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强国梦想 开创特钢新篇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绿色特钢发展纪实

2020-01-14 06:40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特钢中信绿色

从风雨中走来,在阳光下绽放,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特钢)坚持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在助推强国梦想、开创特钢新篇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信特钢旗下的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钢铁摇篮”。中信特钢走出了一条特钢企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家园美丽、产业强劲的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绿色发展的美好初心。

中信特钢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中信特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坚持发展中秉承“诚信、创新、高效、超越、融合”的理念,以造福社会为己任,围绕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生态化特钢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紧抓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两大方略,在全力建设绿色特钢生产基地中,将一个钢铁生产企业打造成了清洁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现代集团企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中信信特特钢钢科科技技大大楼楼

目前,中信特钢拥有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四大产品制造基地”和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两大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泰富特钢悬架有限公司、浙江泰富无缝钢管有限公司“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全面实现了沿海、沿江产业链战略发展大布局。公司依托八大基地联动发展,形成了产业战略布局优势和集群规模发展效应,优质特钢年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钢种覆盖面大、涵盖品种最全、产品种类最多的精品特殊钢集团公司。其主导产品合金钢棒材、特种中厚板材、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合金钢线材、连铸合金圆坯,六大产品系列畅销全国,远销美国、日本以及欧盟、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端用户的青睐。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举全局之力 决胜蓝天保卫战

“十三五”以来,兴澄特钢不断加大环保技改力度,先后投资20多亿元着手进行各类环保技改,陆续完成原料一次堆场、混匀料场和电厂干煤棚的全封闭改造,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除尘优化技改等多个项目。今年完成了烧结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两台烧结机分别采用CFB+SCR和活性焦两种工艺,目前均已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要求。

大冶特钢陆续推进现场无组织环境整治,实施完成高炉渣沟、铁沟密封整改,焦化水处理设施加盖封闭,小棒厂、大棒厂全部修磨机“湿改干”以及460钢管厂人工内磨机区域环境整治等工作。今年完成了焦化烟气超低排放的改造,目前项目已投入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要求。

青岛特钢建设中环保投资近18亿元,占到项目总投资的近11%,确保了各项环保设施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重点污染治理设施选定国内外前沿的技术和装备,实现生产、环保的一流管控,青岛特钢所有的污染物排放均按照生态环境部最新颁布的冶金企业排放标准和山东省最严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对所处工业园区的大气影响远远低于环境容量允许范围。

铜陵特材积极寻求新技术,大力开展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打造绿色循环发展新形象。近年来,公司实施了脱硫废液资源化利用项目、除尘系统升级改造等环保项目。与环保新材料公司密切合作,深入研究焦炉脱硫脱硝新技术。目前,铜陵特材运用此新技术对焦炉煤气进行精脱硫,处理成效显著;正在建设的捣固焦炉脱硫脱硝也采用了此技术,建设成本与运行成本双低。铜陵泰富目前已成了全国焦化行业的典范。

扬州特材现场采用先进的球团焙烧过程的热平衡及风流系统,降低燃煤消耗,从而降低烟气及燃煤污染物的排放。链篦机-回转窑排放的废气采用YTG半干法脱硫装置+前置SCR脱硝,在减少能耗的同时烟气中的颗粒物、SO2、NOx的浓度均达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

众志成城 打造碧水工程

打造碧水工程的宗旨是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而降污减排是其核心要点之一。中信特钢在践行绿色行动中,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从源头抓起,把水污染防治重点放在打造碧水工程、推行清洁生产重要位置,以先进技术治理生产废水,解决制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卡脖子”问题,使治理生产废水取得了明显成效。

治理污水排放。实现污水处理循环利用是碧水工程的基础工程。兴澄特钢在努力提高废水处理能力中,坚持发展与节能同步、创新与节约并举的指导方针,严控污水排放,建设了日处理能力3.6万吨的中水回用处理站,配套投运了中水深度处理设施,采用反渗透膜处理工艺,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继续回用于生产,从源头有效地控制了污水排放。

