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皮肤粘液表皮样癌1例

2020-02-07 08:25张桂云布文博姚春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样癌粘液唇部

齐 琪,张桂云,李 雪,布文博,姚春丽*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皮肤科,吉林 长春130041;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右上红唇皮肤结节20余年。20余年前偶然于右上唇处发现一皮肤结节,无明显疼痛,偶有瘙痒,未在意,肿物逐渐增大。曾行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复发。近年肿物逐渐增大并伴有溃疡。遂就诊于我院门诊,行皮肤活检,病理诊断为:“粘液表皮样癌”收入院行手术治疗。在病程中,患处有明显疼痛感,其余无明显不适。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上唇部一暗红色皮肤结节,形状不规则,伴有溃疡,表面可见部分结痂,大小约为:2.0 cm×1.5 cm,突出体表,肿物基底部明显红肿,界限不清并侵及唇内侧黏膜。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免疫常规正常。胸部CT及区域淋巴结检查未见异常。遂在全麻下行右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轴型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皮瓣加压打包缝合。术中送检快速病理,距切缘1.0 cm。病理回报:形态符合粘液表皮样癌(高分化),浸润皮下及横纹肌组织,脉管及神经未见明确浸润,各切缘无浸润(图1)。术后2个月于放疗科进一步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 1年,功能恢复满意,肿瘤无复发。

图1 粘液表皮样癌(高分化),可见鳞状上皮增生伴不全角化,局灶鳞状上皮缺失,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内见表皮样细胞,产粘液细胞和大量中间型细胞。

2 讨论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最常发生在腮腺及腭部的小唾液腺,但是,发生在上唇部位的粘液表皮样癌是罕见的[1]。年龄、电离辐射、某些化学品相关、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该病已知的风险因素[2,3]。临床表现大多数情况下为单发的、无痛性肿块,但随着肿瘤的进展及浸润也会出现疼痛感,并可能出现破溃,吞咽困难,面瘫,耳漏等。组织病理中,粘液表皮样癌主要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三种细胞构成的。根据囊肿形成的数量、细胞学的非典型性程度、粘液、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的相对数量,可将其分为低、中、高级三种类型[4]。低分化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0-43%,而分化良好的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2%-100%[5]。本例患者病理结果回报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提示患者预后相对乐观。

在所有的唇部肿瘤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唇部恶性肿瘤的95%。发生于唇部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与鳞状细胞癌相似,所以在唇部肿瘤如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也应考虑到粘液表皮样癌。皮肤镜检查不仅能初步鉴别唇部粘液表皮样癌与鳞状细胞癌,也能作为一种预测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简便的检查手段[6]。在两者不能明确鉴别时使用活检技术为诊断金标准。对于唇部粘液表皮样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广泛外科切除及Mohs 切除术,其对放射线不敏感,单纯放疗不能根治粘液表皮样癌,但术后补充放疗可提高其疗效[7,8],本例患者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术后随访1年,功能恢复满意,肿瘤无复发。

猜你喜欢
样癌粘液唇部
肺肉瘤样癌分子病理学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乳腺粘液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唇部美人计
冬季护唇小窍门
蓝,另一种蓝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
神奇的粘液菌
人人都爱Q弹双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