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下属间距离调适策略探讨

2020-01-18 21:19雷吉平
关键词:胡乔木二者距离

雷吉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中心,湖南 长沙 410100)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从工作集体角度来看是同事关系,从社会关系角度来看是平等关系,从管理层级角度来看是上级与下级关系。这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在领导科学、秘书学以及行政实践等领域经常被人提及。如何处理好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呢?下属与领导之间保持一种伸屈有度的张力很重要,而这种伸屈有度的张力,基于构建和维持领导与下属之间一种美学意义的距离。本文将重点探讨领导与下属之间距离调适的理论与策略。

一、下属与领导间距离调适的影响因素

下属与领导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而维持二者的良性关系,需要调适好二者的距离。下属与领导之间距离的调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领导或者下属的心理因素、领导类型与风格、下属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任务的特征等都会影响下属与领导的距离调适。

(一)下属与领导距离调适受工作关系的制约

从工作方面来看,下属主要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事项,一般涉及综合性、事务性工作,下属需要对领导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力求圆满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领导服好务。领导是决策者,下属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在工作上由于职能不同势必会影响二者的距离,甚至影响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单位的利益。如果把下属与领导的关系比作两个同心圆,领导就处在同心圆的内圆,下属处在同心圆的外圆。领导与下属二者之间在工作目标方面始终是一致的,工作目标就是两个同心圆的圆心。工作任务就是一种推力,推动下属从同心圆的外圆走向和靠近领导这个内圆,形成领导与下属互尊的工作关系。因此,工作关系始终是领导与下属距离调适的重要影响因素,促使下属因为工作关系与领导交流互动,形成以工作目标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关系。如毛主席与秘书胡乔木之间,在工作关系方面处理得非常好,建国后胡乔木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毛泽东就指示以胡乔木的名义发表,这成为了胡乔木的代表作。毛泽东多次称赞胡乔木的理论功底,但胡乔木很尊敬毛主席,从不因为毛主席的夸奖而骄傲自满。毛泽东曾说胡乔木是“一介书生”,胡乔木高官多年,但是他依然书生意气、书生作风,在国家主席前面保持了一个政治秘书应有的角色和担当。

(二)下属与领导距离调适受生活关系的制约

下属应该与领导在工作上因为工作需要形成紧密关系,工作关系是领导与下属之间首要的、第一位的关系,但有时候因为工作关系领导与下属在生活方面也会形成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秘书、司机、后勤等下属工作人员,与领导的生活密切相关,这类下属与领导之间还受到生活关系的制约,需要谨慎处理。下属在与领导交往中,应做到在情感上尊重领导、生活中保持距离、交往上频率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二者良好的生活关系。如毛泽东与他的秘书胡乔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处理得很好,堪称领导与下属距离调适平衡的典范。毛主席与秘书胡乔木在长达20多年的交往中,在生活方面也形成了互相关心体贴的关系。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胡乔木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1961年夏,他向毛泽东请了长期病假并获得批准。毛泽东在复信中说:“你似以迁地疗养为宜,随气候转移,从事游山玩水,专看闲书,不看正书,也不管时事,如此可能好得快些。作一、二、三年休养打算,不要只作几个月打算。如果急于工作,恐又将复发。”[1]这种近乎唠叨的叮嘱,寄寓着领袖对秘书的深切关怀之意。

(三)下属与领导距离调适受个性差异的制约

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都属于外在影响因素,个性差异则是内在影响因素。下属的角色定位、下属自身性格等均会直接影响下属与领导的距离调适。下属需要对上司包容与理解,建立下属与领导之间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互相默契的新型关系,二者在理想、信念、认知方面尽量能做到求同存异,达成共同的心理共识。领导与下属之间要尽量求个性之同,用心交流、用心沟通、用心处事、用心经营,最终利用心理方面优势共同克服外界工作的压力、抵制客观影响二者距离的因素。领导与下属只有真正从心理方面达成默契,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求同存异,做到心理互补,才能使二者的距离达到最佳调适状态。

