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财会监督对策研究*

2020-01-19 15:44振,李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保值财会发电

王 振,李 静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电力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99)

一、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财会监督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是要确保国有资产实物形态的安全完整、价值形态的真实并保证二者一致。[1]国有企业依法管理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义务,其中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在国有企业总资产中的占比较高,所以确保固定资产保全保值可以有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国有企业管理中,财会监督是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是巩固我国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要求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定要搞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期待和新要求,强调国有企业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2]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顶梁柱”作用,就必须加强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保全保值,这是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基础和必然选择。

(二)加强财会监督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使用效率

财会监督是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是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强化财会监督可以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如果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会监督重视程度不够,会给国有企业带来监督漏洞,一些不法分子便会通过钻空子等行为来损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因此,财会监督对于企业合理规范配置使用固定资产、约束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意义重大。

(三)加强财会监督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国家突出市场对资源的调节和配置作用。通过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财会监督,可以准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技术状态,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使管理者能够快速根据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的情况,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对内部经营环境作出更准确的研判、对市场作出更合理的决策反应,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产损失,促进国有资产长期保值增值,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中国有发电企业是国有企业中的特殊重资产行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比超过80%。因此研究国有发电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财会监督,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管理的特点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管理具有复杂性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额巨大。以国有发电企业为例,国有发电企业电力生产系统结构十分复杂,一个完整的电力生产系统包含“机、炉、电、热、燃、化、灰、脱硫脱氮”等数十个子系统,所以固定资产品种数以万计,数量庞大、价值较高。电力企业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生产经营,因此需要经常性地对所属电力生产系统进行维护和修理。为了降低发电成本、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还要对电力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这一系列的生产行为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不停的增减变化。国有发电企业只是国有企业的一部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需要管理的项目非常复杂。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管理具有动态性

企业需要不停地运转才能产生效益,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国家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更需要通过生产、经营和管理以提高效益。以国有发电企业为例,一个发电企业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购置、使用、修理、改造、报废和处置等环节,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固定资产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分属于不同的管理层级,企业管理架构的改变必然导致被管理对象的管理权限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转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例外。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随着技术进步、市场约束等条件的变化,固定资产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内涵价值也会随之此消彼长,由此可见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管理具有长期性

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销售中,需要使用、维护和报废各种固定资产,因此对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管理具有长期性。以国有发电企业为例,一个发电企业从项目建设开始到竣工投产,历经多次维修改造,直至服役期满,这期间大约需要30年。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各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发电设备、辅助设备、检修设备、工器具以及各种运输设备,都要按照相关的管理标准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4]这种对国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也是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过程,它和企业的生产周期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财会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某些企业财会监督与固定资产保全保值标准未能有效衔接

国有企业的财会监督标准如果与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标准不统一,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不能如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全貌和细节,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则得不到有效保全。如某些发电企业使用修理费采购了某项固定资产的辅助设备,从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角度来看,应当谨慎核算这台使用修理费购买的辅助设备,并合理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内涵价值的变化。但是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发电企业核算会计的通常做法是将已经发生的修理费“一次性摊销”,[5]而不对固定资产卡片做任何处理。在这种核算模式下,这台新购入的辅助设备的价值信息就不能如实地反映在固定资产卡片上,企业对固定资产保值的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二)某些企业财会监督未能有效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不到位,就会使账面固定资产与实物资产不能严格相符,也就是说会计账面记载的固定资产内容与生产现场的实物资产不能“一一对应”。概括性的账面信息,会导致企业存续期间不能有效保全固定资产。例如,在发电企业建设项目竣工之后,固定资产达到了可使用状态,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竣工决算报告》转增账面固定资产价值。在“转固”的过程中,如果《企业竣工决算报告》不细致、不能完全反映企业建设成果,就会出现按照“项目名称”转增固定资产的现象。用“项目名称”作为固定资产卡片中设备的名称,导致固定资产卡片只记录了关键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等内容,而未能记录全部设备的信息,造成固定资产卡片记录的资产信息少于生产现场的实物资产。因此如果财会监督不到位,那么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难以保全。

(三)某些企业财会监督未能有效保障固定资产价值的一致性

某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未能向生产环节有效延伸,导致会计记录与生产现场的经济行为脱节,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及时真实反映生产现场的实物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保值存在风险。企业的财务部门往往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安装、调试和运行,却忽略存量资产的报废和处置,这就容易造成会计记录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现场实物资产的数量价值。例如,某发电企业技术改造、修缮修理过程中拆除了部分设备,但是生产部门在拆除设备之后没有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以致财务部门无法掌握生产现场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这就出现了“固定资产已经拆除、账面价值依然存在”的现象,导致发电企业“资产年年更新,就是不见价值减少”,久而久之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四)某些企业的固定资产游离于财会监督之外

