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经类院校开设金融科技本科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2020-01-19 05:22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6期
关键词:金融学广西学院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人才,人才供应是确保金融科技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但由于金融科技兴起的时间较短,国内多数高校尚未设置该专业,对于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处于滞后状态,使得金融科技人才严重的供不应求。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开设金融科技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地方财经类高校来说,人才培养的目标最终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广西财经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着眼点,充分发挥财经院校的人才、科研优势……使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为国家战略实施、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而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方面,潜力巨大。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资本效率,通过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等问题,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金融支持。

(二)地方财经类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

高等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学本身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专业和课程设置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就金融学相关专业的发展来看,科技的发展始终引领推动金融学专业群的演进。早期的商科在计算机发明之后发展为银行科,阿帕网的诞生催生了外汇、保险等专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商业化使得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等专业日益成熟,互联网高潮时期,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专业应运而生。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的应用,使金融科技从研究内容、思维方式、架构组成、信用机制、方法工具等方面对传统金融学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有足够的理由独立设置。

(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的需要

金融科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运营模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金融业发展的模式,商业银行高管认为“未来的银行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的传统岗位逐渐被新兴岗位所替代,与金融科技相关的设计、运营、营销、推广等新生岗位对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科技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素质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成为金融机构的硬件配置。

三、广西财经学院开设金融科技本科专业的可行性

作为广西唯一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广西财经学院承担着为全区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重任。金融类专业现在主要有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数学五个专业,尚未设置金融科技本科专业。从国内其他高校设置金融科技专业的经验来看,广西财经学院已经具备了设置该专业的基本条件。

(一)专业基础。学科专业是一个建设过程,也是积累和成长的过程。金融科技人才既需要涉及到金融学专业知识,也涉及到科技知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广西财经学院下属二级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自2004年开始金融学本科教育,先后于2007年、2010年、2014年增设了保险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等本科专业。目前,金融与保险学院拥有“金融学”和“数量经济学”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广西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等多个个研究基地和育人平台;建设有银行、保险、投资、创业四大实训室,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建设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2门。与金融科技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统计学院成立于2011年,设有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金融数学等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两个学科获校级重点学科,设有数量经济重点实验室、数据挖掘与信息服务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统计与市场调查研究所等11个科学研究机构。学校较早就注重整合各学院的资源,发挥团队优势。金融数学专业即为金融与保险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联合培养专业。这些为金融科技专业的设置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师资队伍。从师资来源看,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高校普遍面临金融科技专任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就广西财经学院而言,金融科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有较好基础:1.近年来学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断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通过对金融或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进行相关交叉课程的培训,他们将成为金融科技相关课程的合格师资。2.与业界长期以来的密切合作可以聘用到相关金融科技专家授课。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从业人员,通过聘请金融科技领域专家加入到金融科技专业的授课,不但可以弥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使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更能符合市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3.重视师资培训。金融与保险学院每年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培训交流,在经费方面给与了充足支持。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金融科技课程相关的培训,可以使其充实到金融科技专业师资队伍中去。4.校内跨学院联合培养具有优势。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还可以考虑由校内金融与保险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联合进行。两个学院在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上就共同组建师资团队,有过联合设置专业的经验。目前,金融与保险学院有专任教师56人,信息与统计学院有158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占比50%以上,能够满足设置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师资需求。

(三)课程体系。作为一所财经类院校,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等学科基础课程,金融类专业则开设有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等核心课程。目前尚未开设金融科技的核心课程如金融科技概论、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区块链会计等,通过引进和培养相关师资,这些课程也能够逐步开设。

四、广西财经学院开设金融科技本科专业的建议

作为一所地方性财经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因地制宜,在金融科技本科专业的建设上,实现如下几个创新,体现区域特色。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前国内设置金融科技专业的学校大多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建共管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推进金融科技专业群建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其原有金融学(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基础上建设金融科技专业。对于广西财经学院来说,应在现有金融类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在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探索适合自身的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课程体系创新。与金融类其他专业相比,金融科技专业对学生的数学、计算机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有必要进行创新,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具体方式可以采取:1.课程置换。对现有金融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课程内容做内容置换。2.课程新增。在现有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增加金融科技内容,选修课则应尽可能涵盖统计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安全、人工智能、智能投顾、区块链金融、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近年来新兴的金融科技业务。3.课时融入。在保持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将金融科技的内容用增加课时的方式融入原有课程。

(三)培养特色创新。1.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注重服务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战略。201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依据方案,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提出要建成一批金融科技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培育一批面向东盟的金融科技骨干企业。因此,广西财经学院在金融科技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注重突出面向东盟的培养特色,将现有东盟金融等特色课程融入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案。2.注重实验室建设。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要适应新产业发展,着力科技应用于金融场景的特点,构建基于新场景的实训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训资源,完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实验项目。3.做好产教融合。金融科技本科专业要加强社会资源利用,通过与金融科技领域优质的行业资源合作,为学生提供与新产业应用对接的实习实战机会,促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金融学科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金融学广西学院
广西贵港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