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阵地 共克时艰 铸魂育人
——以“如何上好战‘疫’中的一堂思政课”为例

2020-02-11 12:31史艳红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抗击生动抗疫

史艳红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要取得真正实效,关键要突出时代性、感召力,要把握契机、适时引导。当熟悉的思政课一旦实现了同时事的同频共振,将立即迸发出思想的光芒。庚子年初,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疫情防控俨然成为一场生动的思政大课堂;这次抗疫斗争也是一堂现实的时政课、一堂鲜活的时政课、一堂深刻的时政课,一堂难忘的时政课。结合抗疫实践,面向大学生积极开展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讲好抗疫故事,将疫情防控中的鲜活案例转化为生动课堂;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讲透疫情防控中的家国情怀,让思政课直指人心,实现以心育人、以情化人、以德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感恩之心、爱国之心、责任之心,肩负起观察时代、解释时代、引领时代的担当,是抗击疫情当下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一、坚定战疫信心,增强必胜之心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有必胜信念,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增强必胜信心。在这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有力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成就“中国之治”。思政课就是要将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在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引导大学生更加坚定必胜信念、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显著优势。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与人民大众血肉相连,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疫情爆发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其次,要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党总揽全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什么是大事?疫情防控就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一个个高瞻远瞩的判断,一次次审时度势的决策,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我们不仅看到国家和地方财政在短时间内及时向疫区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还看到武汉在10 天时间建造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及16 座方舱医院;全国4 万余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奔赴防疫的第一线,发挥了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还有一批批志愿者驰援湖北,一个个科研工作者与时间赛跑积极投身科研攻关。与此同时,还组织了19 个省份对口支援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市(州)等,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之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能够坚持全国一盘棋、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二、讲好抗疫故事,增强感恩之心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条战线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不顾安危、冲锋在前,用自己的仁爱、坚守与奉献,构筑起一道道健康和生命防线,汇聚起人间有大爱的磅礴力量,他们共同演绎了抗“疫”战场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思政课就是要讲好这些生动鲜活的抗“疫”故事,学习好、宣传好抗“疫”英雄的奉献精神,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地“活”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恩之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鼓励大学生树立心有大我、行有大德的高尚品格,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如何讲好抗疫故事?如何将抗疫故事融入思政教学?如何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一是探索多元方式,开展“网络思政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以“同备一堂课”“共听一堂课”等为主要形式,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媒体、短视频、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与工具,通过超星学习通、小鱼易连、爱课程等网络课程平台,编制“抗疫专题”教案、讲义、PPT 等学习资料,并录制抗疫思政课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二是通过“学习强国”推出的系列抗疫专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学习。例如,北京市推出的“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观看“强国直播”战“疫”故事等专题,引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数据素养,有针对性地整合优质学习资源,精心选择官方媒体、专业媒体发布的权威信息,学习可靠的、真实的信息。三是整合抗疫资源,精选教学素材,组织学生在线阅读。例如,学习《人民日报》发表的抗“疫”文章,如《院士,也是战士》,以院士们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勇敢、担当、敬业、情怀”等精神,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四是开展共读“一封家书”活动。一封封沉甸甸的家书,有的写给父母、有的写给爱人、有的写给子女,他们都是每个家庭最爱的人,但为了抗击疫情,舍弃小家,用仁爱和奉献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引导青年学习他们英勇奉献的精神,激励青年学会感恩。此外,开展“抗疫故事”专题在线征文;征集身边的“抗疫故事”和“抗疫英雄”;鼓励学生制作微视频或其他文艺作品;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让这一堂特殊的社会思政课更加入脑入心,让抗疫正能量传播得更深更广。

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之心

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在这次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彰显出履职尽责奉献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这场战斗中,党政干部靠前指挥、院士专家冲上前线、白衣天使披挂上阵、革命军人跨马出征、公安干警坚守岗位、环卫工人不避风险、运输人员日夜兼程、外卖小哥四处奔波、雨衣妹妹温暖逆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万众一心共担风雨、共赴国难,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大团结的奋进之歌,演绎了一场全民爱国奋斗的生动实践。这场民族大团结、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爱国教育实践教材,更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爱国教育实践大课。思政课要用好、用活这本生动教材,讲好爱国故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密码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把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最美逆行者”的伟大胸襟和高尚情怀,感染学生,强化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让爱国主义成为最激昂的主旋律,激发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将爱国情感自觉融入实际行动中。笔者认为,当前是给青年学生上好一堂爱国主义思政课的最佳时机。从不同视角讲清这次战疫的奋斗历程;以新颖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一线工作人员敢于担当、敢于牺牲、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学习抗疫中的中国人民危难面前不弯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抗争精神;以生动想鲜活的抗疫故事感染学生,把思政小课堂有机融入到社会大课中去,积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四、勇担时代重任,增强责任之心

历史赋予使命,时代呼唤担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思政课无理论则浅,无实践则空。如何讲好这一堂社会责任课,这次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给了很好的答案。在这次防控疫情的“大考”中,一批批青年人扛起了时代责任、奋勇拼搏。据统计,这次支援湖北武汉的4.2 万多名医护人员之中,有1.2 万多名是“90 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 后”甚至“00 后”。一张张“逆风前行”的请战书,一枚枚“勇往直前”的红手印,他们已然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那样,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思政教育亦是如此,在抗击疫情中奋斗的青年们用生动鲜活的实践感染着当代青年。思政课就是要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勇于担责、敢于挑战。习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励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当代青年学生应当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用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年学生要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情,学习榜样典型,积极主动地传播正能量。青年学生要坚决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做好“修行者”。努力用读书积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掌握过硬的本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作真贡献,用硬核的专业技能来回应时代的挑战,担当时代的使命。

结语

防控疫情是人民战、总体战,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本次疫情防控中的生动案例,积极探索思政教学新思路、新载体,做好爱党爱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德”教育,做好社会责任感、媒介素养的“公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科学精神的“私德”教育。

猜你喜欢
抗击生动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暖春战疫 携手春天 抗击疫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