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初步认识

2020-01-18 13:30石林玉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四大队
环球市场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核设施管理系统档案管理

石林玉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 四大队

我国的核工业事业经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部分老旧核设施到了退役期限,治理项目开展了近十余年。因此做好核设施退役项目的档案管理,对于我国核工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将对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具体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后者提供借鉴意义。

一、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一)特点分析

核设施退役主要是指核设施达到了使用期限,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必须停止服役后的一项治理处置活动。其主要包括评价、设计、治理和终结四个部分,形成了立项、设计、管理文件、招投标、施工、监理、财务、竣工验收、声像等完整的系列档案资料,种类较多,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性。涵盖了核设施退役治理的政策法规与核设施环境评价、安全分析及治理过程管理等,需要进行专项调查,清除污染物以及废弃物管理和辐射防护与最终的安全评估等一系列系统性的科研和专项技术。

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的验收具有一定特殊性。普通的工程建设及项目竣工验收对象主要是工程建设后所形成的实际物体,将项目工程涉及的各类文件作为验收的依据,验收的目的是考察工程实体的性能与设计需求是否匹配。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的验收则是核设施退役治理施工形成的设施、处置的物体、解控的建筑物、场地等是否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技术资料。

档案是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的最终环节。核设施退役治理的目标是保证原设施和场地环境的安全。所以,档案管理是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水平是影响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不仅包括常规档案,还有一定的实物档案。实物档案是指退役核设施治理施工所形成的设施,待处置的物体和待解控的建筑物和退役治理后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的项目资料。由于核设施的特点,往往实物档案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辐射污染的危险,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其可溯性亦为重要。

(二)核设施退役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现有适用于核设施退役治理特点与要求的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管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及相应的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管理时通常使用一般的工程建设或者是新建核设施项目的档案管理模式,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其次,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管理网络体制构建不完整,没有有效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档案管理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责,不能圆满完成核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第三,原有的档案管理规范性欠缺,核设施退役的原项目大部分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那一时期的文档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时间跨度较大,容易出现部分档案损坏的情况。第四,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主要指仅是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般技能,具备相关档案管理资质的人员,由于对核设施退役所需要的档案管理知识不是充分了解,难以实现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的有效管理。

最后,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现阶段大多数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主要由人工完成。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的档案除了本身的档案,还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图纸、视频、音频资料和实物档案。要实现对上述资料进行长期有效保存离不开高效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

二、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管理对策

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应以核设施退役工程可行性报告、环境研究报告、治理项目设计、安全分析等国家主管部门审批并一致通过的文件作为支撑,再结合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进行核设施退役治理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档案管理原则

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的管理在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应当将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核安全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创建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管理质量保证的子系统,对具体的保障措施,归档计划和相关人员的培训进行明确。在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正式启动时,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将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明确说明并形成规范性的文件,确保档案管理有据可查,有原可溯。

(二)建立匹配的档案管理体系

要根据不同核设施的功能规模、不同污染因素、不同核设施的特点配置适合的核设施退役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部门应与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的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完善的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网络,建立档案管理体制与工作制度。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具有一定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对档案管理也有严格的要求。在工程启动过程中档案管理体系需要涵盖拆卸解体、去污清除、废物管理、核辐射防护、监测测量等具体内容。首先指导各部门对于图纸、文件等档案及时收集到档案管理部门。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了解核设施退役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文件资料,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归档,确保核设施退役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隐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在核设施退役治理时,地下管道和废物储存区域等工程设施,具有一定隐蔽性经常缺少具体的档案记录。在源项调查过程因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得不到详尽的调查,同时在核设施退役治理过程中与之有关退役方案和文件资料较多,所以应强化此类隐蔽工程档案资料搜集与管理并及时归档,尤其是需要测量和现场收集的资料。

(四)整理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

核设施退役治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其中的各系统关系紧密,技术文件等资料可以相互引用和借用。因此设施退役治理档案整理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即项目的立项、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监理及工程验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文件的标识以及它的形成时间判断文件来源。不同阶段的技术文件,需要按照核设施退役治理档案分类进行整理,确保后续档案检索的高效性。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档案分类框架整理档案,结合数字化技术处理确保档案更加规范。

(五)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创建有针对性的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对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说明。对于有图书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类数字档案管理需要建设成可保存、可开发档案管理系统,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数据的搜集、查询、复制以及打印。同时对于实物档案可进行位置追踪,通过信息化技术处理实现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结束语

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档案管理存在于退役治理工程全过程,对工程的有序进行和顺利完成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应当创建统一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档案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核设施管理系统档案管理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实践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印巴“新年礼物”:分享核设施清单
核设施退役产业全球经验探析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低空飞行物防护系统(天盾系统)——我国首个固定基站式核设施低空防护验证示范系统通过验收
核设施退役去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