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苏东坡与蕲水名医庞安常的交往

2020-01-17 20:40饶学刚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苏东坡

饶学刚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庞安常(1042--1099),名安时,宋代名医,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1]“高医庞安时者,治疾无不愈,其处方用意,几似古人。”“庞得他人药,尝之,入口即知此何物及其多少,不差也。”[2]庞安常为人治病,愈之十有八九,且不为名利,以医术传后世。苏东坡《仇池笔记》载:有民间孕妇临产,胎儿七日未下,安时针之胎落。蕲水人称为“药王”“医圣”。著有《伤寒总病论》《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补仲景论》等医药之书。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3]“古时文人以知医为时尚,医家又以通文为风雅。”[4]庞安常喜爱字画,与苏东坡秉性相投。东坡知医识药,对中医也颇有研究,有医论、医方存世,《苏沈内翰良方》及《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的中医理论、药方就是。两人近20 年的交往传奇,真情厚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医学遗产和道德遗产。解放前的蕲水药王庙里,塑有庞安常与苏东坡相对盘坐泥塑像。他们的友谊成为传世佳话。

一、“吾与君皆异人也”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并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 年)二月初一来到了黄州,开始了他在黄州四年多的贬居生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东坡去沙湖相田,道中遇雨,得臂疾。遇蕲水名医庞安常,前往其家中治疗,一针而愈。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当时还有蕲水县尉潘昌言在场。留住数日期间,促膝谈心,说医论道。庞安常治愈东坡臂疾后,陪同游清泉寺。东坡即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词,以此劝慰鼓励庞安常继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成为当世名医。

苏东坡又是笔记,又是诗词,又是书信,记录了沙湖相田患臂疾求医、并与蕲水名医庞安常同游清泉寺的全过程,传递了庞安常“博物通古今”“颖悟绝人”、妙手回春、医术过人的神奇信息。其术大类御医单骧、孙兆。尤其写他两人见面时的形态、对话,特别诙谐,生动有趣。摘引如下,以窥全貌。

之一,《游沙湖》(又名《书清泉寺词》):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①,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②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③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④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沙湖: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南湖社区附近。 ②异人: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 ③蕲水:今湖北浠水县。 ④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之二,《单庞二医》(又名《单骧孙兆》):

单骧①蜀人者,举进士不第,顾以医闻。其术虽本于《难经》《素问》,而别出新意,往往巧发奇中,然未能十全也。仁宗皇帝不豫②,诏孙兆③与骧入侍。有间,赏赉不赀④。已而大渐⑤,二子皆坐诛⑥。赖皇太后仁圣,察其非罪,坐废⑦数年。今骧为朝官,而兆已死矣。

予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其术大类骧,而加之以针术绝妙。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此古人所以寄论于目睫⑧也耶?骧、安常皆不以贿谢⑨为急,又颇博物通古今。此所以过人也。

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针而愈,聊为记之。

注:①单骧:三国蜀地御医。 ②不豫:不舒适。 ③孙兆:北宋河南孟州御医。 ④赏赉不赀:赏赐无数的财物,也没能够满足远方人的需求。 ⑤大渐:指病危,弥留。久病不愈,病重将死。 ⑥坐诛:诛连治罪,残酷镇压,即指有点往来关系的人被判罪,牵连整个家族,被杀掉。 ⑦坐废:获罪罢职。⑧目睫:眼睛和睫毛。两者距离极近,喻近处或近时。 ⑨贿谢:赠礼酬谢;赠送或酬谢的礼物。

之三,《庞安常耳聩》(又名《庞安常善医》):

蕲州①庞君安常善医而聩②,与人语,须书(在纸)始能晓(答)。东坡笑曰:“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乎(而何)!”

