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材料作文导写

2020-01-20 03:06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钢琴时代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远方,如诗似画,令人神往。那里繁花似锦,是目的,是终点。那里风景如画,是乐园,是天堂。远方总是诗意的所在,心灵的归宿。有人终其一生,在浑浑噩噩中抱憾;有人素履以往,在寻寻觅觅中抵达。

关于“远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者回忆?请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们先思考“远方”指的是什么。远方,可以是梦幻的美景、深厚的人文历史,也可以是理想信念、家国天下。远方,是和当下的现实相区分的,“那里风景如画,是乐园,是天堂。远方总是诗意的所在,心灵的归宿”。纵观近几年的作文命题,多指向青年人自我的精神成长,指向对时代社会的关注,涉及审美意趣、世界观照、价值选择等。文章是个体参与生活、融入时代的回音,所以对“远方”的思考,要有对自我与社会、个体与时代关系的思考。

所以,拼搏当下,心怀梦想,是小我的远方;满腔抱负,肩担责任,是大我的远方。可正面立论,可反面批驳;可写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叠合,可写抵达“远方”的素质能力,品格涵养;可特写个体感悟,可聚焦群像。

远方不远 未来已来

◎鲁红梅

天地逆旅,站在空间的原点,目之不及之处,尽可称为远方;光阴过客,不可预见的未来,余生皆在远方。远方因未知而神秘,因可期而可爱。

远方不远,只要静观小“我”。《所有闪耀的东西》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代人面临的最深刻也是最艰难的问题,不是我们明知正确行动的轨迹,却无法遵循那个轨迹,而是我们似乎经常就不知,一个好生活的标准是什么。”好生活不一定就在远方,静心观“我”,方能窥知;迷失于无穷物欲,我们将无所适从。也曾流浪在霓虹灯下,却又绽放于桃源之中,李子柒身着传统服饰,在林间汲水,在灶前忙碌,应时应季而作,她以柔而不屈、强而不刚的原生力量,把中国的烟火味道和文化气息传递到了远方。潜心才能成功,专注才能抵达。从一匹素布到印花衣裳,有她一点一滴的锤炼,从回归田园到慢慢拔尖,是她静谧致远的转身。

未来已来,远方与我相关。岁月不老,青春不朽。少年生逢其时,未来重任在肩。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相关。这是鲁迅思想和人格的鲜活标记,也是他作为民族斗士与一般文人的根本分野。纵观中国文学史,追溯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独善其身的风骨固然值得赞赏,兼济远方的情怀更是令人动容:苏州隐士的抱香死,汨罗江畔的心之所善,岳阳楼上的先忧后乐,大唐北漠的楼兰誓言……千百年过去了,时代的舞台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热血担当。今年岁初,疫情肆虐。广大医务工作者以铿锵的回答、深深的勒痕、疲惫的身影、无畏的牺牲奏响青春之歌,点亮希望的远方。

远方不远,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哈罗德·罗森堡在《荒漠之死》中说:“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重任,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人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心系家国远方;未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们到达至美远方。远方不止于小我的愿景,更有民族复兴的宏图,更有时代崭新的画卷。

怎样才是最美的青春?什么才是最美的远方?代际传递的使命担当,已化为最美的注脚。远方不远,未来已来。

点评

远方不远,未来已来。本文站在时代的视角眺望“远方”,先写“远方不远,只要静观小‘我”。个体的远方,需要静观我心,才能明白远方的方向,以李子柒的坚守乡土方圆而拥有辽阔远方的例子展开诗化论证,非常贴切。后写“未来已来,远方与我相关”,枚举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古往今来求索远方的仁人志士,集体群像,尤其写以疫情期间新一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指向代际传承的“远方”精神。两处名言的引用非常贴切,尤其两个分论点之后的论证段落,引用罗森堡的句子,使得文章的立意更有时代意义,更加高远也更深一层。“什么才是最美的远方?代际传递的使命担当,已化为最美的注脚。”结尾收束有力,掷地有声。

智圆行方 始能致远

◎杨宁奕

当我们为缤纷万物所吸引,当我们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感动,当我们想象着“诗与远方”,美好的憧憬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却少有人叩问心灵:我们凭什么走天下?一股豪气有时太过冲动,一腔热血总嫌不够完满。那么,你凭什么去远方?

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胸有志向,智慧广博;品正行方,始能致远。

智圆行方,在不完满的人生中砥礪志气,眺望远方。“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人总是生而不完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人刻意遮掩,小心翼翼,苟且活着;有人勇敢面对,更新迭代,超越自我。于是,有人在提心吊胆中了却此生,有人跬步不辍攀上高峰。以半个肢体开启远方的郭少宇,儿时的好奇心带走了他半边身体的知觉,高压电致残了他的右臂和右腿,残缺的身体却唤醒了他的意志。他安上义肢,在跑步机上奔跑,在沙滩上奔跑,在雪山下奔跑。一条胳膊,一条腿,一蹦一跳登顶华山。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他到达了更加辽阔的远方。生命的残缺,也能照亮未来。郭少宇还将成立少宇训练营,带领更多迷茫的或者残疾的孩子眺望和找寻人生的远方。

智圆行方,在不平坦的路途中周备智慧,行方致远。只有历经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殷承宗是《黄河钢琴协奏曲》无可争议的首席演奏家。在双手摸不到键盘的艰难年代,他在煎熬中生出智慧,历练自己从一个演奏家向作曲家转换,“洋为中用”,从钢琴伴唱《红灯记》到《黄河钢琴协奏曲》,这种将中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的全新方式,为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开辟了前所未有道路。殷老先生的这部《黄河钢琴协奏曲》,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经典,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这首曲子响起,多少爱国志士便会瞬时热泪盈眶。音乐有如人生,从激昂壮阔、深沉哀苦,到悲愤交加、大气辉煌,旋律的变奏与协奏,与坎坷一生、智圆行方的殷先生何其相似,音乐就是他致力的远方。

远方寄存信仰,远方孕育希望。当我们以有限行走于无垠的空间和时间,远方在何方?你凭什么去远方?智圆行方,始能致远。愿四方尽收你囊中,而你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05班学生】

老师点评

本文开篇紧扣“远方”,提出问题“凭什么去远方”,指向至远方的条件和方法论,又以老子的名言导入以“智圆行方”总领的两个分论点,骊行展开论证。“智圆行方,在不完满的人生中砥砺志气,眺望远方”,第一个分论点偏重身有残缺、人生抱憾,但仍需心怀远方,有所超越;“智圆行方,在不平坦的路途中周备智慧,行方致远”,第二个分论点偏重身处逆境、足陷坎坷,尤需心怀远方,放出异彩。郭少宇和殷承宗的例子不落俗套,论证有力。前者的远方是个体的自我超越,令人心生敬意;后者的远方则有了更深的意境,一曲激荡人心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有创新融合、民族基因,而更打动人心。

全文整散有致,首尾圆合,层次分明,论证有力。

猜你喜欢
钢琴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纸钢琴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