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差异化培养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2020-01-18 23:0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课程

丁 亮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2020 年1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强调,2020 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转折性意义的年份,十分关键特殊。教育系统必须牢牢树立起“收官”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好局、开新局。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更加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1]。

面对世界音乐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和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重大变革,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要突破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向情感态度、价值体验、知识技能的综合,向创造性的情感教育转型已势在必行[2][P228]。在教育强国的新背景下,创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势在必行。本文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探索新时期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差异化培养策略。

一、学科基本状况

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现有在校生677 人,分成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 音乐教育专业每年级四个班,合计459 人,音乐表演专业每年级两个班,合计218 人。 在安徽省音乐类专业中,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招生规模及在校生规模均处在全省前列, 且其音乐教育专业2019 年在全省中排名第4,专业发展前景较好。

音乐教育专业有专职教师18 人, 其中高级职称6 人,中级职称7 人,硕士11 人,博士1 人。高水平教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近40%。 年龄结构分配较为适中, 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45 岁以下教师12 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 人,占比63%;35 岁以下教师为3人,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为100%,基本能够适应专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专业。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 人, 其中高级职称1 人,中级职称6 人,硕士13 人,博士2 人。在年龄结构分配上较为年轻化,45 岁以下教师14 人,占比86%,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3 人,占比93%;35 岁以下教师为6 人,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100%, 基本能够适应专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

二、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异同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同

音乐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方向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也就决定了该专业是以音乐学和教育学为主要支撑学科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音乐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各个环节基本能力的训练,并使培养对象具有对音乐事项进行独立分析、研究、讲授等方面的能力。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钢琴、声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合唱与指挥、舞蹈基训、现代教育心理学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等。

音乐表演专业是音乐学科中以实践为主的专业,方向是培养面向文艺表演、演出机构演出、艺术相关培训及策划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设有声乐、器乐、指挥和舞蹈四个专业方向。 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技术、艺术是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正确理解并深刻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才能够在音乐表演中,表现音乐,展示作品的世界[3][P54]。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及掌握深厚的音乐表演理论,了解音乐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同时,要求学生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音乐表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程度的声乐演唱、 器乐演奏、指挥或舞蹈表演的能力;还要能够担任一般音乐活动或演出的策划指导工作,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异同

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同处为:二者在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教育课程和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总课时数上基本一致。

不同处为:音乐教育专业增加了教师教育课程共计二十三个学分, 其中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心理学基础、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学基础、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素养、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汉字书写与板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 在专业教育课程上,音乐教育共计六十二学分,而音乐表演共计八十一学分,且课时分配上也差距较大: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种类多但是学习时长较短, 内容也比较浅显;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种类少但学习时长较多,内容上相对艰深;专业方向课程上,音乐教育为小组3 人上课,且只有4 学期;而音乐表演为1 对1 上课,共有7 学期。

(三)毕业设计考核机制的不同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并需要通过答辩委员会组织的答辩之后,才可以顺利毕业。 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是以毕业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完成毕业设计的。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汇报、总结和提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是巩固学科知识、训练科研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展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平台。 个人毕业音乐会包括演奏、演唱、舞蹈、指挥等舞台表演类型以及音乐创作与制作专场音乐会,具体类别是完全按照学生进校选择的主专业进行分类的。 其评价体系也有一整套规范又严格的标准,核心如下:个人举办一场时间为四十五分钟且是自己主专业的音乐会;在音乐厅演唱或演奏,接受评委专家组和观众的评价;全程背谱,现场考试,录音录像,评委专家组现场打分。 这对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是谁,只要他登上舞台,只要他一看到台下的观众(听众),他的心情都决不会像平时那样平静[4][P402]。 从单独练习到后期联排、彩排、走台、演出以及主持人台词、服装准备、灯光舞美、节目单印制、 人员沟通和调配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和把控舞台的能力有着显著的意义。

三、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

不论是音乐教育还是音乐表演专业,总体思路都是在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水平、素质要求这三个方面上进行培养。

在具体的培养细节上,音乐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能在基础音乐教育领域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和音乐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是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以上培养思路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培养的定位范围比较大;其次,培养目标过多,主次不明,弱化了教育课程的地位;再次,课程目标脱离实际,未能从中小学实际教学需求出发;最后,培养目标的制定忽视了考核机制和学风建设。

因此在制定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时,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并通过邀请本地中小学校长、教师参加座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真实需求,提出了让音乐教育专业更好地突出“地方型”“应用型”和“师范性”的培养理念。首先,明确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首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其次,突出教育课程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增加教师教育类的课程,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及素养;再次,调整相关课程的总体设计。 由之前的强调深度、广度调整为夯实基础,着眼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让学生实践模拟教学中小学学生在学音乐课程,从中发现不足并解决;最后,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从2019 年开始, 学院规定教育实习原则上不允许自主实习,全部由学校统一安排,驻点进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进教室、真真切切地感受课堂。

