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2020-02-21 04:55陈英华王明杰
社科纵横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民融合农业

陈英华 王明杰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泰安 2710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融合,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农村纷纷加快产业融合步伐,涌现出不少成功的典型,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但大多数普通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在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值得探讨。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和特点

农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收(马晓河2016)。农村产业融合有横向融合和纵向融合,但无论哪种融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

1. 产业基础。农村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所以必须有具备一定优势的农业产业。这一产业可以是当地特色的产业,或是当地农民多年来一直从事的产业,但无论何种产业,必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基础及资源条件,并且这一产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只有具备优势产业,与相关行业进行融合才有规模效应,否则无法谈及产业的融合。

2.人力资本。产业融合必须有相应的实施主体,无论是哪类主体,都需要由人来实现,因此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具备相关知识、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必要条件。这些人因其自身的素质可以创造价值,因而具有资本属性,这些素质涉及现代农业知识、信息技术、营销、农业管理、产业链运营等众多领域。

3.资金条件。产业的融合无论是纵向融合还是横向融合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但农村融资仍比较困难,金融机构还是不愿贷款给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想扩大规模、购买新设备等都需要资金支持,而产业链延伸、农产品深加工更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充足的资金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

(二)农村产业融合的区位差异性

不同的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具有区位差异性。根据农村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不同,可把农村分为近郊普通农村和近郊有旅游资源的农村、远离城镇的普通农村、远离城镇有旅游资源的农村,不同地域农村产业融合的状况有较大差异。此处农村不包括已经或基本城镇化的农村,所指旅游资源为自然资源及历史遗迹等资源禀赋,不包括新建人造景观。有旅游资源的农村不论近郊还是远离城镇,都具有先天优势,村民在旅游旺季从事旅游相关服务,平时务农,旅游产业还可带动当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因此这类地区一般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

无旅游资源的农村,近郊与远郊有较大差别。近郊农村,特别是大中城市近郊农村,除去发展工商业之外,由于城区对中高端农产品及多功能农业的需求旺盛,因此农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会吸引一定的外来资本(包括高素质人力资源、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当然种植的方式、农作物种类等都与众不同,大多通过发展高科技农业、休闲农业、社区农业等实现产业融合。投资方一般雇佣当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将现代种植方式方法传授给当地农民,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可以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而随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会吸引越来越多外出的村民返乡,有的村还吸引了周边村的很多村民就业。

远郊普通农村,有些村有外出务工村民(包括在外经商并积累一定资本者)返乡创业或外来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他们一般不从事传统种植业,大多从事经济附加值高的种养殖业或休闲农业等,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本地农业发展。也有部分村有致富能人或优秀的村级带头人,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走产加销一体化或与其他产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推动当地农村产业的融合。除此之外更多的村庄既没有外来投资也缺乏优秀的带头人,又无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流入,因此农业发展比较滞后。村民大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更多的是依靠打工收入,因此村民们根本不重视农业发展,使当地农业愈发滞后,当然也就没有任何产业的融合。当前这类村庄占较大比例,在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挑战

当前在广大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甚至很多定居城镇,留守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这对农村产业融合带来极大挑战。

(一)农业以传统经营方式为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于、快于其他产业劳动力,这也引起社会对于未来谁来种地的担忧。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很少有五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由此导致农村产业融合的参与主体普遍呈现老龄化,不仅是普通农民,还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成员的老龄化。务农人员老龄化导致当前农业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不具备农村产业融合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老年农民因体力和精力下降,无法外出打工,他们以土地为生,但主要是靠天吃饭,在农业生产中倾向于选择一些劳动强度低、投入少、技术要求低的传统农作物。这种现象在很多远郊普通农村较为常见,中青年农民主要依靠打工收入,而老年农民由于既不懂技术又不了解市场,他们从事农业主要依赖于传统种植习惯,所以大多种植普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较少,即使有少数经济作物种植户,大多选择传统的普通品种,由此增加的收入也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单纯依靠种植环节难以使农民致富。调研中笔者发现在很多村庄,村干部也想带领村民致富,但不知道选择什么产业来致富,以及如何去开拓市场等,这些对于没有任何市场经验的农民来说确实比较困难。

(二)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推广难

农村人口老龄化,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及热情相对较低,导致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较难、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滞后。

