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2020-01-18 12:24李先春合肥市财政局
环球市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专项行政

李先春 合肥市财政局

一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以及制度设计执行方面的缺陷,导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等情况仍很普遍。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顺应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背景

长期以来,H 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不清、超标准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认识上不到位,只重视资产购置,疏于资产日常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浪费。为全面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资产管理新模式,H 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以资产管理信息化为载体,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资产配置“入口”到资产处置“出口”全过程控制为重点,夯基础、建机制、抓落实、求创新,使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主要实践和探索

(一)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全过程控制管理体系

一是理顺管理体系。H 市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责分工进行了划分,明确财政部门主要履行综合管理职能、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能、各机关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具体管理。并先后出台了20 余项管理制度和办法,涵盖资产使用、配置、处置等各运行环节,覆盖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评估等具体活动,建立起综合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和资产占用使用单位参与的多层次的资产管理机制框架,基本构建了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点、从购置到处置的全过程控制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

二是规范业务流程。针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公物仓管理等业务,制定了6 大类16 项业务流程,对每一项资产管理业务具体流程、审批权限、时间要求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并制定具体资产业务流程图,编印资产管理各项业务规范手册,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大大提高了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三是严格资产处置行为。对资产处置申请事项严格进行审核,未达到报废年限的不得报废处置;已经达到报废年限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要继续使用。资产处置申请事项通过审批后,电子电器全部转入市级政府公物仓进行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报废处置的车辆由相应资质的机动车回收公司进行报废;对于办公家具类回收价值低的资产允许进行简易处置。单位取得资产处置的收入上缴本级财政统一管理,并经公物仓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才能核销资产账务,形成资产管理的“闭环”。

(二)坚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统编资产配置预算。推进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方式改革,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编制市直单位资产配置预算,实行“核旧配新”制度,以存量控制增量,单位需在报废资产处置和核销账务后,才可在控制数范围内申报资产预算。在全国率先引入专家咨询机制,对单价或批量超过一定标准的专项设备购置项目进行专家公开评审,提高专项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和公开性。专项资产预算编制将绩效目标设定作为预算申报的前置条件,对绩效目标设定审核通不过的项目,预算不予安排。

二是探索制定专项资产配置标准。为提高专项资产预算配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率先尝试建立专项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为此,制定了“路线图”:即从2009 年开始,准备用3 年时间,建立由1 个《共性专项资产配备标准》和X 个部门专项资产配置标准组成的“1+ X”模式配置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专项资产配置预算安排合理性,在保障单位业务需求的同时,节约了财政资金。

三是创新资产使用管理方式。建立市级政府公物仓,集中收缴市直单位房产“两证”,对存量的房产以及长期闲置、临时机构上交的资产等,由公物仓统一进行整合、调剂使用,空置房产还划转至市属投资公司进行市场运营,有效地盘活利用了存量国有资产。

(三)加强资产财务核算,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资产月报和年报制度。为强化国有资产报告的数据基础,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在做好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按照规范格式分别按月、按年逐级编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同时,每年按照要求定期向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是推进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积极推动落实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按照资产管理维护职责谁承担就由谁入账的原则,督促各相关单位将符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入账要求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国有资产分类核算、登记入账,并通过资产月报和年报对登记入账情况进行核实,避免出现资产未进行会计核算以及没有及时、准确核算等问题,打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

三是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升级研发和优化业务流程,强化资产管理信息化支撑。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资产配置”“资产处置”“产权登记”“政府公物仓”“资产报表”“资产清查”等十大模块,实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资产管理各项业务流程全程网上办理,做到全过程、可追溯的实时动态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另外,建立资产管理系统与财政相关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通道,使资产数据信息能够互联共享。

通过不懈努力,坚持改革创新,H 市建立起一套规范有序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机制,配置科学、使用高效、处置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有效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业务开展及正常运转需要,也提升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一是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少数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仍显不够,资产管理责任没有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个人,资产管理仍存在漏洞;资产管理队伍不稳定且变动频繁,也给资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主管部门资产监管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对所属单位资产管理监管乏力。

二是考核激励机制缺乏。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激励的机制,单位的资产管理情况与政府目标考核、预算资金使用以及干部提拔任用没有直接联系,导致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力度不够,在单位资产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是资产管理仍不规范。一些部门和单位在资产管理上仍有很多不规范行为,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有些国有资产没得到充分利用。对应纳入会计核算的资产没有进行核算或者没有及时、准确地核算。部分资产存在权属界定不清、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一)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强化资产管理基础

加强资产在使用、保管、台账、清查等方面基础性管理工作,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业务的审批流程,强化行政事业性资产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对资产管理的监督作用。对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问责问效。

(二)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建立专项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财政和相关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情况,分类分部门科学制定专项资产配置标准,使标准在预算申报和资产配置中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专项资产配置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三)实施资产配置绩效评价,促进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编制绩效预算,设立绩效目标,全面开展对部门和单位的资产配置绩效评价。注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单位资产预算配置管理和审计监督等工作中,进一步强化“重绩效”的导向,提高资产绩效管理水平。

(四)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管理

明确经管资产的范围,开展核查登记、摸清底数。加强会计管理,推动相关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等四类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将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所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尽快纳入会计报表,使之进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

(五)树立共享经济思想,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价值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明显公共财政属性,对于闲置或使用不充分且具备对公共开放条件的资产,从政府层面出台统一的管理政策,在满足单位自身需要的同时对社会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作用。

四、结束语

资产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探索,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在认真总结既有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各项措施和办法,细化各项资产配置标准,严格各项资产管理行为,扎实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达到新高度。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专项行政
行政学人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试析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