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的现实意义、问题与发展

2020-01-18 12:24王旦旦温岭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环球市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国库财政资金财政

王旦旦 温岭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是指根据相关建议,对集中收付监督相关要求进行完善,并在系统监督下对财政支付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一些问题,通过监督管理制度降低财政的风险,保证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和使用方面的规范。

一、财政国库动态监管的现实意义

(一)为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保障

财政执行国库支付改革后,现行的财政资金从国库经过代理银行拨给预算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库款搬家的情况。国库也难以对预算单位在资金的使用是否与法律规则的一致性进行控制和审核。针对这种情况,国库动态监管能够对支付资金的过程和安全性提供保障,从而有效限制了预算单位在各项业务开展中超出财政预算范围,发挥出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的作用[1]。另外,在动态监控过程中,可以发现财政支付过程中的一些不符合规的问题,通过对监控信息的反馈,可以及时找出问题的应对措施。

(二)发挥了财政资金支付的风险防范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实施动态监管,可以有效降低国库与预算单位之间的道德风险问题。动态监管的过程中,财政部门可以全面掌握财政资金的具体运行情况,如付款人相关信息、收款人相关信息、支付金额、方式、用途、类型等等信息。而这种全面监管的方式不仅为其内部监管防范以及外部的防御建立了坚实的壁垒,同时能够最大化的保证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与国库的预算相一致,进而避免资金在支付过程中的各种风险[2]。

(三)促进了财政监督机制的创新

国库动态监管的实施促进了财政监管理念的创新,同时动态监控管理对财政资金的过程监控,以及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实时预警,有效的促进财政监督的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从而避免了因违规等问题造成的资金流失情况。另外国库动态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了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一些列过程中监控督查的有机结合,财政监督机制实现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的创新发展。最后动态监控系统的有效应用,实现了对财政监督方式的创新,通过远程、后台以及实时监控的方式,有效避免了传统查账以及审核式监督带来的不足。

二、财政国库动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制度

国库动态监管的运行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当前中央财政国库动态监管限制在中央财政当中,而针对地方财政资金,制定且落实国库动态监控措施的非常少,很多省区都还没有形成相关的措施和制度。因此在国库动态监控管理中,还应加强对地方财政资金的关注。为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应结合各省级等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对原有的制度内容进行修改完善[3]。而制度上的不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库动态监管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集中支付动态监管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国库动态监控管理的发展,需要各监督主体、资金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和资金收入方有机结合一起,通过各方之间相互协调与制衡,发挥出国库动态监管的效率。但是在当前运行中侧重于财政监督的主体地位,对预算单位财政监督的形式过于单一,侧重于形式忽视了问题反馈;对资金代理银行方面又只重视考核而缺乏沟通等;在国库动态监管的运行中,侧重于监控系统的开发,而对监控过程中的相关反馈数据没有充分的挖掘,监控过程中呈现的一些违规情况也没有进行公开报告[4]。而这些问题的形成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国库动态监控运行机制。

(三)动态监管功能单一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运行过程中,其监控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主要针对财政资金,在其运作的过程中侧重于对资金的支付监控,而忽视了财政资金收入收缴方面的监控。收缴的相关数据信息则需要由代理银行进行传输。监管功能上的单一性,无法将财政资金整体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而检测数据的缺失很容易降低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的智能化作用。另外检测数据的不全面,也会导致预算单位的账户不明,预算指标、资金计划、支付金额等重要环节数据的不明确,进而导致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5]。这些问题都迫切要求动态监管加强智能化的建设,提高综合监控分析的效率。

三、完善财政国库动态监管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财政国库动态监管的机制

首先要健全集中支付内控制度,结合现行的各项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制度管理配套制度。结合地方财政,加快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建设。针对现有制度,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的责任方应严格执行和落实。其次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检测以及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堵塞系统漏洞,进而实现对内部风险控制的全覆盖。设置自动预警规则,当发现有风险问题时,能及时报警并启动内控流程处理[6]。财政部门、资金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单方,应建立互动机制,通过中间控制调动预算单位执行监管的积极性。

(二)完善国库动态监管功能

首先基于纵向拓展、横向延伸的原则,扩大国库动态监控的范围,从对资金支付过程的监控,逐步推向专户资金、转移支付资金;从对支出资金的动态监控,逐步包含对财政收入、收缴资金是否及时上缴等进行监控;将动态监控的范围拓展到对全部财政资金和预算单位的全覆盖[7]。其次要注重国库动态监控水平的提升,现代化建设发展中,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库动态监控管理系统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因此在动监控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促进国库动态监管系统朝着更科学、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准确、详细的对财政资金的动态进行监控,并及时提供更加全面且准确的数据信息。再次需要强化重点监控,针对行政改革比较关注的一些项目,比如民生项目资金、科研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等等进行重点关注,同时对其加大监督力度,实现对高风险的有效规避。应对重点单位、重要领域的资金,进行强化监控,实现国库动态监管的针对性。最后,加强对各地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进展的深入了解,及时发现各级财政部门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进展,保证完成财政部确定的目标任务。

应加强动态监管在公务卡中的作用,针对预算单位使用的公务卡,将国库动态监控与之衔接,实现对公务卡消费情况的动态监控,加强预算单位资金的透明化。

(三)加强内控管理,注重人员队伍建设

国库动态监控管理的应用,对监控主体的内控管理,以及被监控对象的内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等,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同时各部门之间还应保持工作上的独立性,预防资金支付风险。通过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实现监控人员与资金支付人员的职责分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利用有效的机制发挥出对各个部门的制衡作用。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涉及了较广的领域,因此监控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应具备较高的问题分析能力。为了提高监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监管部门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法规相关知识,提高监管人员监控水平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不断提高监控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为国库深化改革、财政资金安全保证等提供保障。

四、总结

财政国库的动态监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对风险的防范作用,同时促进了集中支付过程的规范性发展。当前财政国库的动态监控管理存在着制度不完善、集中支付动态监管机制不完善以及管理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影响了动态监管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财政国库动态监管制度的建设,完善动态监管的功能,提高监管水平,促进动态监管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注重监控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监控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国库动态监控管理功能的发挥。

猜你喜欢
国库财政资金财政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浅论县级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国库会计分析理论问题探析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