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家居文化的审美意蕴

2020-01-18 09:13红,张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纹古民居徽州

张 红,张 飚

(1.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阜阳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1](P340)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人人都向往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居文化。世世代代的徽州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家居文化。徽州传统家居文化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蕴含丰富的审美资源,表达了徽州人民的审美意愿和旨趣,充分利用题额楹联、建筑、雕饰作品等载体来营造以美育人的家庭文化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家人子弟进行教化并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寓教于美、寓德于美独特的家庭教育模式。深入挖掘徽州传统居家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加强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家居环境与风水理论结合的生态美

徽州地区山青水秀,溪流纵横,自然环境优美,是一块难得的风水之地。 徽州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朝向、形态、室内的摆设都受着风水观念的制约。徽州传统村落的选址、择居、布局注重与山水地形结合,选择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地方作为聚居之地,地形不同内涵与寓意各不相同。 人们以水为脉,利用地形将水道贯穿整个村落内外,家家户户水脉相连,整个村落的水系设计严谨,布局巧妙。传统村落布局还注重以风水学的“气说”为重要依据,“气”的聚散决定村落的兴败与家族的荣衰,“气”必须通过环境的“形”表现, “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人们通过对山“形”、水“形”吉凶的评判,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力求让人居建筑与自然山水交相辉映,形成山水交融的居住环境。 徽州传统风水观念体现了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寻与向往,自然山水的特征已深深的融入徽州人的血脉中, 人们对风水的笃信长期积淀下来,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知识和信念。徽州传统家居环境处处体现着人们顺应自然、 巧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交融的生态审美特点,构建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生态营造的典范。

二、题额楹联的意蕴美

在家居的厅堂上悬挂题额、 楹联与格言小品,是徽州传统家庭教育的生动形式与特色。 这些题额、楹联、格言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深刻反映徽州百姓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对徽州人民的家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它们既是一部文字简练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也是徽州传统家庭的精气神。徽州古民居中的大量楹联内容涉及处世哲理、崇儒重教、言志、状景、积德行善等价值观念,徽州古人把中国传统礼教与训诫,或读书、从政、经商的人生经验,浓缩成极其简洁的文字,写于楹联上,悬挂于厅堂中,灌输于家人及后代,使家人子孙朝夕相见,对子孙后代从小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徽州古人外出读书积极上进, 外出经商以吃苦耐劳、不怕吃亏、和气生财、规矩诚实而著称,得益于他们从小进行这方面的家庭熏陶与教育。西递瑞玉庭有一幅悬挂百余年的“错”字楹联,表达方式与意蕴最具特色,联文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从吃亏来”。 “ 快乐每从辛苦得”中“快”字少了一点,而“辛”字又多了一横;“便宜多从吃亏来”中“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又多了一点。 这幅楹联体现徽商经营与处世的人生哲学,多付出一点辛苦,就能多收获一点快乐;而多吃一点亏,往往便能获得更大的便宜。 饱学之士故意用写错字的方法,激励后辈吃亏是福,劝诫后辈子孙享受快乐少一点,付出辛苦多一点,贪图便宜少一点,甘愿吃亏多一点。读书做官是封建社会多数读书人的理想,但能够考取功名的人非常少,外出经商也是徽州人解决治生问题的重要途径,一部分人经商成功,衣锦还乡。究竟是读书好还是经商好?徽州古人通过一幅楹联给出了极具智慧的解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强调无论是读书还是经商只要取得效益就是好的,激励家人子弟治生勤业追求上进。 徽州古民居中琳琅满目的题额,大多题于庭院门洞上方, 是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西递村“大夫第”旁的题额“作退一步想”,主人胡文照仕途得意时,在家乡建造此房嵌入该题额,提醒自己及后代在春风得意之时“作退一步想”,将这种想法开诚布公地披露于门楣之上实属难得,如今后来者在这题额下往往伫足沉思,受到某种启迪。 同一幢房上,还有“留耕”两字题额,取自“心田存一点,留与后代耕”的劝善联文,告诫人们心存良善,以贻福子孙后代。 许多题额不仅内容寓意深刻,带着哲理性思辨,还能集书法、工艺、文学于一体,其内涵与外延都趋完美,富有魅力,为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增添光彩。 徽州家庭古民居的厅堂上常常还会别出心裁的设置一些格言小品, 大多镶嵌于房屋内庭两侧厢房的门上。如“凡礼、义、廉、耻,只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多怨”“朱文公居家有四本,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持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德业常看胜于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寡”,这些格言并非出自名家名句,它们是房屋主人及村中饱学的文人雅士,以洗炼的语言,写下对人生的体味与理解,以此时时警示自己、家人及后代。

