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多恩诗歌意象分析

2020-02-04 08:04程水英陈海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救赎死亡约翰

程水英 陈海艳

摘 要: 作为英国玄學派诗歌的代表人物,约翰·多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比喻(奇喻)引领当时的诗坛。他的诗歌充满想象力以及理性和思辨的光芒,其中的诗歌意象纷繁而特别。本文试图以多恩的诗歌意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恩的人生观及其对生命本质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约翰·多恩 爱情 死亡 救赎

一、导言

玄学派诗歌在英国抒情诗的悠久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许多文学评论家的关注。玄学派诗歌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繁荣一时。“玄学”(Metaphysical)一词首先来自当时约翰·德莱顿的评论,他称多恩“喜用玄学”。而“玄学诗人”是18世纪的塞缪尔·约翰逊赋予17世纪一些诗人的标签,如约翰·多恩,乔治·赫伯特、亨利·沃恩、约翰·克利夫兰、亚伯拉罕·考利、安德鲁·马维尔等。然而,玄学派诗歌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就整体而言,玄学派诗歌并不符合约翰逊心目中理想的诗歌类型。在《诗人传》所勾勒的英诗演进图上,玄学派只处于起点的位置,无论是措辞、韵律还是思想,都远未达到‘自然得体的经典标准。”a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约翰·多恩及其同时代玄学派诗人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些诗人具有叛逆的精神,他们试图摆脱伊丽莎白时代传统的束缚,从他们诗歌的思想和风格上都清楚地揭示了这种反叛。伊丽莎白时代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歌遵守格律,了无新意,多运用典雅的辞藻和整齐的格式,而玄学派诗歌的用词相对简单,诗歌中的意象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诗歌通常以与心爱的人、上帝或诗人本人争论的形式来表达,自此为玄学派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二、约翰·多恩简介

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他的诗歌通过描绘看似无关的经历和观点以及自由的心灵,给我们一种戏剧印象。他的诗歌与他所处时期枯燥乏味的诗歌相比是动态的,现实主义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很强。约翰·多恩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当他长大后,他在牛津和剑桥学习了几年,并开始学习法律。四十二岁时,多恩经过认真思考,放弃了对家庭的忠诚,改信英国国教。他后来成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牧师。早期勇敢写爱情诗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受上帝折磨的人,总是痴迷于死亡和疾病的想法。如今参观圣保罗大教堂,还可以看到多恩的雕像,这是在他活着时建造的,他被一块布包着。据说,在弥留之际,多恩想象着床边的场景:他围着裹尸布,闭着眼睛,似乎死亡之神已经来到了身边。

他的诗歌不仅有很高的审美感,强烈的理性,还有神奇的比喻,形成一种新的修辞格——“奇喻”(conceit),即把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物加以类比,将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来表达感受和观点。与普通的意象,如玫瑰色的脸颊或闪亮的星星不同,他的诗歌意象从科学、历史、地理到哲学各不相同,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丰富的知识和特殊的个性。

三、约翰·多恩诗歌中的意象

约翰·多恩的诗歌意象表达出奇妙的思维,突破伊丽莎白时代的传统,超越了以往的一切常规。他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指南针、死亡、灾难、黄金等,以下为几个经典意象。

(一)爱情的意象

众所周知,多恩写了许多爱情诗。在他早期的作品《歌谣与十四行诗》 (Songs and Sonnets)中,有五十五首诗。其中,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肉体之爱、灵魂之爱以及灵魂和肉体结合的完美之爱。“约翰·多恩骨子里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他对于外部社会的变化非常敏感,对肉欲毫不掩饰地加以赞美。”b他表达爱的方式很特殊,有时是直截了当的,甚至是粗暴的。“他和他的恋人心甘情愿地在狂爱中耗尽自己也在所不惜。”c