二、下属与领导间距离调适的一般步骤

领导与下属距离太远产生隔阂,距离太近不利于工作开展,最好的状态可能是领导与下属之间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美学距离。下属与领导间距离调适需要讲究实施步骤:首先,领导与下属工作之初相互熟知;其次,领导与下属工作过程中形成高度的互信关系;再次,领导与下属共同追求进步促进组织发展;最后,领导与下属共享组织发展的成果。

(一)领导与下属工作之初的相互熟知阶段

在工作之初,主要是领导掌握下属的素质、能力等背景,进一步确定下属是否适合,以便在工作中能互相磨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化解矛盾、累积共识。领导与下属不论是职务还是级别,二者都不属于同一条线,但二者要同相处、共做事,必然需要相互熟知,更需要了解彼此的基本情况,知晓彼此的个性特征、工作能力以及行事风格。就如同商业人士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非常了解才能战胜对方一样,下属工作人员也应该根据领导的个性特征、领导风格和专业知识调整相应的工作方法和处事方式,方可相互熟知、相互理解、化解矛盾。这种相互熟知与理解体现在很多方面,如领导在给下属布置任务时,领导应多换位思考;在领导与下属互动组成的工作任务实践中,下属也应多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工作实践中,二者应多沟通、多交流,有情况一起探讨,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困难一起面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化解二者之间的不和谐状态,形成二者良性互动关系。

(二)领导与下属工作过程的高度互信阶段

信任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情绪、个人魅力交互作用的一组心理活动的产物与结果。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互信是良好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形成的重要基础。领导与下属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出于工作原因二者便存在隶属、上下级的特殊关系。领导与下属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求二者之间应相互尊重,而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又要求二者在工作过程中彼此形成互信,使彼此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并达到工作效率的提高。下属在与领导的工作关系中,要相信领导的工作能力,相信领导能够领导好整个组织,相信领导是在为整个组织的整体利益奋斗,而不应该过多怀疑领导。而领导也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信下属有能力完成交办的工作,积极为下属完成工作创造条件。领导与下属通过前期的互相了解和熟知,工作之初的磨合,慢慢形成工作中融洽、默契、配合,最后形成工作过程中彼此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高度互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领导与下属达成一种好的距离调适状态。

(三)领导与下属共同进步促进组织发展阶段

领导与下属同处一个组织,应能相互同心、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达到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尤其凸显团队的协作精神,领导与下属必然要同心协力才能共同完成好工作,实现共同目标。下属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着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多向领导学习,多虚心求教,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领导在做决策之前可以要求下属多去做一些调查研究,多去一线查看实情,必要时可带下属处理工作中一些棘手问题,使下属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多同下属沟通与交流,达到二者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形成下属与领导工作关系中的一种正常距离。下属与领导共同进步不仅可以促进双方身心发展和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进步促进组织的发展。

(四)领导与下属共享组织发展成果阶段

当今社会强调共享理念,具体到某一组织,也应该共同发展、共享成果,领导与下属应该充分发挥合作的潜能,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分享组织发展的成果。这一方面要求下属要甘于做绿叶,不要因为个人利益或虚荣心遮挡红花的绽放。如陪同领导出差不抢领导风头、给领导办事不肆意炫耀自己;又如秘书是领导的重要下属,秘书的一项主要工作是给领导写材料,而一份好的材料绝对是领导与秘书的共同劳动成果,秘书不能好大喜功。但另一方面,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个协调配合、良性互动、和谐相处的过程。领导与下属在工作实践中要能正确分享成果,领导既要尊重下属的劳动,让下属在完成工作任务中有一定的获得感。同时,下属也要能正确看待领导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领导所发挥的决策效力、领导和协调效应,以及所赋予的资源,都是下属实际完成工作的决定要素。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组织的发展是领导与下属共同努力工作完成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实现一个组织的真正发展,因此,领导与下属要能共享组织发展成果,才能真正达成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美学距离。

三、下属与领导间距离调适的创新策略

领导需要对各种重大事项及时决策部署,下属需要执行领导决策而完成一系列繁杂的具体任务,二者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勇于探索和善于总结,努力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维度,把握好下属与领导工作的双向性,掌控好下属与领导之间的心理情感距离。

