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0-02-04 07:59张蓓
种子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

张蓓

摘    要:现如今在科学技术逐渐进步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逐渐获得了满意的成果。生物技术的大力应用,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林木和病菌两者作用机制的分析,以期更为深入地掌握相应细菌分子在造成林木病虫害时所引发的相应影响。在大力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的同时,实现林木的健康生长。在研究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优点的基础上,围绕当下常用的各类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展开了分类概括,以期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有一个简单参照。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3-0049-02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B

众所周知,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力提高的大背景下,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上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最为关键的是依靠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达到森林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目标,最大程度上通过生物的天敌关系使森林得到长期的有效保护。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路径,生物防治技术手段最大的特点是能避免对森林的危害,在具体的防治效果和持久度方面也往往令人惊喜。

1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

1.1   生物防治技术的概念

相较于生物技术来说,其本身的创新价值突出,综合性特征明显。在实际应用时,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前提之下,提高了相关学科的融合程度。也就是说,在先进科学手段的基础上,强调规划设计,极大地满足人类需求,不断地完善相关流程与环节。所以,微生物、生物体工序获得了大力的使用。所以,需要强调研究生物间出现的相关性,强调特性,为了最大程度上达到灭虫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生态环节。

在造成的影响层面上进行研究,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本质改变会造成物种的改变,实现对整个种群的多方面制约。简单而言,需要进一步强调对生物体共生、食物链两端关系的了解程度,在该理论依据的前提下,实现对病虫害有目的性的预防、防治,缓解农药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的危害,实现有毒物质堆积的大幅度下降。

1.2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

生物防治技术可以达到无残留的无毒状态,不会对环境、动植物引发相应的危害,最大程度上实现环境的安全性[1]。该类技术可以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试想一下,若是长时间地进行应用,可以完善病虫害的天敌优势群体,实现长时间控制的要求。

另外,生物防治技術难以造成病虫害抗体的出现,是一类能够长时间应用的手段。生物防治技术的原材料十分简单,且获得时的难度系数较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可实现就地取材的目的,实现病虫害防治成本的降低。

2   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防治技术

其一是处于繁殖时期,自然界中昆虫的天敌包括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能够最大程度上消减森林中病虫害的数量。

其二是借助保护及孕育自然界病虫害天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宜、满意的生态环境,包括将单纯的森林改造为具有不同树木种类的混交林,从而最大程度上帮助害虫的天敌营造一个食物充足、适合生存繁衍的场地[2]。

其三是借助新种类捕食性、寄生性昆虫的引入,最大程度上拓展森林中天敌昆虫的种类、数量。所以,在维持本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通常难以引入外来物种,避免在该物种天敌缺失的情况下出现大面积繁殖,最终致使生态平衡失控。

3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3.1   赤眼蜂的防治

赤眼蜂在我国的分布面积十分广泛,并且可最大程度上防治相关的病虫害。隶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顾名思义就是寄生于鳞翅目昆虫卵内,可以作为20多类森林病虫害的天敌。

3.2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相较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对病虫害的控制、防治力可谓持续,在威胁动植物、人类方面是微乎其微的,在环境的污染方面也少之又少[3]。再者,对于生物农药来说,较省心的是只要对森林进行每年2次的喷雾防治,就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而化学农药需围绕每代的病虫害进行至少2次的喷雾防治。

例如,森林在发生大蛾病虫害的情况下,基于达到优良控制和防治病虫害的要求,针对病虫害区域要及时地应用灭幼脲进行飞行喷雾,这样做能够实现98%的防治效果,能够优良地控制大蛾病虫害。现如今,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生物农药技术实际参与了很多,主要种类介绍如下。

3.2.1   昆虫病原真菌

在微生物农药研制、生产的过程中,杀虫剂通常是昆虫病原真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的作用很显著。

3.2.2   昆虫病原细菌

害虫正常的死亡率保持于85%左右,因为微生物感染带来的害虫死亡居多数。简单来说,在相应的环境背景下,昆虫病原细菌对昆虫的数量也具备着一定程度的调节效果。一些病原细菌逐渐向微生物杀毒剂发展,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时大力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削减害虫的数量。例如,当前大部分的生物农药集中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上,其对森林中的食叶害虫方面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松毛虫方面,其防治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3.2.3   昆虫生长调节剂

其本质是一类特异性杀虫剂,在应用的过程中,昆虫生长调节剂一般难以杀死昆虫[4],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释放一定的因子,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障碍性,在发育过程中会引发昆虫的不完全,制约其实际的生存水平,它们往往难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多变性,在这种情况下,大面积的死亡现象就在所难免了。相应的技术路径在制约森林的生态环境之余,群体灭绝的需求也可以达到,其中也可以收获满意的防治效果。

3.2.4   昆虫病原病毒

现如今主要需要防治的是马尾松毛虫,通常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一定程度上就是应用了昆虫病原病毒的原理。生物防治技术中生物农药的研究方向在于昆虫病原病毒,其优点包括安全、污染较低,可谓绿色农药。

3.2.5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就是针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涉及的相应成分的前提下,在方法、手段应用上不断优化,消除病虫害的制约作用。

3.3   害虫防治中鸟类的应用

害虫在自然界的天敌往往是鸟类,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鸟类在起到经济、环保特点之余,其发挥的效果也是持久有效的。再者,鸟类能够达到稳定森林生态平衡的目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森林病虫害鸟类有啄木鸟、杜鹃等,其最大的特点是捕食害虫,可以最大程度上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以消除害虫对森林树木的破坏力度。

另一方面,借助鸟类可以达到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目的,也可以起到预防森林病虫害的需要,避免在森林发生病虫害后,还需要借助生物防治路径达到治理的效果[5]。

3.4   森林虫害防治中生物酶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蛋白酶抑制剂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是能够维持生物顺利进行生理代谢的重要基因。再者,对外界的蛋白水解酶可以起到满意的抵御力度,避免生物体的损坏程度。现如今,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助力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让蛋白酶抑制劑的分析工作逐渐趋于成熟、优化。特别是把其融入病虫害的防治层面上,能够优良地抑制病虫害的肠道蛋白活性,达到对害虫的破坏,让害虫由于氨基酸不足最终造成难以顺利地发育成长,导致害虫难以适应多变的环境,造成死亡等不良情况发生。实际情况是很多森林在病虫害防治时期,或多或少地应用了生物酶技术,也就是实现了防止病虫生长的要求,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植物的生长发育,大力地融入森林病虫害防治。

4   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在森林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视为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要强调落实预防工作,达到综合治理的要求,科学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并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完成针对性的选取,和多类手段集于一体,达到对病虫害的优良防治。另外,需要确立环境和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维持动态监管,加强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性,最大程度上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 ]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等.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34(2):163-183.

[ 2 ] 赵良平,潘宏阳,王福祥,等.澳大利亚营造林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Ⅱ)[J].中国森林病虫,2017,23(3):36-41.

[ 3 ] 朵建国,田冰洁,李桂林,等.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林果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森林病虫,2018,21(Z1):44-46.

[ 4 ] 杨荣明,朱凤,朱先敏.“绿色植保”理念在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18,40(3):4-6.

[ 5 ] 邓婉,喻锦秀,孙凯,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化服务模式初探——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J].中国森林病虫,2020,39(3):40-43.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