三、建筑形式与功能实用结合的技术美

徽州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民居建筑环境的形成受自然风水条件、 文化传统、社会规范以及人的感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徽州传统村落的形成大多聚族而居,人们凝聚在一起依靠宗族的力量, 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与宗族的其他成员。徽州传统古民居在建筑的风格样式、结构布局、色彩、材质、技术等方面都独具特色,体现了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取向, 古民居以粉墙黛瓦、马头墙、青石地面、“天井”围合式院落为典型特点,色彩清新质朴,外形恢弘,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呈现一种祥和、宁静、优美的生活氛围。黑、白、灰是徽式古民居的基础色调,粉墙黛瓦、灰色青砖、青石路面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外观呈现冷暖相交的多次复色, 使建筑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与人性美感。马头墙是徽派古民居最具特色的建筑造型,墙面高低错落变化,使建筑整体富于层次与美感,它具有防火防盗的实用功能,同时又表达人们对离家亲人“望远盼归”的人文内涵。 “天井”的设计使房屋封闭的空间具有通风、采光、排水、共享空间的实用功能,同时又蕴含“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家有天井一方,子孙兴旺”的文化寓意,富有生活情趣。 徽州古民居空间布局紧凑而不呆板,格调统一而富于变化,“天井”的设计起了关键作用。 构造奇巧的梁架构件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坚固稳定,雕饰精美,梁架制作巧妙地将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 古民居多带有精巧设计的园林化庭院,大多设有鱼池、假山、花台、盆景等,美观实用,生活其中使人赏心悦目。 家祠、家庙是村中古老而威严的标志性建筑, 也是徽州传统家族人文思想的物化象征,“祠堂之设,所以尽报本反始之心、尊族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务开业传世之本也。 ”[2](P421)家祠的布局与规制形式多样,设计雄伟气派,建筑空间感染力强,是家族议事、族人举办婚嫁喜庆、教育子孙的场所,身处其中感觉神圣庄严。 西递胡氏宗祠“敬爱堂”命名意义深远,启示家人子孙敬老爱幼,族人互敬互爱。 “敬爱堂”门上方悬挂一个“孝”字,形态似人似猴,寓意为孝者为人,不孝者为畜生。子女孝敬父母,族人和睦团结,是家庭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雕饰艺术的图纹装饰与寓意教化相结合的艺术美

