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2020-02-17 15:27岳月
世界环境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江藏区牧场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前身是玉树州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于2001年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政局注册,2008年4月9日在省民政厅登记注册升级为省级民间环保组织,是藏区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

协会致力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与传统优秀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宣传,关注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致力改善三江源的生态环境。玉树三江源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哈希·扎西多杰作为这个协会优秀群体代表之一,先后荣获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第六届“地球奖”,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等奖项。

协会做了什么?

“草原部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02年7月,与北京“绿色网络联盟”共同发起了首届大学生支持青藏高原草原生态保护行动。由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几所高校的12名大学生志愿者进驻长江源头的措池村开展了志愿活动。

2003年7月,组织了第二届首都大学生支持青藏高原草原生态保护行动。

“绿色摇篮”环境教育项目

自2005年开始,协会在三江源地区推动了“绿色摇篮”环境教育项目,在6所学校开设了正规的环境教育课,正式接收环境教育的学生达12610人。

到目前,协会先后组织玉树地区的72名中小学老师进行了环境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参与人数达13200人次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11场;参加师生达15000人次的环保演讲13场。2007年10月25日,“绿色摇篮”环境教育项目荣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宣传活动

2005年,协会在青海和甘肃藏区进行了濒危猫科动物与藏区流行服饰的因果关系及其市场调查,在12天的调查时间里,总行程1668公里,发现经营野生动物皮的商店有261家。

2005年8月,在澜沧江发源地青村成功举办了首届藏族绿色乡村生态文化节,宣传绿色消费理念,推崇绿色服饰,并向主流社会展示,开创了在藏区不穿濒危动物制品服饰的生态文化活动先河。

乡村社区协议保护

2006年9月,通过协会的促进,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措池村签订了一份旨在保护“通天河源索加—楚玛尔河野生动物保护分区”生物多样性的协议。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协会签订了保护委托协议书。

雪域环保人网络

至2016年底,协会长期陪伴服务的“雪域环保人网络”覆盖基层环保组织25家,佛教自然文化传承中心3家,绿色示范乡镇1个,绿色典范乡村2个,绿色示范牧场5家,绿色健康服务站15个,物种保护公众教育基地5个,有135名环保协会成员,750多名环保志愿者;覆盖青海省的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海西共6个州的15个县20个乡镇27个村及17所寺庙。

未来要做什么?

绿色健康活动

进一步强化针对乡村环保医生的环境教育与绿色健康培训,鼓励乡村环保医生在采集藏药材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在附近草场搜集重要水源信息、观察药材以及周围土壤和水质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由乡村环保医生带动更多的牧民自觉参与到自然环境保护当中,从中学会自我管理和生态修复模式。

“绿色摇篮”环境教育项目

通过组织跨地区的生态道德教育交流培训活动,使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家长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探寻藏区中小学环境教育模式,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教材编辑委员会,编写适合当地的生态道德教育读本。

雪域环保人网络

完善已有环保人个人档案,寻找新的环保人加入。对符合条件的环保人进行小额资助,为更多步入保护环境行列的环保人提供资金及平台支持,实现三江源地区环保主体的公众化与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创新的多样化。

卓巴仓

“卓巴仓”项目将应对青藏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和青藏游牧文明传承衰微的问题,以回归青藏草原并传承游牧文化的知识青年创业者为主体,创建生态牧场、景观牧场、休闲牧场、养生牧场等全新的青藏生态牧场。

“亚洲水源保护地”——三江源牧民社区主体的水资源共管模式

在亚洲水源地——三江源,选择四个牧业社区,以社区自然资源共管为管理模式,以生产生活互助的牧场聚落小组为行动单元。以可持续为保障,探索一种以当地牧民社区为主体的亚洲水源保护模式。

猜你喜欢
三江藏区牧场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海上牧场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三江并流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叮当牧场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Gift Horse
海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