三道防线多管齐下。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大冶特钢重点打造三道防线:一是工序用水循环利用,建设了22台套水循环系统设备,覆盖焦、铁、钢、材等所有工序,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5%。二是级间排水就地消化,对大型循环水处理站配置泥水分离系统,使反洗排水经回收、分离、净化等处理合格后就地回用。在生活区建设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污水厂。三是终端废水集中处理,全厂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通过12座分布式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至2万吨污水厂,经集中处置达标后作为新水补充生产用水实现了水循环再利用。

“雨污分流、清浊分流”。青岛特钢地处青岛董家口港城临港产业区,属于总磷、总氮控制区。公司内采取“雨污分流、清浊分流”排水布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生产废水管网和生活污水管网间断排放至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后,返回公司深度水处理站再次处理,最后回用于生产;酚氰废水进入焦化厂酚氰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和深度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水回用,产生的浓盐水回用到高炉冲渣,全厂废水实现“零排放”。

扬州特材用水有法。在不断改进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中,扬州特材将新水用于净循环给水系统的补充水及脱硫系统用水,工艺设备排出的热废水自流至净循环水泵站热水池,采用热水泵加压至冷却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自流至净循环冷水池,再作冷却水使用。

与此同时,在齐力打造碧水工程建设中,其他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分流收集、处理措施,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实现废水少量外排乃至零排放目标,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循环发展 走资源节约型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中信特钢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加大固体废物治理力度。中信特钢将产生的高炉渣、钢渣、含铁尘泥等一般固体废物,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以“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为处置原则,实现循环再利用最大化。首先,高炉渣通过矿渣微粉线加工成超微粉,外售给水泥厂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优质原料,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了碳排放。其次,对炼钢冶炼渣经破碎、磁选分离后实现了回收利用,青岛特钢90%以上炼钢转炉液态渣进滚筒强制冷却研磨后经皮带送至渣场直接外售;轧钢等工序含铁尘泥回用烧结作原辅料。

控制危险废物处理。将产生的废矿物油、废油漆桶、废乳化液、废酸碱等危险废物送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精馏残渣送焦化煤场配煤回炉炼焦。在危险废物的管理、处置及转移过程中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创新技术循环发展。中信特钢在集团层面对固体废物处理进行统筹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兴澄特钢已开始建设电炉除尘灰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运用中科院研发的多功能火法冶炼还原分离技术对锌、铅、铁等金属用碳还原、气化然后再冷却收集,对铁还原后形成的直接还原铁作为炼钢原料使用,由此大幅减少了一次能源的输入,提高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企业发展之路。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

多位一体 打造绿色工厂

中信特钢在全力推进绿色发展中,通过构建环保监督监测信息体系保证生产环境治理的稳定和持续,形成了企业自控、行业监管、专业团队监测多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为打造绿色工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了确保环境保护成效得到持续提高,中信特钢各企业在主要排口配备了国内领先的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通过污染源监测系统实现了多方监测。在企业内部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并直接联网至环保部门平台,形成了行业监管。兴澄特钢自主安装了全省工业企业中第一套颗粒物无组织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无组织排放情况。

在积极实施多方监测的同时,在各企业内部成立环境监测专业团队进行现场监测,与在线监测有效互补,为调整生产节奏、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污染物达标排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各企业依据《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16)要求,策划组织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保证良好平稳运行状态中,中信特钢旗下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三家钢厂均入选了全国第一批“绿色工厂”名单。

今天,中信特钢绿色亮丽的优美环境,迸发出了现代企业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展现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绿色发展、造福社会的绿色企业形象,以优异的成绩为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面对崭新的发展时代,全新起航的中信特钢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将继续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全新理念,不忘初心,深耕主业,做实优势,做大协同,全力创新钢铁企业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把中信特钢打造成创新驱动、技术引领、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的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宏伟目标,扬帆远航,破浪前进!

猜你喜欢
特钢中信绿色
绿色低碳
青岛特钢3号高炉停炉实践
西王特钢1#高炉焖炉快速恢复生产实践
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