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的糖尿病

2020-01-25 16:19车翀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血糖鸡肉胰岛素

车翀

朱大龙

朱大龙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任大内科主任。擅长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与治疗,肥胖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及脑垂体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李玉秀

李玉秀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上午

〇 熟悉的陌生人

几乎没有人对糖尿病是陌生的,因为近年来糖尿病早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糖尿病的成人患者数量已远超4亿人,并且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逐年攀升。但是常见与熟悉却并不意味着足够多的了解,糖尿病也许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大部分人对糖尿病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血糖异常升高的层面,确实,空腹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但是,糖尿病却远不止于此。

〇 糖尿病+癌症=令人畏惧的组合

血糖的升高看起来和癌症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朱大龙主任告诉我们,高血糖只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糖尿病的实质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糖类代谢。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能够有效地反映人体在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的检验指标,若糖化血红蛋白>9%则说明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不幸的是,科研成果表明癌症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呈线性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癌症风险就会增加约18%。

所以在血糖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包括胰腺癌、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等人体各个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案例:

62岁的韩叔叔,在2000年第一次发现高血糖症状,当时他的空腹血糖值约为15毫摩尔/升,而在半个月前的一次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的空腹血糖竟高达27毫摩尔/升!韩叔叔告诉医生,在这20年间他打过胰岛素,也吃过降糖药,因为容易忘记吃药,在2015年他的血糖水平也曾像这样一度升高到大于20毫摩尔/升,后来他便出现了视力下降,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都侵袭了他的双眼,迫不得已,韩叔叔接受了手术治疗才得以保住一双眼睛。这次发现血糖再次明显升高后,韩叔叔到医院进行了肿瘤标记物的筛查,结果肠道肿瘤标志物(CEA)的数值是6.49,参考值≤5,是偏高的。

朱主任建议韩叔叔做一些肠道方面的检查,包括便常规是否有潜血,可能还要做肠镜来确认是否有肿瘤。

在一线临床工作中,北京协和医院的李玉秀主任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她发现糖尿病和肿瘤发生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患肿瘤的机会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以上。而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专家们发现了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原来,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作为营养基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此外,长期的血糖增高可能导致细胞呼吸发生障碍,无氧酵解增加,通过糖酵解的增强,充分代偿呼吸酶系统的损伤,从而使正常细胞变为肿瘤细胞。

李主任还告诉我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目前已经证实,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胰岛素是人和动物体内一种主要的合成代谢激素,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并调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肪的代谢,与恶性肿瘤关系极为密切。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方面的效能下降,导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过量的胰岛素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肠道胞增殖,最终诱发肿瘤。

糖尿病饮食技巧一

为了避免高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在打针和吃药的同时,食疗也尤为重要。朱主任建议中老年人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特别是富含维生素D、硒、铜的食物,因为这几種元素的缺乏都有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朱主任强调,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水平及微量元素缺乏都会刺激癌症细胞的生长,所以应合理搭配每日膳食,并在控制饮食的同时加强锻炼,强身健体,未病先防。

● 控糖饮食——莴笋拌苦瓜

【食材】苦瓜、莴笋、盐、酱油。

【做法】将苦瓜、莴笋洗净后去皮,切为小块或细条;处理好后将二者凉水下锅焯水后捞出,加入少许盐、酱油等调味料,按个人口味调味拌匀后即可食用。

李主任提醒,苦瓜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食品,莴笋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素、尼克酸,还可以激活胰岛素的活性,避免出现代偿性的胰岛素抵抗。苦瓜凉水下锅焯水可去苦味,莴笋切好后凉水下锅可去腥味。

〇 隐匿的并发症:非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还不只癌症,其多种慢性并发症更是令人胆战心惊。朱主任用“危机四伏”来形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因为除了我们熟知的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肾病等,还有许多并发症是不被大众熟知的,但其后果却是同样可怕。

有些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患者便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从而导致非自主神经出现了隐匿性的缓慢病变,而一旦由量变变成质变,非自主神经的病变便足以影响我们的心脏健康,影响尤其之重的便是心脏的传导系统,一旦心脏电生理的正常传导通路被破坏,那么便有可能出现房颤、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突然死亡。

