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的一颗“绿色明珠”
——国华寿光电厂建设发展纪实

2020-01-14 06:41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寿光国华冷却塔

寿光,地处山东省中北部,北濒渤海,30年不懈奋斗,靠技术和特色领跑全国蔬菜产业,打造出“中国菜都”的品牌。如今,这里再次高举奋斗和创新的旗帜,在盐碱滩上托起一颗冉冉升起的“绿色明珠”,这就是神华国华寿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华寿光电厂),山东省首座“近零排放”的百万级燃煤电站。

一片盐碱滩的嬗变

寿光市羊口镇小清河入海处曾经是一片高盐碱滩,曾经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

而今这里完全变了模样。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两座高高耸立的冷却塔,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偶尔还有几只海鸟从塔边掠过,勾画出一幅空灵唯美的镜像。走近了,看不到黑烟,听不到噪声,闻不到异味,入眼的是开放的厂区,绿水环绕、芦花飘荡、景观点缀,虽然已近寒冬,少了些红花绿叶的衬托,但却有悠闲的水鸟在芦苇荡间和水面上穿梭着,或者一头扎进水里觅食,或者抖擞一下翅膀鸣叫几声,让这里多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我是看着这个电厂在这片滩涂上建起来的,一年一个样,越来越美,我们好多人都愿意到这里来转转。”市民陈先生显然是个拍鸟爱好者,正架着“长枪”在等待着目标,一提到国华寿光电厂他就滔滔不绝,还非常自豪地拿出手机,展示着在这里拍的正从水面上起飞的水鸟的照片。

一个电厂带动了一片盐碱滩的嬗变。

这得益于国华寿光电厂规划的高起点和理念的高站位。电厂设计建设之初,就全面推动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落实落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打造“创新型、引领性、价值型”企业集团,推进“清洁化、一体化、精细化、智慧化、国际化”发展;实现“安全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品牌一流、党建一流”。从而结合实际形成了“以生态文明为旗帜、以美丽电站为纲领、以清洁高效为路径”的发展理念,指导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电站建设,打造了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品牌。

这也离不开那份坚持和坚守。国华寿光电厂从筹备到落地投产先后调整了四届领导班子,但发展理念从未改变。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走过场,不做虚功,党委发挥着“压舱石”“领头羊”的关键作用。开工建设期间,国华寿光电厂党委就在国华电力系统率先设立了“安全总监”一职,把“环保零事件”作为安全管理目标的重要指标,通过“红袖标”行动、工地大讲堂、亮点工程和金牌班组评比等活动,反复宣贯绿色发展理念。

国华寿光电厂党委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融合绿色发展、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内容,把“技术党课”讲到了班组一线,让大家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也为“攻坚2020,展望2025”节能降耗高品质行动计划有效落实,营造了全员参与、全员行动的良好氛围。

一份责任感的倾注

那两座堪称地标性建筑的冷却塔,全称叫高位收水海水冷却塔,高190米,现为世界第三高电站冷却塔,也是我国首座自主研发的高位收水海水冷却塔。

在两座塔的背后,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国华寿光电厂设计之初,图纸上的冷却塔是直流,环保部门审批的也是直排,因为电厂排放的海水是封闭环境下的,不会受到污染。但他们了解到排放区域正是当地地理标志产品寿光蚂蚬的主要生长区,如果把温水排到生长区,必然会对蚂蚬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2013年4月,电厂毅然决定修改设计方案,把直流改为高位,将海水降温后再排放,排放量也只有原来的1/60,确保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从“直流”到“高位”,不仅仅是两个字的变化,国华寿光电厂为此多投入了3亿多元,也正是这两个字的变化,彰显出一个央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份责任感一直贯穿于国华寿光电厂设计、施工、投产的全过程。

他们把“近零排放”追求到极致就是个例子。

国家规定的“近零排放”是指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每立方米要分别低于1毫克、10毫克、25毫克,而国华寿光电厂1号机组168小时试运行期间,上述指标分别为0.76毫克、2.78毫克、17.69毫克,全部低于国家规定指标,甚至比天然气燃烧排放值还要低。

