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2020-02-11 11:19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滴剂舌下鼻甲

张 田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AR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为鼻塞、流清涕、鼻痒和打喷嚏。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变应性鼻炎指南》(英文版)中的数据提示,我国AR的发病率在2011年就已经高达17.6%,根据此发病率推测,我国患病人群约为2.4亿,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针对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和特异性治疗是主流的治疗手段[2]。特异性免疫治疗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开展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这也是唯一可能改变变态反应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3-4],但仍然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或者容易复发[5]。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变应性鼻炎缓解患者的症状[6],但目前脱敏治疗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拟将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应用于AR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前瞻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R患者64例,年龄18~64岁,平均(32.63±12.37)岁。其中男42例,女22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15年变应性鼻炎的“天津诊断标准”[7];②病史超过1年;③皮肤点刺试验( ALK 公司点刺试剂盒) 粉尘螨为主要变应原,抗原阳性( ++或以上)。排除标准:①有鼻窦炎、鼻息肉以及其他传染性鼻炎;②已接受激素等药物治疗;③长期使用鼻减充血剂的患者;④严重鼻中隔偏曲患者;⑤肝、肾、凝血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9~60岁,平均(30.31±10.28)岁,男22例,女10例,病程1~8年,平均(3.32±1.34)年;观察组年龄18~64岁,平均(31.52±9.98)岁,男20例,女12例,病程1.5~8年,平均(3.68±1.24)年;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者均加用粉尘螨滴剂,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10 d后使用滴剂1~5号治疗,整个疗程分为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递增期,时长6周,前3周分别用1、2、3号滴剂在每周1~7 d以1、2、3、4、6、8、10滴舌下滴服,第4、5周用4号1次/d,3滴/次;②第6周进入维持期,采用5号滴剂,滴于舌下含1~3 min,并吞服。1次/d,2滴/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先给予1%地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黏膜3次,再用1%利多卡因5 ml+0.9% NaCl溶液5 ml对双侧下鼻甲及鼻丘黏膜浸润麻醉。采用美国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的刀头,分别对双侧下鼻甲上、中、下三个部分进行打孔、消融,刀头插入下鼻甲前端黏膜下直至后端,边消融边退出,控制每个部位的消融时间为 15 s,对鼻丘部位进行黏膜下消融 2 点,消融时间5 s。术后均用止血海绵覆盖保护进针点,并于术后3 d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定期门诊复诊,检查鼻腔情况。

1.3观察指标:①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具体评分=鼻涕+喷嚏+鼻塞+鼻痒症状,其中 VAS评分分值为 0~10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7]。②药物总评分:对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记 1 分;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记 2 分;记录患者每周平均用药评分[8];③采用迷你型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Mini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ini RQLQ)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 6个月生活质量变化:包括活动受限、实际问题、鼻症状、眼症状、其他症状 5 个维度,共计 14 问题,其中每项分值为 0~6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好[9]。

通过定期门诊复诊或微信电话的形式收集上诉指标,在治疗1年后比较上述症状。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组内不同时间点采用多因素重复方差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鼻部症状VAS总评分和药物总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VAS总评分和药物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总评分和药物总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鼻部症状总评分比较分)

组别VAS总评分治疗前治疗1年药物总评分治疗前治疗1年对照组26.42±8.388.42±3.238.39±2.535.29±2.54观察组25.89±8.565.35±3.397.95±2.392.31±1.98t值0.2503.7090.7154.156P值0.8040.0000.4770.000

2.2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minRQL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nRQLQ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minRQLQ评分比较分)

组别活动受限治疗前治疗1年实际问题治疗前治疗1年鼻症状治疗前治疗1年眼症状治疗前治疗1年其他症状治疗前治疗1年对照组2.21±1.391.21±0.533.96±1.692.06±1.013.86±1.631.76±1.611.39±1.270.62±0.821.49±1.390.61±0.63观察组1.97±1.420.83±0.524.19±1.581.49±0.903.71±1.751.04±1.011.38±1.210.22±0.491.47±1.450.34±0.42t值0.6832.8950.5622.3830.3552.1430.0322.3690.0562.017P值0.4970.0050.5760.0200.7240.0360.9740.0500.9550.048

3 讨论

AR是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应疾病。随着变应原检查在临床上的逐渐普及,变应原为螨虫的AR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目前针对变应原为螨虫的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均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应用[10]。由于SCIT不良反应发生率较SLIT高,费用昂贵,而且需定期于医院就诊治疗,因此部分患者选择行SLIT治疗。

目前有不少研究均已经证实SLIT可以有效改善AR的鼻部症状,如王云等通过meta分析发现SLIT可以有效改善季节性AR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减少药物使用[11],还有黄少鹏等发现SLI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2],这均与本研究符合。SLIT治疗机制就是通过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方式,机体逐渐免疫耐受,减少AR患者鼻黏膜对螨虫刺激的敏感性,最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结果。随着临床症状的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提高。另外黄秋菊等研究[13]发现通过SLIT治疗,AR患者的免疫失衡得到部分纠正。尽管SLIT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但曹成等研究发现,部分AR患者依从性较差,这严重影响了SLIT的治疗疗效,这可能也是行SLIT治疗仍有部分AR患者疗效欠佳或者复发率高的原因[14]。AR的外科治疗主要是纠正患者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许庆庆等[15]通过meta分析发现,通过鼻中隔偏曲矫正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AR患者鼻部症状。本研究为排除干扰因素,入组的时候排除了鼻中隔严重偏曲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单纯给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涛等研究通过单纯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AR患者鼻部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的说服力[16]。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具体原理是在低温下将靶组织结合键打断,并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和氧化物,进而消融病灶组织,减缓鼻黏膜肿胀现象,最终有效缓解临床症状[15]。

综上所述,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基础上,再应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能够进一步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状,降低用药次数,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更佳远期的疗效,仍需进一步延长观察随访时间。

猜你喜欢
滴剂舌下鼻甲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方案探究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论欧龙马滴剂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
影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