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头颈部CTA 中的应用价值

2020-02-12 15:04金爱萍徐东慧
交通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头颈部造影剂成功率

金爱萍,徐东慧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226001)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头颈部CT 血管造影(CTA)是一种高准确性和特异性、安全可靠的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1],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2]。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因紧张情绪等因素影响,心率、呼吸控制不佳,不能有效配合,导致血管显示模糊不清,甚至检查失败。加强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有效配合,减轻不良因素干扰是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月在我院行头颈部CTA 检查的40 例患者,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头颈部CTA 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头颈部CTA 检查患者4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 例。对照组中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平均年龄45.32±3.54岁;颈内动脉狭窄8 例,脑动脉狭窄5 例,脑动脉瘤2 例,颈部微小动脉瘤5 例。观察组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46.22±3.43 岁;颈内动脉狭窄9例,脑动脉狭窄4 例,脑动脉瘤2 例,颈部微小动脉瘤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严重心衰、呼衰、肝肾功能不全、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及碘剂过敏史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头颈部CTA 检查 采用Philips 128 层螺旋CT(iCT)扫描仪,患者仰卧位,头先进。右肘正中静脉留置静脉套管针,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醇(350 mg/mL),首先以5mL/s 速率团注45 mL 对比剂,再以5.0 mL/s 速率注入45 mL 生理盐水。在气管分叉水平胸主动脉用智能触发模式,阈值150 Hu,达到阈值延迟8 s 开始扫描,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水平至颅顶,扫描时间5 s。扫描方案:管电压100 kVp,管电流量200 mAs,准直宽度128 mm×0.625 mm,旋转速度0.75 s/圈。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检查前对患者进行书面或口头告知注意事项,询问过敏史、排除碘对比剂禁忌,做好全身情况评估,去除头颈部金属饰品及活动性假牙,签署碘对比剂应用知情同意书。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尽量选用右上肢粗大静脉血管,在注射时注意避免对比剂外渗皮下[3]。对意识昏迷烦躁者酌情给予镇静剂。检查后观察半小时,无不适感,拔出留置套管针,同时嘱患者多饮水,利于造影剂排泄[4]。对出现可疑过敏者,按过敏等处理预案对症处理,必要时急诊留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包括:(1)病情评估与人群分层: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意识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层,以利于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2)健康宣教: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宣教,一般患者采取书面与口头宣教相结合方式,讲解检查目的、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项。对老年或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采用宣传图册、视频动画进行宣教,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耐心解释,或由陪护家属用方言简明扼要转告相关知识。(3)心理疏导:对焦虑、悲观患者避免简单指令性语言,多予以鼓励,耐心讲解检查过程中患者配合的重要性,告知静注碘对比剂可能有一过性发热、心率增快感觉均属正常药物反应,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对心理依赖严重患者,动员家属共同参与检查相关流程与注意事项的告知,让患者获得安全感。与恐惧心理患者一起梳理产生恐惧的原因,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放松训练,摆正合适体位[5]。(4)应急预案:对意识不清或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患者,做好相应应急预案准备;发生呕吐、窒息、休克等意外时即刻就地抢救,病情趋稳后转急诊抢救室继续救治。(5)检查督导、持续优化:定期梳理患者头颈部CTA 检查影像结果,优化持续改进个性化护理方案。

1.4 效果判断 对两组患者头颈部CTA 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检查成功率、患者依从性、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图像质量达标率。图像质量评估标准[6]:1 级,管腔光滑,斑块显示良好;2 级,管腔有少量伪影或管壁周围有骨骼残留,斑块显示较模糊,但不影响评估;3 级,管腔有大量伪影,斑块显示不清,无法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与斑块情况。图像质量达标率=(1 级例数+2 级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检查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检查成功19 例(95.00%),对照组检查成功 14 例(70.00%),观察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P=0.0375)。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良好20例(100.00%),对照组依从性良好 15 例(75.00%),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3,P=0.0168)。

2.3 两组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19 例(95.0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14 例(70.00%),观察组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P=0.0375)。

2.4 两组图像质量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图像质量达标 19 例(95.00%),对照组达标 13 例(65.00%),观察组图像质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0,P=0.0177)。

3 讨 论

头颈部CTA 具有无创、高分辨率、操作简单等优势,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头颈部CTA 检查对操作者技术及患者的配合度要求比较高,成像质量一方面受CT 机设备和 技术影响,另一方面与合适造影静脉血管选择、患者心理、配合依从性、对比剂用量和注射速度等因素直接相关[7]。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制定、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既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又能针对性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8]。本研究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危重、意识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进行分层,在头颈部CTA 检查各阶段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多数患者为首次检查,对该检查项目缺乏了解,加之对病情恐惧容易产生负性心理情绪。首先,对患者要做好相关检查流程知识宣教,减少因信息缺乏产生过度的负性心理。不同年龄、文化水平患者分别采取口头、书面、图册或视频方式,年长者必要时请家属应用方言进行宣教,提高其对检查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患者常因检查前异常焦虑、紧张及担心造影剂不良反应,出现生命体征剧烈波动,易致检查中断或成像质量不佳[9]。通过交流和观察判断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安慰、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其负性情绪。本研究观察组采取个性化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减轻了患者顾虑,让其知道该做什么,出现什么症状属正常现象,患者依从性、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头颈部CTA 检查中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偏差,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数验证。考虑到肥胖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壁钙化、体循环压力偏高等不利因素,本研究选取BMI<24 kg/m2的患者,今后应评估个性化护理在静脉条件较差的肥胖人群中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头颈部CTA 检查各个阶段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轻负性心理,提高检查的依从性,提升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头颈部造影剂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