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颇族腊驰语对句中的修辞格应用

2020-02-04 07:19尹朋灯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尹朋灯

摘 要:景颇族对句内容丰富、种类庞大、素材多样、形式多变,其修辞格应用独特而丰富,值得仔细研究。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景颇族;补充目前景颇族文化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有助于为学术界对景颇族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材料和新观点。文章从修辞手法和语义层面,对搜集到的一百多个腊驰语对句进行了初步的诠释。研究发现,根据刘丹青学者的语言显赫性理论和修辞格类型的分类依据,腊驰语对句中的修辞格可分为结构显赫性修辞格、语义显赫性修辞格以及结构语义显赫性对等的修辞格。

关键词:景颇族对句 腊驰语 修辞格应用 语言显赫性

对句原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是指一种句子单位。文章中的对句是指一种文体,腊驰语称为[taN33tsom31],直译为“双句”(成双成对而得名)。

腊驰语对句中蕴含着景颇族先民在劳动耕作、社交礼仪、民风民俗、做人做事方面丰富的经验和哲理。文章综合修辞学、语言学和人文学三维视角,对具体对句的修辞格形式、修辞格手法以及对句背后深藏的族群文化作了探讨。景颇族在中国有五个支系,腊驰是其中的一个支系,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章用国际音标代替腊驰语的书写;用小括号标记对句中的修辞格标记词;且给对句做了对应的语义翻译。

1 修辞格及其显赫性定义

修辞的用法灵活多变,其含义也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具有多义性;修辞一词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骆小所,2010)。[1]P2学术界对修辞格的定义也有所不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修辞格的定义是修辞方式,这个述语最早出现于唐钺的《修辞格》(1923)一书。王希杰《汉语修辞学》(2015)中的定义是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有意识的偏离语言和语言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或模式。[2]P12 本文中的修辞格指的是修辞方式、修辞方法、修辞手段、修辞手法。

笔者从形式结构和语义表达两个角度将腊驰语对句中的修辞格分为结构显赫性修辞格、语义显赫性修辞格以及结构语义显赫性对等的修辞格。

2 结构显赫性修辞格

结构显赫性修辞格是指修辞格在划分其辞格类型时最主要的划分依据和最鲜明的特征是结构形式,而不是语义。腊驰语对句中的结构显赫性修辞格有重字叠音、同韵呼应、复叠、同异。

2.1 重字叠音

句意:劈山之斧头、断山之大刀、犁山之犁头、穿山之长矛。在于赞美领袖的能力非常强,群众要听上级的指示,不可逾越上级。

辞格分析:通过四种工具对凿山所发挥的作用,来说明领导的能力不可看小。

5 余论

景颇族腊驰语对句是景颇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文化财富,涉及族群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部景颇族百科全书。对句中的修辞格,可分为结构显赫性修辞格、语义显赫性修辞格以及结构语义显赫性对等的修辞格。在同一个对句中也有运用到多种辞格的现象,文章中也有所体现。笔者预测,在景颇族对句中会有与汉语修辞格不同的,具有民族独特性的修辞格,可试着从调型和音节结构方继续研究。在这里,特别感谢发音人的辛苦付出与热情帮助!

(发音人:穆等崩约,男,景颇族 92岁,德宏州盈江县芒章乡腊驰人)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汉语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黎运汉.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5]尚正宏.景頗族文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