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桃楸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020-02-04 07:59王海荣
种子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防治方法病虫害

王海荣

摘    要:依据核桃楸的生长特性,详细介绍了核桃楸的病害特征及虫害属性和防治方法,对核桃楸的病虫害发生概率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为今后的核桃楸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楸;病虫害;防治方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3-0089-02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志码: B

核桃楸属胡桃科、山胡桃属,喜干燥气候,在东北地区能够耐严寒,气温在-35 ℃左右生长良好。核桃楸喜湿润半湿润气候,适宜在年降水量300~800 mm的地方生长;根系较发达,成年树高能达到15~20 m,成年树冠扁圆形,树皮灰褐色;幼枝具有短茸毛,羽状复叶,叶片为椭圆形或卵形,叶片边缘有锯齿,叶片正面具有短柔毛;雄花序长9~18 mm,雌花序长5~6 mm;核桃楸果实球状,表皮绿色,具有短柔毛,果实椭圆形,顶端尖,果实长3~7 cm、径宽2~3 cm,果核长2~5 cm、宽1~2 cm,果核深褐色。

1   核桃褐斑病

(1)症状: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核桃楸叶片及嫩枝,该病原菌以病原孢子在受害叶片或嫩枝上越冬,越冬后的病菌在温度及相对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产生孢子,主要靠风力或昆虫传播。病原菌先在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圆形病斑,病斑中间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集中融合在一起,病斑周围带有金黄色圆圈,最终造成叶片枯死。

嫩枝发病初期,核桃楸嫩枝上会出现不规则长圆形,即带有凹陷的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现为褐色,最终凹陷严重,导致嫩枝枯死,失去吸收水分及养分的功能。

(2)防治方法:加强核桃树的综合管理,合理地使用有机肥料,改善林内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结合林内抚育技术,去除带有病菌的病、弱、残及失去经济价值的老树,增加林内通风透光的环境条件,并将伐除后的树木及时地带出林内,防止其继续传染。

核桃楸发病期的防治从5月中旬开始,每10~15 d喷1次0.3%四霉素水剂(梧宁霉素)1 0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2~3次,效果可达到91.3%。发病后期可使用甲基硫菌灵、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按1∶3的比例,兑水60 kg,进行人工喷雾防治,每隔8~14 d喷施1次,连续喷施5~7次,均可防治该病菌。

2   核桃白粉病

(1)症状:主要为害核桃楸叶片,使叶片表面产生白粉。白粉病发病初期为白色病斑,颜色逐渐变为浅棕色,形成黑色的子囊壳。该病菌是由核桃楸的植株底部叶片向植株上方叶片发展,叶片的背面要比叶片正面少,病斑初期为独立的个体,发展后期每个独立的个体会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覆盖整个叶片。

白粉病适宜诱发病菌的气温在15~25 ℃。林内林相郁闭度高于0.7时,病菌繁殖速度最快。病菌发展严重时,核桃楸的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加快叶片的早期脱落。

(2)防治方法:初春季节,可为核桃楸施用氮、磷、钾肥,增加树木自身抗病能力。秋、冬季节将林内落叶及时清扫出林内,防止带有病菌的落叶继续传染。通过林内抚育管理,可有效改善林分卫生环境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使核桃楸林内郁闭度达到合理状态,增加林内空气流通,保证阳光直射,减少核桃楸病菌的发生及传染。

在核桃楸萌芽前的4月末至5月初,可使用石硫合剂500~8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或采用10%腈菌唑乳油加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按1∶2的比例,兑水50 kg,人工喷雾防治白粉病菌的发生,防治率可达到85%以上。白粉病高发期7月初至8月末,可使用15%四氟吡唑菊酯乳油800~1 000倍液加20%粉锈宁1 000~1 500倍液,每5~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可有效控制该病菌。

3   核桃举肢蛾

(1)特性: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核桃常见的虫害之一,1年发生1代,该虫以幼虫为害核桃楸果实为主,取食核桃楸鲜果皮,受害果皮内充满虫粪,果皮入口处虫道外有微透明的水浸状果胶,后期颜色逐渐变为琥珀色。该虫成虫体长4~7 mm,体色为黑褐色,有光泽,下唇须发达,向前突出,有趋光特性;卵0.2~0.4 mm,椭圆形;幼虫孵化时为乳白色,头部黄褐色;蛹体长3~5 mm,浅黄褐色;茧体长7~10 mm,褐色,长椭圆形。该虫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内或杂草、枯枝落叶處越冬。

