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与经管专业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0-01-19 06:20曾艳英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课程体系运输

曾艳英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50)

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作为近年来热门就业专业,为更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新环境,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教育必须要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实现教育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课程教育基础水平,保障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始终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为相关专业人才输出提供切实的保障。

一、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

(一) 适应新时期行业发展需求物流运输专业兴起得益于网络消费金融体系构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时代经济发展不仅要从实体经济角度着手,同时也应着眼于经济建设。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物流运输行业时刻面临体系化革新,因此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便成为专业教育的主要方向。而对于经济管理专业而言,经济体系的变革将使行业发展格局发生质的变化,从创新创业角度加强综合型人才培养,是未来阶段高等人才教育的必要举措。

(二)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才教育多元化培养,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新形式。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传统市场结构形态,以专业岗位为主导专业人才培养已然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必须从多元化教育培养角度做好人才教育管理实践。受此影响,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势必要从多元化教育发展角度进行体系强化,优化专业教育管理格局,提升多元化教育实践能力,保障新时期环境下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能朝着更好方向稳步推进。

二、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对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积极影响

(一) 强化高等院校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而现代物流运输专业则对学生岗位工作专业化水平有着严格要求,需要熟练掌握供应链管理及数理统计知识,同时也要能根据对管理信息的核准做好工作方案调整,因此,具有良好观察力及协调能力是对物流运输专业学生基本要求。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推广,则充分满足这一教育需求,通过强化专业学生对岗位创业的认识,培养学生专业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根据岗位需求做好自我完善。对于经济管理专业而言,数据计算及财务核算,是其主要课程内容,运用创业思维优化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敏锐商业观察力,帮助学生更好从专业岗位提高专业能力。

(二) 拓宽高等人才培养就业从业范围随着网络消费金融体系发展,物流运输专业在一段时间内岗位就业难度相对较低,扩展了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空间。而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日趋完善,使现有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对人才市场需求量逐渐降低,基于高品质教育提升专业人才就业范围,成为现代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此外,新兴行业发展的崛起,也为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教育提供更多岗位选择,拓展专业人才教育范围,培养学生踏足新兴行业的能力,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要求。

三、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面临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资源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是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师资力量层面。我国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教育,大部分是面向专业岗位培养进行教育规划,未能从创业发展角度开展教育实践,导致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对创业发展内容了解并不深入。其次,教育创新能力的匮缺。当前,我国各地区院校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教育形式主体结构大致相同,在教育模式上也有着一定共通性,导致教师及院校有关部门,对专业教育缺乏创新能力,长期依赖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培养,无法切实通过教育创新提高专业教育综合水平。最后,专业教育创业资源匮乏。创新创业势必要通过教育实践强化学生专业能力,而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创业所需资源内容较多,高校自身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资源帮助,使现阶段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无法从根本上发挥其教育优势。

(二) 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兴起,提升了人才专业化水平的培养。但由于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应用时间较短,各地区高校所积累专业教育经验不足,在课程设计上无法与创新创业发展教育内容形成充分契合,进一步增加创新创业教育难度。对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而言,不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及教育经验的不足,将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实践上能力大打折扣,其目标教育也将偏离预期目标规划,无法切实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供有利保障。因此,未来阶段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必须要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保证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能在良好教育管理模式下,科学地开展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

(三)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划布局缺乏合理性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教育培养工作,高校不仅要从教育结构上调整传统课程内容行,同时,也要围绕专业特点做好深度教育优化。例如,物流运输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尽可能增加对经济法、企业战略等方面课程的教学比重,使物流运输专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习,适应实践岗位。事实上,我国现行物理运输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充分从以上角度对课程进行调整,多数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仅采用增加课程数量方式实现教育目的,在增加专业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破坏良好物流运输专业教育培养生态,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在物流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育实践形成一定阻碍。

四、新时期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 建立信息化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实践平台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主要用于针对不同专业创新创业需求提供信息教育资源支持。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群内容虽然有着一定共同点,但其教育结构及教育培养方向仍有差别,利用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资源引导,可以从专业特点上满足各类专业内容需求,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性。一方面,保证各专业之间能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内容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创新创业专业教育的推进,创造有利基础条件。除此之外,信息化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可有效利用教育条件及教育环境,提高专业教育培养的灵活性。

(二)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人才培养合作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人才培养合作,本质是通过教育协作为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提供足够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帮助,利用高校、企业及教育机构间互利互惠实现对教育资源有效平衡。例如,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培养及定向人才输出,而企业则可利用自身创业优势,为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环境,必要时,亦可利用资金支持为其提供进一步帮助,使高校与企业之间能形成良性人才教育培养循环,确保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在充足教育资源支持与帮助下积极开展。

(三) 完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应用体系完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应用体系,是从教育培养协作维度对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能力进行提升。传统形式教育管理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条件下,势必无法发挥良好管理效果。为保障教育质量,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完善优化。一是从教育体系上对教育管理内容进行整合,改变传统单元性教育管理布局,通过对专业教育模式及教育结构的调整,创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使物流运输与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能向创业实践角度倾向;二是从教育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在主要课程教育管理上,利用教育创新使专业学生对创业学习有新的理解,帮助物流运输及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实践。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课程体系运输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