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用语使用情况研究分析

2020-01-15 04:20刘艺骞
科学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用语中学生语言

刘艺骞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和5G技术的成熟,网络生活已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网络用语作为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中学生。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南京市第九中学学生网络用语使用情况进行了部分分析。通过本次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客观地认识网络语言,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将网络语言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等。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媒体;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

  引言:

数字时代的到来,手机的普遍使用,让网络成为当代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2018年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中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超过七成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手机。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革命,语言文字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下也发生了革新。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特定语言,即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中学生当中传播更为广泛、迅速。网络语言的流行,一方面提高了网上聊天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尚未对社会生活有清晰认识的中学生而言,网络用语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用语不规范等负面影响。目前,针对网络用语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现象,大批学者专家对此表示出他们的担忧并提出了针对措施。为探究我国中学生网络用语实际情况,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8份。

本文针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初步对我国中学生网络用语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用语

新媒体作为区别于以往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的新型传播媒介,主要依靠新技术体系的支撑,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接收途径,即我们所熟知的“第五媒体”,同样也被称作数字化媒体。日常生活中,新媒体无处不在,如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网络等,新媒体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依托于数字新媒体的運用,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网络语言。

  1.网络语言作为当下的主流信息交流媒介,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价值性:网络环境下语言更加综合、高速的传播造就了网络语言的价值,而受众的认可度决定了其价值的高低。

(2)原创性:指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内容的创新。原创性更是为网络语言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多元性效应力:网络语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更是以新媒体为中心,辐射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特定影响和作用。

(4)生命力: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决定了其生命力,尤其是对社会热点的反映。近年来我国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网络语言的发展日新月异,把握了核心价值,其生命力必然旺盛。

  2.网络语言的分类

本文统计了2017~2019年网络流行语,对其进行分类:

(1)时事热点:从社会上的热门事件或者新闻中产生,演变成带有一定意味深长的词语在网络上使用,如官宣、C位、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等。

(2)流行文化:一般来自于广告,影视或者娱乐事件如燃烧我的卡路里、你有freestyle吗、扎心了、老铁等

(3)字母数字缩写:来源于贴吧等网络聊天工具,直播或者一些自媒体平台,如666、OMG、CP、BF、SKR等。

(4)隐喻比喻类:借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创作一些新的词汇给人以深刻有趣诙谐的印象,如锦鲤、凉凉、戏精、皮皮虾,我们走等。

  二、南京市第九中学学生网络用语使用情况

使用网络语言的网络渠道(表1)

此项表格数据显示,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主要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如QQ、微信,占比78.33%。其次是微博、抖音等社区论坛以及游戏等各种媒介,占比9.15%。传统交流方式,如邮件、小纸条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占比8.67%。而从未使用过的人数占比3.85%。

学习生活中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表2)

对于学习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在学  学习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占比84.62%。但仍有部分学生会在例如写作、课堂交流等特殊环境下使用网络语言,占比15.38%。

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表3)

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拥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占比84.61%,很少或不用的占比16.39%。可见,网络语言已成为绝大多数中学生日常语言表达的主流。

对网络语言所持态度(表4)

对网络语言特点的认识(表5)

以上两表显示,95.37%的中学生对于网络语言持支持态度,并认为其具有以下特点:简洁明了、彰显个性、紧跟潮流,部分学生提出,网络语言妙趣横生,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网络语言的流行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4.63%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网络语言破坏了传统文字的美感,过于粗俗、直接。

网络用语的规范措施(表6)

63.92%的学生认为网络语言会继续在社交娱乐方面发展,24.85%的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在学习生活方面会得到一进步融合,11.23%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应该在文化交流等其他方面得到发展。

  三、对中学生网络用语使用情况的分析

  1.接触网络语言的渠道

从以上的表格不难发现,技术是网络发展的基础,网络已逐步融入我们生活,新媒体已成为中学生获取与使用网络语言的主要途径。网络与新媒体的高效性为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流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恰恰迎合了现代中学生喜爱追求潮流的普遍心理,网络语言便得以在中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2018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指出,当代青少年网民的触网年龄愈发提前,约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触网年龄在6~10岁,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能力,接近半数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都能控制在两小时以内,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2~4小时。长时间的接触网络更是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提供了便捷,尤其是短视频的迅速崛起,新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网络直播课程也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此类新媒体的兴起,凭借其便捷性、多样性,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网络的使用时间,还是新媒体提供的新兴生活方式,都在助长着网络语言的滋生与大面积传播,而中学生作为当下接触网络最多的群体,网络语言在其間流行已成必然之势。

  2.使用范围

上述数据表明,中学生主要在生活方面大量使用网络语言,极少情况在学习方面使用。首先,在生活方面,学生主要在与朋友(同学,网友等)的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一方面体现自己紧跟时代潮流,一方面也直接增加了交流的趣味性。而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由于代沟的阻碍,绝大多数家长并不能理解当下网络语言,这也导致中学生几乎不会与家长使用网络语言。中学生作为学生,其主要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除同学外,与中学生交流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据了解,学生会选择与部分年轻教师在课堂交流或私下沟通中使用网络语言,而年长的教师则选择偏向书面的沟通方式。其次,在学习方面,现如今网络直播课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兴起,直播平台为寻求关注度,在对外的宣传与广告中会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网课的销量。同时,直播课的教授者,为增强网络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以及灵活性,会引用网络语言来提升学生注意力。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中学生的生活还是学习方面,网络语言所涉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

  3.特点与接受度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语言持部分接受的态度,少部分学生持完全接受或完全不接受的态度。持接受态度的学生一致表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明了、彰显个性、紧跟潮流、妙趣横生的特点,可以在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活中提供趣味或释放压力,但作为学生,持部分接受态度的学生表示,部分网络语言并不适合中学生使用,除其部分内容低俗不宜使用外,网络语言可能会使语言使用规范遭到破坏,不适合过多使用。而完全不接受的学生表示,网络语言破坏了汉字的美感,一定程度上糟蹋了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支持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大量出现。实际上,我们要秉持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既认识到网络语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也要注意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切不可盲从跟风。

  四、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网络语言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学生群体。14~18岁的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也处于建立并完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这一群体对于网络语言的包容度与接受度较其他群体都要偏高。目前,我国正在提出建立文化大国的目标,中学生作为新一代国家代言人,肩负着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面对网络语言的肆意发展,可以选择适当地将网络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认识以及运用网络语言,并进行适当的创新,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融入我们的生活已成为必然,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一方面不可过分否定网络语言,也不可过多分肯定网络语言,我们要认识到网络语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乐趣,也要注意网络语言带来的语言规范问题。当代中学生作为新生力量,要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大众正确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并为文字改革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梅.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语言规范问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3(12):116-120.

[2]桑宁.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10(8):36-38.

[3]梅满.浅谈网络用语[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7):58-59.

[4]颜煜.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作文的影响及对策[J].中学教育,2016(8):37.

[5]秦毓斌.初探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0(5):30-31.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用语中学生语言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礼貌用语大家学!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