徽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雕饰艺术遗迹遗存丰富,充分利用雕饰艺术的图纹装饰与图纹寓意教化作用是徽州传统家文化的独特形式。徽州雕饰艺术的图纹形式与深刻寓意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艺术性,徽州传统家居中人们注重运用雕饰图纹营造家居环境,室内室外集砖雕、木雕、石雕、漆雕装饰于一体,不仅有装饰作用,更有重要的图纹寓意教化作用,美不胜收的雕刻装饰随处可见。 徽州雕刻艺术随着徽商的崛起,在明清时代达到了鼎盛,财力雄厚的徽商用精美繁复的雕刻艺术装饰房屋,借以熏陶、塑造家人子弟,并炫耀家族财力与权势。 雕刻图案题材丰富,涉及植物、动物、人物故事、云纹、回纹、几何图形等纹样,许多作品技艺精湛, 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徽州文化气息。动植物类题材多以花鸟虫鱼图案为主,人物题材主要有罗汉、仙佛等,传统文化题材主要表现“福、禄、寿、忠、孝、节、义”等内容。 木雕、砖雕、石雕工艺流程复杂, 应用范围广泛, 木雕主要用于窗户门、隔扇、屏风、家具等装饰,砖雕主要用于门楼、门罩、屋顶、屋檐等装饰,石雕主要用于房屋柱础的装饰。雕刻装饰增添了家居环境的艺术魅力,使得家居环境更加精致而富有美感,寄托着人们的生活愿望和精神追求,使家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西递富商胡尚焘建造“东园”, 为了让儿子静心读书,用心良苦,小小书屋仅十个足掌的宽度,寓意十年寒窗,书屋两厢镶嵌着五蝠图和冰裂图木雕,寓意历尽苦寒方能取得幸福。西递“膺福堂”门罩上的“龙头凤尾”砖雕,寓意“善始善终”。宅居“西园”中有两块漏窗,雕刻着松、石、竹、梅“四君子”图案,是中国古代石雕作品的“绝世之作”,画面上有八个层次,运用了中国古代雕刻技艺中的所有技法, 作品是技术、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载体。很多雕饰图纹内涵丰富,寓意吉祥,多采用物体谐音、暗喻、象征、组合拼接等艺术手法创作。 如植物动物类图纹:竹子象征“君子”,竹梅组合象征“青梅竹马”;葡萄与鼠暗喻“多子多福”。蝙蝠谐音“福”,象征美满幸福;鹿谐音“禄”,象征丰衣足食;龟鹤象征“长寿”。器物类图纹:“东瓶西镜”的摆设,取瓶镜的谐音,象征“平静”; 云彩象征“祥瑞”,寄托人们的美好希冀。人物故事图案多选取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与戏曲故事,人物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徽州传统家居的雕饰设计与布置,反映栖居者的兴趣爱好、生活品位、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与创造。

总之,徽州传统家居文化由于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要辩证取舍,批判地继承与弘扬。徽州传统居家文化的审美教育价值的挖掘有助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践行中华工匠精神,有助于拓展当下家庭教育的内容,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加强家风建设。 徽州传统家居文化集实用功能、审美育人功能、伦理教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于一体,承载了徽州的地域特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形式,生动反映了徽州人们勤劳朴实、传承文化传统、追求真善美的优良家风。 徽州传统雕饰艺术既是徽州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重要视觉艺术符号, 又是当下传统家风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生动体现传统雕饰艺人的匠心精神, 他们技艺精湛,独具匠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能够择一事,终一生,坚持手艺,努力以心养技,他们专注与严谨,执着与努力并存,作品才会嘉惠后人,流芳百世。匠心精神意味着从业者对所从事行业的一份恒心、责任心与敬业心,它的传承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的发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造物的过程,更是对从业者心性的淬炼与品格的塑造。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践行匠心精神。题额楹联、雕饰艺术凝聚着徽州古人朴素而精辟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把题额、楹联、格言悬挂、镶嵌在家庭显眼之处,促使家庭成员时时亲近、日日背诵,从而产生较深的印象,对家庭成员未来的行为,产生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与约束力,形成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子孙后辈置身于久远的历史文化之中, 今天我们欣赏、比较这些格言、题额、楹联既是一种享受,又能受到某种启迪。当下的家庭教育既要注重教育的内容,又要注重教育的方式,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3](P354),“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3](P354)。 徽州传统居家文化通过“寓德于美”“寓教于美”的方式熏陶与教化家人,把文化与美的种子从小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使家庭教育具备了人情味与亲和力,发挥极大的道德整合作用,给家人子孙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图纹古民居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古币”会挖沙
徽州人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