注:①蕲州:系“蕲水”之误。 ②聩:耳聋。 之四,《与陈季常书》:

近因往螺师店看田,既至境上,潘尉①与庞医来相会。因视臂肿,云②非风气③,乃药石毒也。非针去之,恐作疮乃已。遂相率往麻桥庞家。住数日,针疗。寻如其言,得愈矣。归家,领所惠书及药,并荷忧④爱之深至,仍审比来⑤起居佳安。曾青、老翁须、《传灯录》⑥,皆已领,一一感佩。《五代史》亦收得。所看田乃不甚佳,且罢之。蕲水溪山,乃尔秀邃⑦耶?庞医熟接之,乃奇士。知新屋近撰《本草尔雅》,谓一物而多名也。见刘颂⑧具说,深欲走观。……

注:①潘尉:潘昌言。宋神宗时任蕲水县尉。 ②云:说。③风气:风湿。 ④荷忧:一种优美的莲花名。⑤比来:指近来,近时。 ⑥“曾青”,矿物名,道士常用为炼丹之药品。“老翁须”为“忍冬”,即“金银花”,主治寒热身肿。《传灯录》,又称《灯录》,是宋代记载禅宗历代传法机缘之著作。灯或传灯,意谓以法传人,如灯火相传,辗转不绝。 ⑦秀邃:深远的美。 ⑧ 刘颂:宋时蕲水乡贤。

这些笔记、诗词、书信,都是苏东坡与庞安常深交的见证。庞安常“不以贿谢为急”的高尚医德、“针术绝妙”的高超医术,在东坡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透视出了他俩满腹经纶、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自叹自嘲的心态,即东坡所谓的“吾与君皆异人也”吧。

二、书画为媒,心灵相印,物我为一

书画是古代文人高尚情操的载物。庞安常酷爱书画,然要得文房四宝真品却颇难,只缘假冒商品殊多。有人患疾病,不得不求庞安常医治。庞安常给人治病,不在乎什么医疗费;若患者赠以古墨、书画,则不免笑纳之。元丰五年冬季一天,一个患者被庞安常治愈,便将家藏的李廷珪墨相赠;庞安常又将此墨转赠给苏东坡,求东坡给他几幅书法作品,东坡欣然满足了庞安常的愿望。有道是:书画为媒,心灵相印,物我为一。苏东坡还为此而作《书庞安时见遗廷珪墨》,叙书字和赠墨事,顺笔赞赏庞安常“善疗奇疾”之医技。

吾蓄墨多矣,其间数丸①,云是廷珪②造。虽形色异众,然岁久墨之乱真者多,皆疑而未决也。有人蓄此墨再世矣,不幸遇重病,医者愈之,不敢取一钱,独求此墨,已而传遗③余,求书数幅而已。安时,蕲水人,术学造妙而有贤行,大类蜀人单骧。善疗奇疾。字安常。知古今,删录④张仲景⑤已后《伤寒论》,极精审⑥,其疗伤寒,盖万全⑦者也。

注:①丸:量词。 ②廷珪:李廷珪,五代时南唐易水(今河北易县)人。造墨名家奚鼐之孙,徽墨的奠基人。其制造的墨号称“天下第一品”,现存“翰林风月”墨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③传遗:转赠。 ④删录:择精录入。 ⑤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属河南省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后人尊称为医圣。收集医方,著《伤寒杂病论》。 ⑥精审:精密周详;精密确实。 ⑦万全:完满。这里指庞安常治一个病人,好一个病人。

同时,苏东坡的《与胡道师书》(又名《书赠胡道士》《参寥求医》),赞扬了“庞安常“不志于利”的高尚医德和酷爱书画的艺术情趣:

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法书古画,辄喜不自胜。九江胡道士,颇得其术,与余用药,无以酬①之,为作行草数纸而已。且告之曰:“此安常故事②,不可废③也。”参寥子病,求医于胡,自度无钱,且不善书画,求余甚急。余戏之曰:“子粲、可、皎、徹之徒④,何不与下转语⑤作两首诗乎?”庞、胡二君与吾辈游,不日索⑥我于枯鱼之肆⑦矣。”

注:①酬:酬谢。 ②故事:老规矩。 ③废:废除。 ④子粲、可、皎、彻:古代四大才子。这里代指聪敏的人。 ⑤ 转语:转告;传话。 ⑥索:索求。 ⑦枯鱼之肆:古代成语故事。原意为卖干鱼的店铺。枯鱼:干鱼;肆:店铺。喻为无法挽救的绝境。