1.《别离辞·莫悲伤》。1611年的冬天,聘用多恩当秘书的一位公爵以特使的身份去法国,并要求多恩陪同。那时,他的妻子就要临盆,他虽不情愿,但不得不离开。《别离辞·莫悲伤》即做于此时,来表达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在诗的开头,多恩将恋人的离开描述为地震,将带来伤害和恐惧,而安和他之间的离开是安静的,就像微妙的死亡,暗示着两人之间的爱已经超越了生死,不会受到暂时离开的影响。然后,他使用了炼金术的意象,黄金是从泥土中提炼出来的。对他们来说,爱是精炼的,与肉体的爱相比是纯洁的。在炼金术的基础上,他大胆地用黄金的意象来描述他们的爱情。“我俩的灵魂交合为一,纵使我需离去,忍受的并非破裂,不过是一种延展,像黄金打成薄片。”在诗人的眼里,离别不是背叛,而是爱情的延伸,就像金子一样,可以被拉长打薄。透明而完美的金子是他们真挚爱情的象征,这份爱情不会因为时间或地点的折磨而破裂,这份爱情是永恒的。

多恩在诗的结尾运用了圆规的意象,把圆规的两只脚比作丈夫在外面、妻子在家里。圆规是由金属制成的,它既冰冷又无感情,多恩把圆规比作两个灵魂,乍一看,这很奇怪;然而,细细思考,你可能会发现,这是一个完美的奇喻,描绘了两个忠实的情人之间永不离开的爱。圆规不动的那只脚是信仰的象征,而圆规是完美的象征。最著名的奇喻出现在这首诗的结尾:“你的坚定使我的圆圈平整,使我在开始的地方结束。”肉体的离开不能分开两个相爱的灵魂,无论时空怎样变,他们将永远在一起。“多恩并不认为死亡抑或不可避免的分别会是亲密关系的威胁,相反,它们是这种关系最有力的促进者。”d

2.《跳蚤》。另一首有代表性的爱情诗是《跳蚤》。多恩用《跳蚤》建造了一个美妙的意象,阐述了性的理性,并批评了世俗压抑人性的观念。在这首诗中,跳蚤不同于普通的跳蚤,这是一只咬了说话者和他的情人的跳蚤。看到跳蚤吸了两人的血之后,跳蚤在多恩眼中变得特别起来:“这只跳蚤是你和我,我们的婚床和婚姻的殿堂。”

通常来说,跳蚤是一种丑陋而不受欢迎的昆虫。它怎么能与爱联系起来?正是多恩的奇喻使跳蚤成为爱的象征。小跳蚤咬了两个人,两个人的血混合在跳蚤的身体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性交时血液混合。”e这首诗就像独白,在诗中,一个人在向他的爱人求爱,但这位女士认为这是一种罪恶,拒绝了,怕失去清白。说话者用跳蚤作为隐喻,希望说服他的情人,爱不仅仅是甜言蜜语,就像跳蚤吸血一样,性只是一种自然的需求,而不是一种罪恶。诗人明确指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世俗的观念,它挡在情侣之间,阻止他们自我享受。

(二)死亡的意象

约翰·多恩的一生中,经历了伊丽莎白一世、詹姆斯一世和查尔斯一世。他目睹了政治纠纷、信仰矛盾和社会混乱。因此,死亡不仅是他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也是贯穿他艺术创作和坎坷一生的重要主题,在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后,你可能会发现死亡是睡眠或复兴。

1.《死亡,不要骄傲》。这是一首十四行诗。这首诗开头突然流露出对死亡的嘲笑和蔑视。死亡是生命的终结,许多人表现出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将死亡与黑暗的地狱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多恩看来,死亡并不可怕。他认为死亡是睡眠,是通往“永恒觉醒”的道路。死亡只是一个从有限的生命到永恒的过程,把死亡和睡眠结合起来并不特别,但只有在多恩的作品中,死亡才被嘲笑为一个无能和骄傲的人物。

