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进展

2020-01-18 21:30安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天津30019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稳态

安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天津 300193)

内容提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无神经性系统表征且无其他功能性病变的疾病,疼痛通常毫无预兆地发作且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文章结合MRI手段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具体研究与诊断,深入了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为前期诊断与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MRI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又称痛性抽搐,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突然发作的剧痛为临床表现,通常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多见于女性,常呈单侧发病,以右侧较为多见,通常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是指疼痛发作具体原因不明且毫无预兆的短暂剧烈疼痛,通常会有“扳机点”,主要呈电击样、刀割样、穿刺样疼痛表现形式,疼痛部位多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第Ⅱ、Ⅲ支分布区内,或者第Ⅱ支、第Ⅲ支单独发病,发病时患者表情痛苦面部会出现抽搐,伴随着流泪、流口水等症状,每次以数秒到几分钟不等,后面随着病情的加重越来越剧烈,通常会以周期性发作形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经发作很难自愈,且患者经由病痛长期折磨,精神生理遭受多重打击,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诊断结合阳性体征,包括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及脑神经障碍表现,再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检查诊断。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病因学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病理变化是三叉神经的脱鞘病变,临床普遍认可的成因是血管压迫学说。脑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又被称作三叉神经根进出脑干区,这一区域对于搏动性血管以及扩过性血管特别敏感,易产生微血管压迫,使神经纤维等相互挤压,引起髓鞘的脱失。由此当传递触觉与痛觉的轴突相接触了之后,就会触发原发性三叉神经,引起剧烈疼痛。经由王清等[2]学者的研究,这一点也正好可以解释患者仅仅是由洗脸、刷牙等一个常规动作就会触发“扳机点”引起突发疼痛的原因。针对被认为是主要病因的微血管压迫,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的有效治疗当中,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1]。

还有一些原因学说,例如局部刺激学说,认为是由三叉神经所支配的器官以及组织可能出现了炎症性或外伤性病灶,经由长期慢性刺激而使三叉神经根周围的血管神经发生病变,导致髓鞘病变从而引起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好发部位多位于上颌支与下颌支,但这类患者经常伴随着由于咬合早接触、深覆合深覆盖等引起的咬合系统紊乱症状,而这些不良咬合关系对周围关节造成肌功能障碍,长此以往致使中枢系统紊乱引发三叉神经痛[2]。另一种中枢病因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系统中枢部的脑内核、丘脑、大脑功能障碍而发生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据临床发现单纯疱疹感染可以沿着三叉神经系统入侵颅内,当病毒感染入侵至三叉神经大脑皮层时,就会引起三叉神经痛发作。

2.MRI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MRI又称为自旋成像,通常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即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共振而产生信号,再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经过成像技术构建物体内部的机构图像。简单来说就是物质对发射频率磁场的吸收情况。脑结构影像学主要包括对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基于体素形态学、扩散张量成像等,其中较为常用的是磁共振体层血管成像、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以及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成像序列、梯度回波序列等。脑功能影像学则包括磁共振波谱分析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3]。

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MRTA)是一种可以显示整个三叉神经脑池段立体影像的技术,敏感度在90%~92.4%,特异性在100%。主要是对三维时间飞跃序列(3D-TOF)与多平面重组技术的应用,这也是目前诊断神经血管压迫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同时,经研究发现,MRTA对于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可以预测,通常MRTA检验呈阳性的患者疗效以及预后都要好于MRTA检验呈阴性的患者,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病因的判断以及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面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序列)的图像分辨率、对比度都比较高,还可以消除会对图像造成干扰的伪影,还可以提高神经周围的脑脊液信号,因此可以显示比较细小的动脉与静脉,还能判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神经之间的距离。吴立业等[4]学者的文献资料还指出3D-CISS序列可以很好地分辨出压迫三叉神经的主要动脉,但对于主要静脉的认识会有偏差,因此可以3D-CISS将、MRI、3D-TOF相结合,更加明确血管的性质,还可以提高对原发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4]。

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序列)的空间分辨率对比度效果非常好,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压迫的显示更加清晰,灵敏度在97.2%,特异性是100%,但这种技术对于软组织以及骨组织结构之间的对比度以及脑脊液较少的神经显示效果通常会比较差,但如果将3D-FIESTA与梯度回波序列以及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这三者相联合,就能够满足对脑结构影像成像的细节要求,可以帮助对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正确判断,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也有积极意义[4]。

磁共振波普分析(MRS)可以在三叉神经疾病的早期检测观察到三叉神经区的代谢与生化的变化,对于偏头痛以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对患者脑功能的代谢情况进行评估[5]。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主要是依据一种血氧水平依赖原理,对于任务态以及静息态下的脑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如今任务态的FMRI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当中,用以反映脑内神经活动的变化,静息态下的FMRI也对探究三叉神经痛的中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小结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作为临床常见病常给患者造成精神与生理上极大的折磨,对其发病机制、检查以及诊疗应进行具体分析。MRI技术的应用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效用及意义。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稳态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