如果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不到位,就会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财会监督之外,即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掌握在生产部门手中,由于脱离了财会监督的范围,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保全保值管理始终存在隐患。比如某些发电企业采购固定资产,原本应该按照企业固定资产采购流程操作业务,业务部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在固定资产采购业务中通过选择不同的流程屏蔽财会监督,就会导致财会监督失去监督效用。另外,发电企业在相关生产部门、班组之间调拨存量固定资产、转移固定资产管理权限的过程中,如果绕开财会监督,导致部分固定资产的历史信息记录不完整,就会给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管理带来风险。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内控机制、固化业务流程,确保财会监督“不失位”,是保证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财会监督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的员工应当树立财会监督意识

国有企业所有员工都要肩负起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每个管理层级、所有员工都应当树立财会监督意识,自觉接受财会监督,提高将企业所有经济行为纳入财会监督的自觉性。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每个员工都肩负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责任和义务。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履职尽责,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确保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到位。会计人员需要严守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做好固定资产价值的管理与记录,切实履行财会监督职责。生产管理人员需要遵守财经纪律,切实履行好实物资产的保管工作,做好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二)增强财会监督协同效能

实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要倡导财会监督协同,让财会监督覆盖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所有关键环节,多方发力,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目标。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和处置等经济行为,设立以固定资产保全保值为目标的管理标准,配置完善、操作性强的业务流程,突出财会监督的约束和指导,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行为全部纳入财会监督的范围。其次,增强生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技能。加大培训力度,要让员工懂得在固定资产保全保值工作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提高协同管理的能力。再次,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技能,还要充分了解生产知识,如对于某些不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的修理项目,为了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物状况和价值信息,应当将修理过程中更新的设备信息体现在固定资产卡片的辅助记录中,实现严格意义上的“账实相符”,这样才能充分履行财会监督职能,促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

(三)切实发挥财会监督预算管控职能

实施国有企业预算管控是财会监督的有效抓手,通过提高固定资产预算的编报水平,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预算,深入分析固定资产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现固定资产保全保值。新时代,发挥预算管控职能应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国内某大型电力企业集团主持开发的《基建财务内控信息系统》,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验收,在集团公司内部推广使用。该系统以强化概算管控为核心实现了财会监督的前移和过程控制,基建项目竣工之后可以迅速完成《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确保生产现场实物资产与固定资产卡片的“一一对应”,真正实现“账实相符”,这就为将来项目运营期的财会监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固定资产保全保值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财会监督闭环管理

财会监督应当介入国有企业“计划、实施、控制、分析、反馈”每个管理环节,植入生产的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的经济行为,形成财会监督闭环管理,促进固定资产保全保值。一是生产部门要主动配合财会监督。无论是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还是修理项目,只要项目完成立项,生产部门就应当编制项目《拟建设、购置固定资产明细单》和《拆除、报废固定资产计划》并报送财务部门,将财会监督从业务的源头抓起,扎实做好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前期工作。二是财务部门依规完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项目竣工后,会计人员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竣工决算报告》,准确地核算设备费、材料费、工程费和其他费用,按照设备的价值合理分摊材料费、工程费和其他费用,最终形成新建固定资产价值。这是扎实做好固定资产保全保值的关键环节,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日后真实反映实物资产的真实数量和价值。三是财务部门要与生产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项目建设期间以及竣工之后,生产部门应当及时向财务部门报告固定资产拆除、报废情况,并按照企业资产管理标准办理报废手续,主动接受财会监督。财务部门应当逐一清查已被拆除的固定资产,并从账面上确认并减少已拆除固定资产的价值。[6]保证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保持一致,这是财会监督能否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重点环节。四是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设备名称建立详实的固定资产卡片,以固定资产卡片与生产现场实物资产“一一对应”为标准,细致深入地完成固定资产建档立卡工作,为日后做好财会监督、促进固定资产保全保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引入外部财会监督

“根据企业契约理论,会计人员只是企业生产者之一,它得到合同规定的固定工资并接受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只能是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下对其他生产者执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不可能监督单位负责人执行或认定的经济活动”。[7]为了对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督,应引入外部财会监督,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定期审查, 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避免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保障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资产价值的一致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者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 定期抽查一定数量的审计报告,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严肃纪律、客观公正,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保全保值。

(六)大力推广财务集中管控模式

在国有企业推广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财会监督的效能。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属于外部财会监督的范畴,因为这是来自上级的财会监督,而不是企业内部的财会监督。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由于财会监督的主体与被监督者从属于同一控制方,所以这又是一种改良了的内部财会监督模式。如果在国有企业中推广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分歧,实现委托代理关系协调运行”。[8]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由于财务集中管控是来自国有企业上级的财会监督,可以更经济地开展财会监督工作,节约监督成本,而且实施财会监督的一方熟悉被监督者的资产状况和生产经营特点,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开展财会监督工作。

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9]由此可见,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财会监督,促进固定资产保全保值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猜你喜欢
保值财会发电
“发电”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柠檬亦能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二手车保值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