这首诗比抒情诗更有道理。从诗的结构来看,第一行和第二行是论题,第二行到第八行是关于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论点,死亡与睡眠没有那么不同,这可以使人得到身体和灵魂的释放。第九行和第十行显示死亡的无能,第十一行和第十二行显示死亡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第十三行和第十四行是结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蔑视和无畏,爱与理性的结合使这首诗本身具有说服力。

2.《紧急时刻的祷告》(或译为《生死边缘的沉思录》) 。死亡的深刻主题包含在多恩的许多诗歌、散文和布道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他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死亡时,他或她不是从书中撕下来,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死亡是另一种存在状态。他把生命比作篇章,这里的死亡指的是复兴,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他主张任何人都不是孤岛。当他写这首诗时,病得很重,然而,当他听到钟声响起,他想到的是整个人类的灾难:“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在多恩时代,社会的混乱和巨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使人们感到脆弱和绝望,这促使他们找到更强大的力量来安慰自己,并为生命的逝去找到合理的解释。因此,作为一名牧师,多恩试图思考这些问题。“身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涌动的历史环境中,多恩的死亡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具有人文主义的先进性。”f他向全社会表达了他的死亡思想,试图呼吁人们认识到死亡的广度和必然性,与他人和世界和谐相处,因为死亡钟声是为每个人准备的。

(三)苦难与救赎的意象

约翰·多恩为了养家而背叛了天主教,这一行为使他终生自责。“他向往死亡,希望灵魂得到上帝的救赎,又害怕因自己的叛教而死后受到惩罚,因此对死亡充满恐惧。”g诗人的诗歌中表达了强烈的内心冲突和矛盾,用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欲望。如在一首圣十四行诗中写道:“灵魂被涂黑,疾病被贴上标签:死亡的先驱和冠军。”行动者自己被描述为流浪汉或小偷。自由与禁锢、生死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极其矛盾和痛苦。全诗充满了对救赎的渴望,他感到困惑和矛盾,他想找到一条救赎之路,于是他大叫,并在诗歌中摆脱内心的痛苦。

四、结论

通过对约翰·多恩诗歌和诗歌中经典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他的爱情诗中,一方面,他大胆地描述了肉体的爱;另一方面,虽然他经常鄙视女人,但多恩主张理想的爱是精神爱和肉体爱的结合。在他的死亡诗中,死亡不仅是死亡,而且是复兴、离开或睡眠的象征,他不怕死亡,他勇敢地拥抱死亡。他也表示他对全人类的关心,在他的宗教诗中,他的悖论和内心的痛苦清楚地展现在我們面前,他渴望救赎的念头充斥在他的诗歌中。他想找到一个答案,他是否会被新的上帝原谅和接受以及所有的痛苦是否应该找到出路。多恩运用奇喻、推理和直白的语言来表达他对爱情、生命、宗教和自然的感受和思考,为他的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享受。

多恩诗歌的主题是广泛的世俗和宗教领域,这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当时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变化。多恩直接向我们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悲伤和幸福。他用粗暴的语言和特殊的意象,表达了他的诗歌思想。他打破了诗歌传统的障碍,即认为诗歌应该以浪漫典雅的方式写作,他大胆地揭示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他向人类表达了他的爱,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救赎的愿望,那是真正的多恩。

a 叶丽贤:《 “玄学巧智”:塞缪尔·约翰逊与玄学派经典化历史》,《国外文学》2016年第2期。

b 罗朗:《约翰·多恩的奇幻诗歌》,《当代文坛》2017年第2期。

c李正栓:《 邓恩诗歌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d Eileen M. Sperry. Decay, Intimacy, and the Lyric Metaphor in John Donne.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2019, 59(1).

e Nelson H, Nicolas. The Pleasure of Poetry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fg 赵烨,李正栓:《 邓恩多元死亡观哲学透视研究》,《 外语研究》2019年第5期。

作 者: 程水英,硕士,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陈海艳,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本科生。

编 辑: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救赎死亡约翰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窗 前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