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思变

2020-01-22 14:40初志伟
商周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顶格问政德州

初志伟

良好的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当下山东要高质量发展,就要高标准要求。

“这么差的营商环境,大家还有什么脸面去招商引资?”

这是7月9日,《问政山东》节目问政德州,德州市长杨洪涛的现场检讨。

这不是德州第一次曝出问题,2018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德州知名民营企业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用公开信状告当时德州主要领导新官不理旧账,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这也不是山东企业家第一次“民告官”,也不是《问政山东》第一次曝光营商环境的问题,这个最初由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主推的节目自2019年开播以来,曝光了山东营商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

山东的营商环境是到了深入优化的时候了。

问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感受最深刻。

香港山东商会联合总会会长王殿杰在接受《大众日报》采访时透露,“政府不守信用、出爾反尔”是商会中企业家认为山东“最恶劣的问题”。

政府不守信用,承诺的补贴不落实;政府政策的反复,企业的规划不得不重做,前期投入打水漂,导致企业很被动,政府的信用与形象也大打折扣。背后反映的是政府主要领导缺乏诚信和契约精神,人治大于法治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对广大企业家来说,接触主要领导的机会比较少,平时打交道的主要还是基层办事人员。

7月23日问政聊城,基层问题令聊城市长李长萍“觉得很汗颜”:“这确实暴露出基层的问题……基层工作人员营商环境(服务)上还欠缺、不作为,没有从企业出发,没有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帮。”

吴思在其著作《血酬定律》中借由“小吏”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合法伤害权”的概念:合法地制造麻烦或为害他人,这个权力是值钱的,也确实不断地卖着大价钱。

对企业“合法伤害”的背后反映了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足,当官的意识太强,很难做到换位思考,真正去解决问题。

山东人喜欢吃公家饭,人才挤破头进入体制内,退而求其次,向国企、民企、中小微企业分流。按理说,政府应该延揽了最多的优秀人才,可是人才进入体制多是为了追求稳定,很少主动进取,思想僵化守旧,不敢担当作为,做事就四平八稳,效率低下。企业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成长起来。

刘家义就如何改善营商环境批示过的“凤岐现象”是个很好的例子。

2016年,大众网以《凤岐茶社受邀闯乌镇这一年山东创服模式在异乡生根开花》为题进行了报道,仿佛是山东对外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模式输出。

实际上,凤岐茶社在山东因为水电网暖问题与有关部门产生过分岐,远走乌镇,但其在乌镇如鱼得水,并发展壮大。山东各地领导又纷纷赶赴乌镇,去学习“凤岐模式”,同时对山东营商环境进行反思。

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即便凤岐茶社没有走,留在山东也很难取得现在的成绩。在这样一个温吞的环境里,山东还有多少像凤岐茶社一样的本土企业,活力匮乏,或被埋没,或远走他乡,确实值得好好审视。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土企业灯下黑。最后,招来的企业被关门打狗,本土企业墙里开花墙外香。山东在“双招双引”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对本土企业的扶持与倚重。

去年7月,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官方微信“东岳客”发布了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籍经济学家李继凯的文章,作者认为,山东“不是招商引资难了,而是本地资源荒了:一门心思盯外商,千方百计引外资,而本地诸多资源废弃了、闲置了、低效了,忽视本地资源、看不到本地优势、用不好本地要素,招外商更要强内商,引外资更要用内资才是经济振兴真路。”

官本位思想是山东政商关系的一大症结。

一方面,政府离企业家太远。庭院深深深几许,审批流程走太多。另一方面,山东的企业家又和政府走得“太近”。盘根错节的关系之下,往往不是靠市场因素来驱动。马云形容政商关系有一句流传比较广的话,“要跟政府谈恋爱但不要嫁给他们。”后面还有一句“永远不跟政府做交易,我想这是因为我相信市场。”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营商环境?

任正非给过答案:低成本、法治、不干预。

“少一些行政管理,多一些市场调节。”是很多企业家的呼声,政府要相信企业、相信市场。

在山东,企业的“婆婆”太多。婆婆爱指手画脚挑毛病,儿媳妇就低眉顺眼,放不开手脚。

于是,“店小二”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新定位,政府用“店小二精神”去服务企业,改善营商环境。

青岛由市委书记带队,“顶格出动”,对企业家“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去摸清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是一种“店小二”精神,但是目前获得顶格待遇的往往是头部企业,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做到亲力亲为。

如湖北省委书记应勇所说,“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政策固然好,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才能雨露均沾,真正成长为热带雨林。思变

山东一直在思变。

今年5月,山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一共18条,对应的就是山东营商环境存在的18类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打通企业难点堵点痛点,精准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透明稳定的政策环境四大方面。

近些年,山东多地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多名官员因“损害营商环境”落马,除了利用职务之便向企业违规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外,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力也容易被约谈、诫勉谈话处理或者遭受警告处分。

在网络上涉及到营商环境的文章,评论区往往比正文更精彩,大家纷纷留言现身说法,还是以吐槽为主。应该反思一下,这么多改善营商环境的方案是否解决了企业家真正关心的痛点问题,方案的落实是否不尽如人意?

问政德州就是一个缩影。让德州市长发火的是一件小事,个体户跑了四趟没办出营业执照。德州市政府并非不作为,德州市政府明刚下发了文件《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推进“一件事一链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开了动员会,市长要求相关领导都要去办事大厅走一走、看一看。结果,还是照旧。如果不是《问政山东》的曝光,一定以为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这位个体户的遭遇并非偶然个例,它形象生动地现身说法,指出了为什么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都有了,营商环境还是不行。

山东媒体对类似案例有过多次报道。江浙地区积极改革落后新时代的政策,山东还总是抱残守缺,以二三十年前的法规条例来处理当下出现的新问题。一些地方推行“一次办好”改革,七分是因为上级有考核,二分是因为涉及本部门利益,只有一分是为了方便群众。

群众只占一分,这种营商环境骨子里会好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前十名没有山东的城市。由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牵头完成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里,山东省位列第9,这与山东的经济地位、区位优势条件等极不相称。

现在招商引资,土地、税费等各种优惠政策已经不是企业家考虑的主要问题,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为招商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山东也不是没有优势,济南的“扫楼”式招商,威海拆散打印机,引来亿元产业链,都展现了山东实在、肯吃苦、下硬功夫的招商形象。

良好的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当下山东要高质量发展,就要高标准要求。让民营经济迈开大步,成为追赶超越的重要力量。跑得快都有可能被超越,何况慢一步。

猜你喜欢
顶格问政德州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吴江区 用“顶格”标准守住安全底线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融合提升促发展 顶格严管护平安
——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工作侧记
你能顶格申购吗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