十一月,为不能及时去武昌会见朋友章宪而失约之事,苏东坡致信庞安常,还致信朱寿昌。请“恕察”,并表示“晚当拜见”:“轼启。适恰遣人奉启,辱教,且审起居佳胜。召食固常依命,为章宪在武昌见候,轼来日又斋素,必难趋赴,且望恕察。晚当拜见,忽忽奉启,不一。轼再拜安常处士足下。”章宪:字叔度,宋代建州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人。乐道好德,乡里谓之隐君子。趋赴:奔赴,前往。恕察:体察谅解。

三、真正友谊不带任何功利的价值交换

元丰六年(1083)十一月,苏东坡好友、同乡巢元修来访,带来了专治伤寒的秘方“圣散子”。其药甚奇,东坡极为惊叹。为了解黄州时疫,苏东坡向元修求讨此方,连子孙都不传的秘方,巢元修竟传给了东坡。出于友情和敬意,东坡又将“圣散子”方传给庞安常,并作《圣散子叙》:“真济世之具,家之宝也。其方不知所从出,得之于眉山人巢君谷,谷多学好方,秘惜此方,不传其子。余苦求得之。谪居黄州,比年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巢初授余,约不传人,指江水为盟。余窃隘之,乃以传蕲水人庞君安时,安时以善医闻于世。又善著书,欲以传后,故以授之,亦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也。”庞安常确认“圣散子”药理疗效可靠,就将其收录在《伤寒总病论》中。巢元修、苏东坡与庞安常围绕“圣散子”方所结下的高尚医德友谊,可与日月同辉。

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东坡即将离开黄州量移赴汝州,仍念念不忘关心同僚。回复宰相苏颂(子容)信(之二),指出其坠马损身是得病原因。苏颂回信致谢。随即又致信苏颂,介绍庞安常给他治病:“蕲水人庞安时者,脉药皆精,博学多识,已试之验,不减古人。”还称赞庞安常“脉药皆精”的高超医术和“不志于利”的高雅情操。

向来罪谴①皆自取,今此量移之命,已出望外。重承示谕,感愧②增剧。以久困累重,无由陆去,见作舟行,沂洛③夏末可到也。公所苦,想亦不深,但庸医不识,故用药不应耳。蕲水人庞安时者,脉药皆精,博学多识,已试之验,不减古人。度其艺,未可邀致④,然详录得疾之因,进退之候,见今形状,使之评论处方,亦十得五六。可遣人与书,庶几有益。此人操行高雅,不志于利,某颇与之熟,已与书令候公书至,即为详处也。更乞裁⑤之,仍恕造次⑥。

注:①罪谴:犯罪而受谴;罪责。 ②感愧:自愧不如的感想;既感激又惭愧。 ③沂洛:沂河洛河在山东河南间。 ④邀致:招请或邀请。 ⑤乞裁:祈求衡量。裁:裁衣,引申为衡量、判断、支配、控制、删减。 ⑥造次:匆忙从事。

哲宗元祐二年(1087)五月,庞安常派人送《伤寒总病论》给在京师的苏东坡。二十八日,东坡回信,盛赞庞安常的医书,答应为之作序。其信是:

久不为问,思企①日深。过辱②存记,远枉③书教。具闻起居佳胜,感慰兼集④。惠示《伤寒论》,真得古圣贤救人之意,岂独为传世不朽之资,盖已义贯幽明⑤矣。谨当为作题首一篇寄去。方苦多事,故未能便付去人⑥,然亦不久作也。老倦⑦甚矣,秋初决当求去,未知何日会见。临书惘惘,惟万万以时自爱。

注:①思企:犹企望,想念。 ②过辱:犹言承蒙过访,劳步。 ③远枉:遥远操虑。 ④感慰兼集:又感动又自慰。 ⑤义贯:仁义贯穿。幽明:指阴间和阳间;有形和无形的事物。这里泛指世界。 ⑥去人:使者。 ⑦老倦:言己年老,厌倦万机;年老倦于理政为“老倦”。

