资源池等方式,下大力气实施信息化建设改革,将行政办公、移动执法、污染源自动监控、双随机抽查等系统平台相互融合,打通数据流通通道、打破数据壁垒,有效提高了各类业务处理效率。广西还建立健全了相关系统平台配套制度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管理办法》《自动监控及移动执法领域重点案件线索交办督办办法》(试行)等规定相继出台,组织系统平台及装备配备使用操作培训和数据调度实战,确保系统平台数据能真实反映各地区环境监管执法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保证信息化建设数据质量。通过归口管理,广西由数据被动响应转向了系统平台联合作战,实现了环境监管执法数据一网通查、环境违法案件一网通办,以业务效率提高推动执法规范化形成,对环境违法企业形成了强力的联合震慑,有效遏制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广西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出动环境监管执法人员3.58万人次,检查企业1.4万家次,下发《环境违法行为调查通知单》17份,对180条涉嫌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督办,共查处违法案件1318件,罚款总额1.4亿元;广西污染源自动监控日数据超标5000余条,与2018年同比下降了25%。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广西环境执法能效得到提升,基本形成了企业环境违法事件主动预防的能力,以归口管理的落实提升了环境执法效率,切实为各类环境监管执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根本保障。

黄克总队长(左四)检查无人机实操培训

数据应用是核心

数据有效应用是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生命源泉,其应用活力与环境执法各项工作关系紧密、相辅相成。对此,广西将数据融合解决业务隔阂问题,数据公开增强群众理解与环保公信力,数据分析驱动环境监管与领导决策作为三大基本应用。在该应用基础上,以“六位一体”环境执法新模式为依托,通过大胆尝试新手段、创新应用新方法、拓展执法新领域等方式,充分调动各个应用环节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进一步扭紧了信息系统数据与环境执法应用的关系纽带。以“最便捷使用”的优化目标有效拉进了用户与应用的距离,激励了数据创造者和使用者的踊跃参与,为广西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赋予了强大生命活力。

广西将环境执法数据应用于日常环境执法工作,在加强基层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奠定环境监管“履职免责”基础、提高全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效能、实时掌控现场执法检查活动的情况、辅助环境管理决策及环境安全研判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特别是将环评审批系统、综合行政办公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系统数据进一步纳入日常监管工作中,实现了数据、流程的互联互通,为案件审理部门提供了规范的案件调查资料,有效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以点带面提高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广西环境安全。

去年,广西组织污染源自动监控交叉检查暨移动执法大比武活动,在往年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不再事先选定比武场地、预设业务考点,比武方式也由模拟实战转变为动真碰硬,不限定行业、地点,充分给予参赛队自由发挥的空间,重点对污染源自动监控领域的环境违法问题执法练兵。着重考核各参赛队伍污染源自动监控查处技能、移动执法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水平、现场检查记录及案件调查取证质量。

今年6月,广西对北仑河口(中越边境)、茅尾海(钦州、北海方向)、大风江(广东方向)等保护区域内违法蚝排养殖、采砂情况进行排查,面对任务处理时间短、执法任务面积大、基层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的困难,广西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判图服务对目标区域最新数据进行调度,基于卫星影像提供的信息对执法人员派出方向、点位和数量进行指挥决策,配合无人机现场巡查、移动执法终端现场记录的方式,从任务下达、指挥决策到现场执法任务结束仅耗时72小时,首次以“卫星判读+无人机执法+专家研判”的信息化新技术新手段联合实战运用方式,有效解决了环境监管执法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六位一体”环境监管执法新模式中数据应用的强大生命力,为环境监管执法由传统的经验判断向主动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典型示范。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污染源广西
广西贵港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