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2020-01-18 00:23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民办高校办学

一、前言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得以进一步凸显。行政管理作为民办高校运行保障和师生服务的重要工作,其不仅要推动落实办学各项工作,帮助师生解决在校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还要通过管理和服务来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打造特色的教育品牌。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提升内涵水平和育人质量,这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鉴于此,加强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升行政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需要民办高校正确认知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运行机制的研究分析,在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从而保证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在协调运行、师生服务、内涵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二、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行政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民办高校在机构设置上更多的是依据办学需求,行政管理部门也由管理层直接决定;而因为行政管理职责的不清晰,其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往往过于繁杂或精简,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使得管理岗位职责存在重叠或空白,工作中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现象,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更阻碍了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在行政管理机构职责的划分上,由于对行政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认知,民办高校管理层对行政管理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因此,在行政管理机构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工作的安排上相对比较随意。

(二)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于公办高校,其在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上不存在编制和学历的限制,而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对行政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认知,片面认为行政管理工作缺乏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在行政管理人员聘用上,往往忽视了学历和经验等要求,有的员工还与学校的管理层存在裙带关系、亲属关系等,加之学校对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日常监管,使得其在工作中积极性、主动性和服务意识不强,应付、拖沓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不利于工作开展和师生服务。

(三)制度建设落后,管理效能低下

民办高校虽然与公办高校在举办性质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一样的,也就决定了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样具备了纷繁复杂的特性,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琐碎的工作事务。因办学体制机制原因,公办高校的管理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而民办高校的管理层本身具有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往往忽视了建章立制工作。因此,缺少行政管理制度的指引和约束,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较为随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加之工作流程不够规范、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明显,容易引发师生诟病。

(四)员工提升渠道闭塞,影响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是其重要职能,这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行政管理部门内不乏专业素质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提升转为教学人员。照此,不仅可以引导行政员工提高整体素质能力,还可以促进内部人员流通,提升民办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对于学术研究并没有相应的要求,加之对于行政管理岗位转教学岗的渠道闭塞等,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相对松弛,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工作人员自身思想的影响,也有管理层对待行政管理工作态度的束缚,但是更为根本的在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提升渠道,阻碍了行政管理工作与学术研究发展的失衡。

三、加强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

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可忽视的,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高校的师生提供到位的服务,还可以成为民办高校的“名片”,推动民办高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赢得社会声誉,实现特色发展。加强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建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设置行政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权限

在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民办高校必须依据自身办学实际情况,以保障和促进学校发展为原则,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出发点,科学合理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不仅要保障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应该相对精简,避免机构设置上的冗杂;同时,还需要对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明晰,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在管理岗位的设置上,民办高校应在各个管理机构的内部设置明确的行政岗位,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流程进行细化,明确工作分工并规范工作流程。通过明晰部门和岗位职责,杜绝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以及实际工作当中的随意性,以此推动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运用智能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普及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上的推动作用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事无巨细,而工作人员因为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主动性、积极性问题,致使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前,信息化办公平台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民办高校也应该及时开展建设使用。依托信息化办公平台,可以依据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流程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具备较高的人性化特征,这种人性化特征在规范工作流程、顺畅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利用信息化办公平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明确“事务到岗、责任到人”,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推诿、扯皮、拖沓等现象。民办高校推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是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办公能力,否则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最终可能形同虚设。鉴于此,民办高校应该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提升,保证其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本常识和操作能力。

(三)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科学规范开展管理

制度建设作为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保障,其建设程度更是工作水准的体现。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必须要重视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约束作用和标准要求。民办高校在制度体系建设中要依据本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实际,认真听取广大师生意见,充分吸收办学各方主体建议;同时要针对制度建设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形成统一意见,保证其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可谓基本相似,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公办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所具备的规范性、先进性是民办高校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在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上同样如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性要求制度建设不仅需要很强的系统性,还要更加的精细化。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应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对具体行政工作进行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此外,管理制度做为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一经颁布实施后,如无重大、明显的问题便不可轻易废除或更改;但为了保证制度与工作的相适性,民办高校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制度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保证其科学性、可执行性。

(四)完善晋升平台通道,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创新,也使得其自身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基于民办高校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加强对行政管理部门人才的挖掘和开发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行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些年轻、充满活力,专业技术能力突出且有上进心的员工,民办高校应注重进行培养,利用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相应的晋升平台和通道,为其职业规划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对于民办高校一些留校的优秀学生,因对学校具有较强的情感和认可度,可以通过进修、培训等扶持举措,促使其提升综合素养,进而成长为管理核心骨干乃至中高层管理人员;同时,畅通行政管理岗位晋升、流动渠道,有利于调动行政管理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较,科研能力不足是其主要弱势之一。给予行政管理岗位一定的科研任务,通过实践来增强其学术研究能力,在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弥补该方面的弱势。

四、结语

民办高校作为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办学的教育机构,行政管理工作在其整个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并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撑保障作用,进而推动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和提升质量为前提,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打造特色鲜明、形式开放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品牌。尽管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存有一定的不足,但在其自身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和办学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信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我国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定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民办高校办学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新时代下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探究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论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措施
浅析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