“我们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火电的印象,实现‘零排放’是我们的目标。”国华寿光电厂副总经理蒋奕锋说,“我们在实际运行中,还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降低各项排污指标,争取做到更低。”

国华寿光电厂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上大压小”新建项目,也是按国家环保要求新上两台节能环保机组,关停相应数量的小型燃煤机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仅寿光市就先后淘汰了多家小型煤企业。

上下关注,期望很高,压力很大。国华寿光电厂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据测算,电厂一期投产后,通过在羊口镇区域直供汽、直供电,就可替代19台、1110蒸吨、106兆瓦燃煤锅炉,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5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660吨。如果实现寿光市全部直供电,更可削减61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8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国华寿光电厂还计划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和资源回收利用,增大直供汽、暖的范围,将居民的散煤置换出来,实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多方收获、齐头并进。

国华寿光电厂建设总投资为80亿元,而用于环保的投资就达到了11.9亿元,占总投资比例接近15%。“这个成本相对于巨大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接受的。”电厂总工程师尹武昌对他们的这份责任感是这样注解的。

一个创新地的崛起

一个“近零排放”火电厂的诞生,离不开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支撑。在国华寿光电厂,还有着许多被电厂人引以为豪的创新。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而国华寿光电厂的工程设计人员则被称为“在螃蟹堆上跳舞的人”,因为很多新工艺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是首次应用,他们不得不在一次次失败和挫折中反复试验、反复探索,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整体框架弹簧隔振汽轮发电机基座就是国际首例,汽轮机坐在了“弹簧床”上,抗震性能更加优良,主厂房的整体结构布置更为简洁、合理,还可节约成本约10%。

为了防止高含盐卤水对桩基造成腐蚀,国华寿光电厂在行业内首次对桩基采用防腐蚀混凝土创新技术,从地质勘测到工艺试验,前后历时两年的时间,终于取得成功。这项工艺具有防腐性优良、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等特点,满足了工程50年设计耐久年限所需的防腐蚀要求,防腐混凝土配方专题研究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产化大型高位收水海水冷却塔技术研究和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新型随动活化料斗技术,具有启动方式灵活、节约能源、自动启停、自动调节给煤量等优点。

……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王勇被誉为国华电力的汽机专业技能大师,为了发挥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动效应,国华寿光电厂专门成立了“技能大师创新创效工作室”。在王勇牵头下,研发成功100%容量国产化给水泵小汽机,可降低煤耗0.46克/千瓦·时。类似的工作室还有热控“创新创效工作室”,以及青年人才创新创效工作室,网罗了一批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华寿光电厂创新创造的重要基石。

创新离不开氛围的感染。

国华寿光电厂定期组织厂内成果、论文评奖,召开全厂科技大会,对获奖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持续激发员工参与创新创造的积极性。组织技能比武大赛,选出“技术状元”“技术能手”“技术之星”,让每一名员工在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班组就能做到“学有榜样、学有目标”,不断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

仅2019年,国华寿光电厂就获得1项中国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创新一等奖,2项集团科技成果奖,2项潍坊市科技进步奖、5项国华公司科技成果奖和5项科技论文奖,厂内的科技成果奖31项、科技论文奖18项,2019年还申报了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超智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超超临界对冲燃煤锅炉智能吹灰优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等重大研究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一个接一个的新技术、新成果,正在这个创新地诞生,并转化助力电厂建设发展,许多成果还被业界借鉴推广。

“我们将继续坚持好以生态文明为旗帜、以美丽电站为纲领、以清洁高效为路径的发展理念。”国华寿光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兴十分坚定地说,“这是我们的根基,更是我们的责任!”

海面上一排排洁白的浪花,天空中千姿百态的朵朵白云,迎风曼妙飞舞的海鸥,与国华寿光电厂这颗冉冉升起的“绿色明珠”相映成辉,成为这个冬天里渤海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寿光国华冷却塔
冷却塔若干设计问题总结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全国37家涉农媒体总编辑齐聚寿光 探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寿光模式”
基于工程案例探析鼓风式冷却塔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甘为艺术付平生
冷却塔性能研究与升级改造
环保节水型冷却塔的探究
世相
谢寿光:中国版芝加哥手册之梦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