音乐表演专业旨在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统一、思想道德与专业能力相融合、身体与心理素质相和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中心、文化社团、 艺术学校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指导、管理、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综合近三届毕业生的座谈反馈信息并加以分析后,得出如下问题:第一,培养目标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向性模糊。 学生进校时,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具体培养方向,培养目标也并未使学生明确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专业型人才;第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不仅要参加各类演出,而且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可是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接触过教育类专业基础知识,无法准确、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第三,未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培养目标过分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让学生们了解未来的工作模式,使学生了解、热爱音乐表演事业, 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第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 通过学科的渗透, 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 第三, 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实际出发, 增加学生实习、见习、观摩、采风等实践类型的活动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 使其能快速融入工作环境。

(二)在课程的设置上

在课程的设置上,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教育教学类课时量偏少,课程设置上教育课程主体弱化。 学生学习了很多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缺乏关联性的技能, 其结果就是, 学生虽然有了“多能”——唱歌、跳舞、弹琴、教学等都会一点,但是没有了“一专”——师范性;第二,主专业课课时量过少,课时分配不合理。 只有在第2、3、4 学期有主专业课, 而且音乐教育专业的授课方式为三人一节的小组课, 上课时间较短。 学生进校时, 主专业基础本就较为薄弱, 在校期间学习的总时长又偏少, 每周教师累计授课时间偏短, 导致无法形成长效学习机制,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

为了更好地突出师范专业,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教师这一岗位需要,新版课程设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继续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音乐学院计划开设一系列的教师教育类选修课,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识结构。 其次,对音乐教育专业第5、6、7 学期中的中小学相关课程进行全面调整。 课程由在职一线中小学教师授课, 以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为导向, 教授基本的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知识,研读分析中小学目前采用的教材, 训练学生的表达、教态、板书、课件制作,以满足教师综合技能与考核的要求。高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即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规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基础学会因材施教,才能使音乐教学合理化、科学化[5][P1]。 再次,根据教师从业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这一要求,音乐教育专业针对性地开展了考前辅导及面试讲座, 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水平,为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中小学开展相关教学工作铺平道路。音乐教育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系科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6][P3]。

为了更好地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专业水平,该专业进行了新的课时分配,计划在2020 级正式启用。 目前主专业课程, 课时数上总计为84节,调整后为98 节;在授课形式上,目前,第一学期为整个班级大课, 二到四学期为三人一组的小组课。大班课和小组课的教师目前绝大多数不是同一位教师,大课学生转至小课学习时,因为更换了教师,造成师生之间多次的磨合,产生了不必要的磨合时间。 调整后授课形式不变, 但同一教师直接衔接大、小课学生,减少了教学磨合时间。 第五、六学期由目前三人一组的小组课调整为二人一组的小组课;第七学期因学校统一安排实习,故目前未安排主专业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前八周是在校进行微格教学等活动的,不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因此调整后增加了前八周的专业课,继续按照二人一组的小组课授课。

在课程设置上音乐表演专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方向课占比过高。 目前专业方向课程为166节,25 门专业基础课总课时数占比达到10.2%,授课形式上, 第一到第四学期为二人一组的小组课,五到七学期为一人一组的整节课程,全程都是同一位教师进行指导。 这的确能够系统、 高效地把握学生的动向,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但过于重视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使得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时长被压缩, 导致学生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长远发展;二是忽视了文化课学习。 音乐表演专业专业水平较高,因此该专业考研率也相对较高,但是文化课考试却是本专业学生最大的一道拦路虎,很多专业优秀的学生都是被卡在此处;三是未开设教师教育类相关辅导课程。 由于缺乏学校实习及上讲台的锻炼机会,部分学生无法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使得就业面比较窄,工作单位以琴行、剧团等培训机构或者商业演出公司居多。

对此,音乐表演专业做了积极的谋划:首先,在继续保持专业方向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增加了数十门专业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合理进行“增负”;其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校选修课学分数,积极推动有能力的学生辅修双学位,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和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最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相对较少,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高,因此可以对学生的就业进行细致的分类指导,积极拓宽学生就业面。一方面支持优秀毕业生积极考研并高效配合考研工作,将针对考研学生的精准辅导纳入工作计划;另一方面积极指导有意愿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学习相关课程,错峰安排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上课时间,让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旁听授课,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

四、专业的差异化培养

今年是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差异化培养在音乐学院施行的第三年,一线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两个专业的不同,无论是教材的选择还是课程进度的安排都体现了两个专业的差异化。但是受教育的无意识化和教学惯性影响,且两个专业有部分课程重叠,使得在特定层面上,培养差别不是很明显。这也是下一步音乐学院教学工作重点督改的地方。

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本校发展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学生数量较多的专业,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始终是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音乐表演专业作为年轻专业,师生比例较为富裕,管理起来相对轻松,课程设置目前也比较宽松,应在充分保障本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基础上, 给学生合理增负,增加学生的附加值,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五、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也随着社会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这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秉承差异化培养的理念,理清不同专业不同社会需求,坚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适宜的培养,因材施教, 让创新融入日常教学中。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 反向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学生、 教师要怎么教学生、学生需要学什么。 只有方向正确了,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 广大学生也应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努力学习, 珍惜宝贵的时光, 增加知识储备, 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无论是音乐教育专业还是音乐表演专业,教育工作者都是在培养对祖国、社会有益的人,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正能量影响。每个音乐教师都应自觉坚持艺术审美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方向,同时又充分重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审美过程的特殊性,寻求音乐艺术的感人力量,实现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从而切实地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7][P158]。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