除了心脏,糖尿病还会影响颅内血管,这也与非自主神经病变有关。李主任告诉我们,非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脑卒中与普通脑卒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影响的并不是承载着重要供血功能的大血管,而是大血管的走行分支——比较细小的微血管,它会引起颅内微血管收缩功能的障碍,加重大血管并发症以及本身引起微循环的改变。古语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微血管病变也是如此,一根两根的微血管病变完全不足挂齿,但是一大片的微血管病变便有可能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或微梗死的发生,后果亦十分严重。

糖尿病患者發生脑卒中的平均年龄相较于普通脑卒中患者下降了5~10岁,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甚至还有可能在确诊糖尿病不久之后便发生脑卒中,即诊断糖尿病就有腔隙性脑梗死。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时,症状往往也比普通脑卒中患者更加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治疗起来比非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难度更大,如果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那么对患者来说都是风险更高。

糖尿病饮食技巧二

在早期,通过血糖的控制有机会逆转并发症,但这里所说的“控制”不单单是指血糖控制,而是需要综合控制,让β细胞从休眠状态进入有活性的状态,帮助人体控糖。所以朱主任建议我们,应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改善饮食,避免患上糖尿病;确诊糖尿病后要坚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避免血糖波动,血糖波动太厉害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所以为了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在饮食方面就应该以清淡为主,新鲜的蔬菜就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 西葫芦鸡蛋饼

【食材】西葫芦半根、鸡蛋6个(或奶油)、黑胡椒、盐。

【做法】

1.将半根西葫芦用刨丝器刨成丝儿;

2.打入6个鸡蛋(如果鸡蛋想少放就需要加入少许动物奶油),搅拌均匀成糊;

3.再加入少许黑胡椒粉、盐;

4.锅加热后加入少许油,热锅凉油下入搅拌好的糊,开中火慢慢煎熟;

5.待一面成形后翻面煎熟即可出锅。

西葫芦中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且低糖、低热量、低脂肪,能够增强胰岛素活性,调节糖类代谢,对软化全身血管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都很有帮助。

● 香菇板栗烧鸡块

【食材】鸡腿肉、香菇、板栗、葱、姜、蒜、生抽酱油、老抽酱油、醋、盐、糖。

【做法】

1.将板栗煸炒出金黄的焦壳后加入香菇翻炒均匀,盛出备用。

2.为了让鸡肉更入味,用刀根部均匀戳刺鸡肉表面,再在鸡肉上改十字花刀后将鸡肉切块儿。

3.将鸡肉放入锅中煸炒至鸡肉中的油脂析出,将油脂盛出以进一步降低鸡肉当中的脂肪含量。

4.将葱、姜、蒜、香菇、板栗等依次下锅,最后放入生抽、老抽、醋、盐、糖调味,炖煮七八分钟即可出锅食用。

〇 科学预防糖尿病

当前,除了部分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病因已经被明确,绝大多数糖尿病的病因均尚不明确。但是,临床医学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长期饮食不节制和缺乏运动带来的肥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或姿态导致的慢性的、持续性、低强度的炎性状态,以及胰岛功能受损导致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等都是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另外,女性妊娠、年龄增长以及饮食结构失衡带来的微量元素长期缺乏也都有可能成为糖尿病的隐患。

因此,想要降低自己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是科学之路。

李主任建议:

1.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尽量避免突击性的工作或学习。

2.每日均衡饮食,三餐进餐量及三餐的分时间每日应大致相同,活动量较大时,应适当增加饮食量。

3.应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但切记量力而为,不可过度疲劳。

4.充足的睡眠亦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条件,每日应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如有条件每日午休30~60分钟,对于血糖的控制也有一定益处。

猜你喜欢
高血糖鸡肉胰岛素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肌肉和鸡肉
应激性高血糖你了解吗
饥饿或是高血糖信号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厨房料理小妙招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天热了,吃点鸡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