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 各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2020-02-13 06:29李晓涵
吉林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组分硬化血脂

李晓涵,刘 莉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4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45000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由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人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糖脂代谢异常、肥胖及高血压等的代谢症候群,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及性懒少动等不良生活习惯,MS 的发病率急剧升高,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MS 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是非MS 患者的2~3 倍,并且MS 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1-2],另外,MS 各组分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若多种异常状态同时出现时,其危险性更大。MS 在传统医学中无确切的名称,现代医学多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纳为“肥胖”“消渴”“眩晕”“头痛”“胸痹”等病症的范畴,均属于多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在疾病过程中,“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两者又相互影响。也有学者发现“血瘀”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理因素[3]。下面将通过中西医结合来阐述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各组分间的相互影响,从中医辨证和西医对症讨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方式及展望。

1 各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1 肥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腹型肥胖是MS 的主要组分之一,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始动因素[4]。有研究发现主要通过致病性脂肪组织的免疫应答激活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的释放网络诱发代谢性疾病,FFA 是三酰甘油(glycerin trilaurate,TG)合成的原料,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5-6]。LYALL 等[7]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每增加4.83 kg/m2,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分别升高 64%、35%,说明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体型肥大,少动懒言,甚者睡眠呼吸暂停等,其西医治疗措施主要为:药物、节食、运动、抽脂等方法。中医学关于肥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有较早的认识,《灵枢·卫气失常篇》中对肥胖的描述曰:“人有肥、有膏、有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其中对“膏者”的描述相当于肥胖患者。膏浊停聚于皮下而为肥胖,亦可阻于脉道而成“血浊”流于周身,进而聚集生痰湿淤血,痰瘀聚集于脉道进而加重“血浊”的形成,日久则累及血管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传统医学肥胖归结为脾虚无力运化水湿,导致痰湿壅盛,阻于肌肤及各个组织之间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多采用健脾祛湿法,另外还有埋线、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临床中发现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效果欠佳或者容易反弹,而联合中医辩证论治及非药物疗法,治病求因,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1.2 血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也是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迅速发展的领域之一[8],另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9-10]。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等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蛋白B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力预测因子[11-12]。临床观察发现,伴有血脂异常的MS患者平素多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痰浊壅滞脾胃,脾胃运化失常进而加重痰湿之邪,日久生瘀致痰瘀互结之证,加重代谢异常。痰瘀是MS 的关键病理因素,与导致血脂异常相关[13]。中医文献中无血脂一词,但现代研究多属于“膏脂”范畴,清代张志聪《灵枢集注》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膏脂”聚而为痰,滞于营血,浸淫血脉,即成血脉痰浊之患,故血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治疗上,西医多选用贝特类、他汀类及烟酸类及其衍生物等,降脂效果明显,但多有肝损伤、肌溶解等不良反应。而中医多选用化痰祛湿降浊等药物,如:陈皮、茯苓、半夏、山楂等,作用虽然缓慢,但从因治疗,预防复发。那么采用中西医结合则能够取长补短,增加疗效。

1.3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并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和结构受损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也是MS 的重要组成成分,近年来,随着人类健康意识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升高,并且多临床研究及实验发现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脉压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14]。传统医学中虽无高血压的定义,一般认为属于中医学“眩晕”“中风”“头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另外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清气不能上荣清窍,运化无力,聚湿生痰,痰浊蒙蔽清窍亦可见头晕。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是规律恰当选用ACEI、ARB、β 受体阻断剂、Ca 通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等降压药,长期服用降压药副作用高,依从性低,而中医多辨证论治,改善患者症状,辅助降压,可以减少降压药的使用剂量。

1.4 血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变严重程度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冠状动脉硬化又称为冠心病,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是AS 的危险因素,其全因死亡率远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5]。血糖异常患者引起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多见,最重要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掩盖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并增加了其危险性。流行病学研究及荟萃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16]。黄斌等[17]研究发现糖尿病不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在中医学中血糖异常多表现为“消渴”,消渴日久受累于心,导致心气阴耗损,心阳不振继而寒凝气滞,痰浊内生发为“胸痹”“心悸”“真心痛”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18]可作为消渴病并发胸痹病机的高度概括;《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19]随着病情发展,“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阻滞血脉,心阳不振,寒凝、瘀血、痰浊等闭阻于心,不通则痛,发为胸痹,严重者发为真心痛。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西医制定了“五驾马车”的治疗方案,祖国医学则是根据疾病不同的临床阶段对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等辨证论治。

2 MS 各代谢组分的相互影响

超重肥胖可以导致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代谢异常,诱发并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是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基本病机[20]。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血脂异常可造成AS 的发生和进展,而高血糖可加速斑块的形成,两者共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率。另外,糖脂代谢异常是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最常见的两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伴有糖脂代谢异常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组合[21]。根据LU K 等[22]的研究,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向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糖代谢异常均具有相关性。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发展。所以管理好生活方式和控制基础疾病对于代谢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3 预防与干预

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已经被证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23]。MS 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易感基因、不良生活方式(少动、多食易胖、吸烟、饮酒、急躁易怒、工作压力大、嗜咸、碳水化合物及油脂与纤维食物摄入不平衡)、炎症反应等。龙惠东等[24]的动物实验应用高盐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出现典型的MS 表现,实验结果显示高盐高脂共同作用可诱导大鼠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引起胰岛素抵抗。因此针对易感人群改善生活方式对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及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前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另外,中医学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原则正是我们在MS 发生不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之前所努力的方向,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中医药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优势。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必须采用药物治疗进行二级预防,目前西医仅针对各个组分制定治疗方案:如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抗血小板等。但西药本身就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如降压药可使血糖、血脂升高,调脂药可升高血糖,抗凝药诱发出血等,且可引起多脏器的损伤。而中医学多结合患者中医四诊、临床表现等辩证施治。两者合用优势互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小结

目前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尚不明确,发病机制有待阐明,治疗干预方式有待完善。MS 为多学科交叉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以及肾病科等均有涉及,各个组分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它们有共同的作用机制即胰岛素抵抗,这与中医学关于疾病诊治思维方式“整体观念”“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等不谋而合。目前,代谢综合征缺乏明确的中医诊断标准及症候辨证分型,缺乏中医共识,其治疗多依据中医症候,虽取得疗效但存在一些局限性。MS 作为当今时代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规范患者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控制将是重中之重,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将形成更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系统,造福于人类健康。总之,现如今医疗环境不断优化的社会,对于具有高发病人群特点的代谢综合征,要降低发病率,应该有更多的医护人员能参与到治未病研究宣传中去,增加人们对代谢综合征的知晓率,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组分硬化血脂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你了解“血脂”吗
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金雀花中黄酮苷类组分鉴定及2种成分测定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