事实上,这封信就是庞安常《伤寒总病论》的序言,载于《伤寒总病论》卷首,署五月廿八日书。随之,又致第二信,以作为序言的补笔。其信是:“人生浮脆,何者为可恃,如君能著书传后有几。念此,便当为作数百字,仍欲送杭州开板也。知之。”“浮脆”,犹言“空虚轻浮”“脆弱不实”。“恃”,指“依赖、依靠、矜持”。“开板”,亦作“开版”,开始刊刻印板。

苏东坡与庞安常的交往,不仅停留在字画上、具体治病上,还向庞安常请教一些医学理论问题:“安常博极群书,而善穷物理,当为仆思之”,即请教有关人体及与物理、药理、医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与庞安常书》说:

翰林①端居静念,思五脏皆止②一,而肾独有二,盖万物之所终始,生之所出,死之所入也。故《太玄》③:“罔、直、蒙、酋、冥。”罔为冬,直为春,蒙为夏,酋为秋,冥复为冬,则此理也。人之四肢九窍④,凡两者,皆水属也。两肾、两足、两外肾、两手、两目、两鼻,皆水之升降出入也。手、足、外肾,旧说固与肾相表里⑤,而鼻与目,皆古未之言也,岂亦有之,而仆⑥观书少不见耶?以理推之,此两者岂液皆咸,非水而何。仆以为不得此理,则内丹⑦不成,此又未易以笔墨究也。古人作明目方⑧,皆先养肾水,而以心火暖之,以脾固之。脾气盛则水不下泄,心气下则水上行,水不下泄而上行,目安得不明哉。孙思邈⑨用磁石为主,而以朱砂、神曲佐之⑩,岂此理也夫。安常博极群书,而善穷物理,当为仆思之。是否?一报。某书。

注:①翰林:苏东坡自指,当时他在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读。 ②止:同“只”。 ③《太玄》:[汉]扬雄撰。又称《太玄经》《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古代哲学著作。扬雄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时,以老子之道的“玄”为中心思想。 ④九窍: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出处。 ⑤表里:外部和内部,外表和内心。这里的“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相对概念,如手足与肾相对而言,手足为表,肾为里。 ⑥仆:谦辞,苏东坡自称。 ⑦内丹:道家谓进行气功练功活动,吐故纳新,为炼内丹。 ⑧方:治病的药单,如药方,处方。 ⑨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⑩磁石:中药名,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朱砂:中药名,又称朱砂、丹砂、赤丹、汞沙,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神曲:中药名,又称六神曲、六曲、六丁曲、麦曲、化米先生,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苏门弟子也多与庞安常有往来,如黄庭坚、张文潜等,可能都与苏东坡的引介有关。哲宗元符三年(1100),此时庞安常已逝世,哲宗也逝世。三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写《庞安常伤寒论后序》。这是最为可贵之作,它大大弥补了庞安常生平、品格、业绩、独一传世《伤寒总病论》等的史载不足。其“后序”说:

庞安常自少时善医方,为人治病,处其生死,多验①,名倾江淮诸医。然为气任侠,斗鸡走狗②,蹴鞠击毬③,少年豪纵事,无所不为。博弈音技④,一公所难而兼能之。家富多后房,不出户而所欲得。人之以医聘⑤之也,皆多陈其所好,以顺适其意。其来也,病家如市⑥;其疾已⑦也,君脱然不受⑧谢而去之。中年,乃屏绝戏弄⑨,闭门读书。自神农黄帝经方,扁鹊《八十一难经》,皇甫谧《甲乙》,葛洪⑩所综缉百家之言,无不贯穿。其简册纷错,黄素朽蠹,先师或失其意;学术浅薄,私智穿凿,曲士或窜其文(11),安常悉能辩论发挥(12)。每用以治病,几乎十全矣。然人疾诣门,不问贫富,为便房曲斋(13),调护寒暑所宜,珍膳美蔬,时节其饥饱之度。爱老而慈幼,不以人之疾尝试其方,如疾痛在己也。盖其轻财如粪土,耐事如慈母而有常,似秦汉间任侠而不害人,似战国四公子(14)而不争利。所以能动而得意。起人之疾,不可为数。他日过之,未尝有德色(15)也。其所总辑《伤寒论》,皆其日用书也。欲掇其大要,论其精妙,使士大夫稍知之。然未尝游其庭者,虽得吾说而不解;若有意于斯者,读其书自足以搅其精微(16),故不着。着其行事,以为后序云。前序海上人诺(17)为之,故虚其右以待。