(2)防治方法:该虫害因林地内土壤湿度高、林下杂草丛生,虫害发生率较高,可结合抚育技术,对栽植过密的核桃林进行疏林管理,使林内郁闭度在0.5~0.7,增加林内空气流通及透光度。早春及深秋及时清除树木下的杂草,减少寄生虫卵。利用成虫趋光的特性,夜晚可将频振式诱虫灯放置在林间,诱杀该成虫,白天将成虫带离林内。成虫羽化前,在单株核桃楸树干周围地面可使用45%辛硫磷500~800倍液,单株地面用量0.5 kg左右,毒杀该成虫。成虫产卵期及幼虫孵化期间可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防治,防治率可达到98%以上。

4   四点象天牛

(1)特性:属鞘翅目天牛科。2年发生1代,成虫体长8~15 mm,黑色短绒毛,主要为害核桃枝干嫩皮。幼虫在韧皮部下蛀食,卵圆形、乳白色。幼虫体长18~25 mm,浅黄白色,头黄褐色,初孵化幼虫秋后于蛀过的虫道内越冬,第2年7月末开始,老熟幼虫于蛀道内化蛹,化蛹期大概在10 d。蛹10~15 mm,羽化前黑褐色。幼虫或成虫越冬,翌年5月成虫全部取食活动。

(2)防治方法:结合林间抚育技术,伐除老、弱、病、残等树木,将伐除后的林木带出核桃林内,防止带有越冬的幼虫羽化及虫卵孵化继续为害。及时清除林下杂草。结合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或辛硫磷800~1 0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防治该虫幼虫,间隔4~5 d,连续喷施2~3次。树干上只有少数幼虫时,可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虫孔毒杀。也可在幼虫为害初期,在虫孔处局部喷洒杀螟松、氧化乐果等杀虫剂,防虫率可达到90%以上。

5   核桃毛毡病

(1)症状:又叫山核桃丛毛病,主要为害核桃楸的叶片。该病菌在春季5—6月、温度适宜时为害核桃楸的叶片。随着温度升高,气候干燥条件下该病菌繁殖较快。

(2)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进行抚育管理,提升林内空气质量,增加核桃楸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林分质量,及时剪除带有螨虫的枝条,将剪下的枝条集中在一起,带出核桃楸林外烧毁枝条。春季核桃楸萌芽前5月上旬至6月下旬,该病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人工喷雾防治,间隔2~4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可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该病发病严重时,可用45%晶体石硫合剂35倍液进行防治,每隔3~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1~2次,可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5.1%。

6   银杏大蚕蛾

(1)特性: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每年5月中旬卵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虫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中旬结茧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产卵。成虫羽化不久即可交尾、产卵。卵产在树干树皮缝、枝干分叉处及茧内、蛹壳等处,且多分布在树干3 m以下。卵呈块状,直立排列。成虫飞翔力弱、趋光性不强。初龄幼虫群集取食,3龄后开始分散,5~6龄食量大增,为害状明显,甚至吃光树叶。幼虫为害期50~60 d,可为害多种阔叶树。老熟幼虫在枝条叶丛中或树冠下落木杂草上结茧化蛹。8月中旬后成虫羽化、交尾、产卵。

(2)防治方法:每年6—7月结合林间管理,在树皮缝及树枝上摘除茧蛹,冬季对核桃楸树皮缝进行刮除,清除越冬虫卵。及时掌握雌蛾在树干上产卵的特性,幼虫孵化高峰期,当幼虫上树为害叶片时用45%丙溴辛硫磷合剂1 300倍液、40%吡虫啉1 000~1 500倍液喷杀幼虫,每7~14 d喷杀1次,连续喷杀1~3次,或使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1 200倍液防治该幼虫,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4%以上。

7   核桃树腐烂病

(1)症状: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幼树、未成年核桃树,幼树发病多在主干或枝条上。该病发病初期,病斑为梭形带有水浸状,呈暗灰色,病斑略微隆起,用手指按压时会出现泡沫状白色液体,有轻微的酒精味;病斑发展严重时,会沿主干扩展为不规则长条形,患病后的树皮严重时会自然开裂,开裂处有黑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凹陷,產生黑色小颗粒。林内湿度大时,病斑处喷出橘红色胶质丝状孢子角。成年树因树皮较厚,病斑外部无明显症状,当发现皮层向外流黑色液体时,皮下已出现大面积的溃疡。

(2)防治方法:新建的核桃楸园,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对新栽植的核桃楸幼树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增加林间的通气透光度,促进核桃幼树健壮生长,增强核桃树自身抗病能力;秋、冬季节清扫园内的枯枝落叶,铲除林下杂草,冬季做好核桃树的防冻工作,预防植株受冻。将树干外围处带有病斑的树皮刮除,采用抗腐剂与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2∶1的比例混合,稀释制成糊状,均匀地涂抹病斑处。将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兑水30 kg,进行人工喷雾防治。人工喷雾注意选择在晴好的上午进行,间隔2~3 d喷雾1次,连续喷施3~5次,均可有效控制该病菌,防治效果可达到91%以上。

猜你喜欢
防治方法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