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言消失

2020-02-14 05:55马志国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野战营长礼堂

马志国

一则轶闻,说的是1910年美国部队一次传递命令的情况。

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8点钟,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一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話,就在礼堂里集合,我将为他们放映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们穿着野战服前往礼堂,这个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每隔76年才能见到一次。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着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带着哈雷彗星将在礼堂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会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哈雷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穿野战服开着“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传来传去,“哈雷彗星”变成了“哈雷将军”,是不是挺有意思?

如此戏剧性的情节,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上演着,只是大多不再可笑,而是变成了可气可恼的人际冲突。究其起因,就是因为我们听到了面目全非的传言。

这是为什么?用心理学的话说,这是间接沟通信息失真惹的祸。

在社会心理学上,以不同的依据可以把人际沟通分为不同形式。其中,依据沟通是否经过中间环节,可以把人际沟通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直接沟通没有中间环节,比如,张三直接把要说的话告诉李四;间接沟通要经过中间环节,有时候这个中间环节还可能有好多,比如,张三的话经过几个人才传给李四。

心理学告诉人们,信息传递的过程往往会失真。

为什么?当然不能排除信息发出者的因素,比如发音模糊,也不能排除传递过程的因素,比如环境嘈杂。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信息接收者的心理因素。

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心理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是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每个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也就是被选择。他不想留意的部分,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是不被选择。至于选择什么,是由人的主观倾向性决定的,由人的需要、兴趣、爱好、经验等决定。

第二步是主观性地处理信息。对被选择的信息,大脑加工处理的时候,必然地要融入个人的经验、观念、态度等。就是说,必然有主观因素的投入来对信息作出解释。这种解释,自然倾向于与自己的主观态度相吻合,使加工自认为“合理”。于是,信息经过“合理的加工”后,变了样,变成了自己需要的样子。

在间接沟通中,由于信息要经过中间环节传递,甚至经过很多中间环节传递,每个中间环节都会进行自认为的“合理的加工”。于是,间接沟通也就更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使接收者接收的信息,与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有了很大不同,甚至面目全非。就是说,间接沟通的一个最大麻烦,是更容易导致信息的失真,而且,中间传话的人越多,失真越厉害。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环节是怎样一步步把信息“合理加工”得面目全非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中间环节导致信息失真,很少有人故意而为,多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

我们在生活中,一不留神也会掉进间接沟通信息失真的圈套。心理咨询中发现,人们的日常沟通中,常常让间接沟通信息失真欺骗了自己,让传言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许多误会。

怎么办?很简单,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亲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一切日常生活中需要沟通的人和人之间,不要像前面故事那样靠传来传去的传话来沟通,要尽量减少间接沟通,尽量增进直接沟通,尽量变间接沟通为直接沟通。一句话,尽量当面锣对面鼓,有话当面好好说。

如此,常常会让传言消失。

编辑:汐颜 xiyanbianji@sina.com

猜你喜欢
野战营长礼堂
晕碾
野战数字音响扩声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野战便携式连队音响的设计
结 婚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小小野战兵
一声雷响
野战“活点”三维电子沙盘
“暗算”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