(一)创新工作理念、方法与维度

创新是组织发展的首要动力,是促进组织跻身同行竞争的重要保障。首先,下属与领导要创新工作理念。打破传统的工作思路,冲破传统的思维束缚。下属在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时,应敢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追求创新。领导也要怀抱创新的理念,以创新的思维布局和推动工作,通过理念的创新与下属达成默契,处理好下属与领导日常交往中的权威关系 。其次,下属与领导要创新工作方法。下属在工作实践中,要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创新方法、寻找创新途径,认真领会领导决策的内涵,并想办法低成本高效率执行好领导的决策。尤其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下属与领导可以充分利用发达的通讯条件,发现二者工作关系中存在的短板,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化解工作上的隔阂心理,消除不良工作心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掌握好现代化办公的特点,尽量运用简单有效的办公软件,精简传统的繁琐程序。如下属在策划组织会议时,可以在党的方针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创新形式,创新会场布置等。最后,下属与领导要创新工作维度。 下属与领导二者的距离可以通过创新维度得到调适,主要包括本职工作与私人关系相契合的理性维度、思想引导与意识形态相契合的价值维度、方针政策理论与实际工作相契合的实践维度。下属与领导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理性处理私人关系,始终遵守公私分明的原则;在价值维度方面树立合作意识,通过领导与下属的合作促成组织利益最大化;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与本组织自身实际相结合,使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二)把握好下属与领导工作的双向性

双向性是保持下属与领导之间工作“最美距离”的润滑剂,只有持续的双向互动,才能在动态中真正调适好二者之间的距离。“下属人员与领导关系的双向性是客观存在的”,[2]若利用好则有利于促进双方尤其是下属人员的素质提升,若利用不好,则会破坏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影响工作。要真正把握好下属与领导工作的双向性,达成二者之间的最美距离,一般要做到三点。首先,下属对领导要遵从而不盲从。下属在工作中要有求异思维,在执行领导决策时尽量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尤其是不盲目执行不合理的决策。其次,下属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属对领导要有敬畏之心,不可以越权行事,下属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为领导服好务。最后,领导与下属之间要能相互理解。领导与下属之间对各自的性格、思维习惯、工作方法都要充分尊重,经过不断的磨合,达到相互理解与适应。

(三)掌控好下属与领导心理情感间距

领导与下属的心理情感间距是调适领导与下属距离的重要间距之一。首先,下属与领导要“立足对方需求,以诚为基础”。[3]28即领导与下属要换位思考,互相尊重,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给对方以表达诉求的机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解决对方的问题;要始终秉持足够的耐心与善意进行沟通,解决双方彼此暂时的冲突或矛盾。其次,下属与领导要“把握关心尺度,以尊为根本”。[3]30领导关心下属,要注意尺度,不要过多地与下属拉家常,当然,也用避免在下属前面过于严肃,甚至以权压人、盛气凌人,对各自的隐私与敏感话题,要尽量避免涉及。下属在与领导交往中,要讲求一定的规矩和原则,不能突破工作纪律的底线,应以尊为根本,发展与领导互信的关系。最后,下属与领导要“扩展沟通形式,以通为目标”。[3]29领导与下属之间距离的调适要做到多沟通,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沟通形式,在沟通中达成彼此了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通”、行动过程中的“通”。

(四)处理好下属与领导日常交往中的权威关系

领导在与下属的交往过程中,既要关心下属,但又要保持权威。“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成员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需要上级对下级表示适当的关心。”[4]作为领导,要多关心下属的困难,理解下属的工作,为其积极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当然,领导在关心爱护下属的同时,也要讲求工作决策管理上的权威性,特别是在工作关系上不能太随便。下属在与领导日常交往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能随便打探领导隐私,不能随便对领导恭维、奉承,更不能向领导行贿,尽量与领导少开玩笑,尽量不单独与领导待在一起,与异性领导交往,更要注意举止得体、文雅。只有下属与领导把握好日常交往中的分寸,处理好日常交往中的权威关系,才能真正构建好领导与下属的最美距离。

猜你喜欢
胡乔木二者距离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算距离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爱的距离
胡乔木与胡绳谈若干历史问题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