元符三年三月,豫章黄庭坚序。[5]

注:①验:验证。 ②斗鸡走狗: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喻指旧时有闲者的无聊游戏。 ③蹴鞠击毬:我国最早足球起源于宋代,叫做“蹴鞠”。所谓“击毬”,是和“蹴鞠”相似的一种运动,规定人要在马上利用球杆击球,类似于近代的马球。 ④博弈音技:多才多艺。“博弈”称下棋、局戏、围棋、赌博,引申为竞争。音技:音乐的技能。 ⑤医聘:招聘医技人才。 ⑥病家如市:喻言病者多也。 ⑦疾已:病痊愈。 ⑧脱然不受:干脆不接受。 ⑨屏绝戏弄:断绝来往开心。 ⑩神农:炎帝。神农辨药尝百草。黄帝:华夏部落首领,著有《黄帝内经》。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著有《八十一难经》、《内经》。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著有《针灸甲乙经》。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著有《肘后方》。 (11) 曲士或窜其文:喻孤陋寡闻人而爱改易他人文字。 (12)辩论发挥:辨定而处置。 (13)便房曲斋:借指为病者提供休养的地方。“便房”是供墓主人灵魂休息使用的地方;“曲斋”是乡村古民居。 (14)战国四公子:战国末期,秦国强大。为了对抗秦国入侵和挽救本国灭亡,各诸侯国贵族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大养学士、方士、策士、术士和食客。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除春申君外,其他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又称“战国四君”。 (15)德色: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 (16)搅其精微:拌合它的精深微妙。 (17)海上人:又称“海上道人”,苏东坡别名。

张文潜撰的《跋庞安常伤寒论》,颇为精隽。以古之良医不预处方,与张仲景之论病纤悉处方来辩证庞安常用心为术,可谓一家之言。庞安常的通神造妙的医术不知影响了多少医学门人。《跋庞安常伤寒论》说:

古之良医,皆不预为方,何也?病之来无穷,而方不能尽,使不工者惑其疑似而用之,则害大矣。惟仲景《伤寒论》论病处方,纤悉①必具,又为之增损进退②之法,以豫告人。嗟夫!仁人之用心,且非通神造妙者不能为也。庞安常又窃忧③其有病证而无方者,续着为论数卷,其用心为术,非俪古人,何以及兹。淮南人谓庞安常能与伤寒说话,岂不信然哉。予将去黄,栾仲实④以黄别驾后序

⑤求予书,而仲实之父为医,得庞君之妙,谓予言何如也。[6]

注:①纤悉:详细;详尽。 ②增损进退:总言文字上的斟酌增删。增损:增加或减少,多指文字上的修改。进退:多指取舍。 ③窃忧:暗自悲愁。 ④栾仲实:庞安常门人的儿子。 ⑤黄别驾后序:张文潜作跋。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张文潜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所以人称“黄别驾”。

上述“圣散子”辗转、介绍庞安常给苏颂治病、苏东坡为庞安常《伤寒总病论》作序、苏东坡向庞安常请教医学理论、黄庭坚和张文潜分别为庞安常《伤寒总病论》作后序和跋的故事,充分表明:真正的友谊是无私的,是纯真的,是虔诚的,是不带任何功利价值交换的。

猜你喜欢
苏东坡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读懂苏东坡,遇见世间最有趣的灵魂
苏东坡与佛印
三抄《汉书》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