农业新技术推广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队伍老化。老一代农业技术人员逐渐退休,新一代农业技术人员匮乏,很多学农的大学生毕业后并不从事农业,也不愿意到基层,或者到基层两年就找机会离开,如此一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非但没有壮大反而减弱。另一方面是务农人口老龄化导致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和学习能力降低。如近年来国家推行的测土施肥技术,各地方的农业推广人员也在很多农村地区进行试验,但很多农民对此漠不关心,除非地方政府强制,否则大多农民还是按过去的老办法施肥。对于一些农业新品种及种植方面的新技术,大多数农民在没有看到实效的情况下很难接受,因此纵然市场对农产品的品质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农民生产的产品品质却没有相应提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农产品主产区面临的一个难题。

另外当前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大多数仍然孤立进行,与产业链上下游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很少。在很多普通农村地区,农民仍然面临农产品卖难问题,如近几年多种农产品轮番遭遇滞销困境。反观这些地区大多农户都是坐等收购商上门收购,在短期供给大量增加时,收购商会压低价格,农民也毫无办法。其实很多农产品已具备较成熟的深加工技术,并且也有广阔的市场,如果当地有大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并且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或者农民与外贸出口企业建立销售联系,这些卖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近年来兴起的农村电商,虽然全国范围有很多成功的典范,但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仍为数不多。排除物流及保鲜技术等因素,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年轻人稀少,留守农民不懂何谓电商,更谈何网上销售。即使有少数农民尝试网上发布销售信息,但对于网络技术、产品营销及相关服务等不到位,也难以做到持续化运营。

(三)产业融合中农民参与不足

当前各地纷纷大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但现实中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产业融合所需人才匮乏,往往是地方政府完全主导,而农民只是被动参与。地方政府完全主导,积极的方面在于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短期内能快速集聚相关资源,如土地规模流转、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因此产业融合项目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消极的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追求的是短期见效,形成示范效应,这就决定了政府不可能对所有农村进行同等投入,往往只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庄投入,着力打造示范村。由此导致了示范村仅仅停留于示范,对其他村庄不具有实质借鉴意义。还有些政府主导的产业融合因为过于注重短期效果,盲目跟风,如在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情况下,建设一些人造景观或设置游乐项目以此来发展乡村旅游,这种没有乡村特色的乡村游,显然不可持续,难以获得长期发展。

(四)农村资金匮乏

农村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青壮年流出农村,流向城镇,伴随人口流出的是资金流出。大部分农村家庭,如有子女上学,资金主要用于子女教育支出,而在子女就业后家庭资金也间接地流向城镇。因为年轻人大多在城镇生活、居住,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少量流回资金主要用于老年人的生活及医疗支出。而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成家后,为了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要在城镇买房,为减轻子女的压力,农村父母还会把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支付房款,这些资金也大量流入城市。所以,农村不仅没有资金流入,还一直处于资金不断流出的境地,因此农民在生活开支之余真正能投入农业的资金十分匮乏。

此外,金融部门对农村资金的投放较少,原因在于大多数农村还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金融机构对经营规模小的单个农户授信力度有限。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给农村产业融合带来一系列挑战,但换一个角度看,老龄化也意味着产业融合发展蕴含着新的机遇。

(一)老龄化对农业的新需求

1.农业的养老功能

当前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需求不断攀升,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年人对农业的需求也呈现多方面。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农业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农民而言,由于一辈子务农,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耕种土地更已经成为习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还有部分城市老年人,特别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身体健康的退休老人,很多愿意到贴近自然的乡村居住,甚至租一块地自己耕种,享受田园生活。因为相对来说农村的空气更清新,而自给自足,既保障了食品安全,还可以锻炼身体,在某种程度上,农业成为养老产业的一部分。

2.对绿色、保健功能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常见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从饮食方面加强保健,绿色农产品及对老年常见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的农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如人们对一些无激素、无农药、生长周期长的农产品及过去困难时期吃的野菜、粗粮、杂粮等,需求日益旺盛。但受传统思维影响,很多农民一味追求产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大量农产品,导致农产品不仅口感及营养价值受影响,而且常常面临滞销。另外有些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如一些野菜尚未进行人工种植,还有的种植面积较小,产量比较低,并且深加工产品也不多见。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工种植野菜、对粗杂粮进行深加工都可以实现,农民及农业企业应该加大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开发。

(二)人口老龄化为农村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变革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已成趋势,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农业生产技术和农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加快农业生产改革。一是加快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具有一定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业规模经营,如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愿原则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不仅有助于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操作,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的统一防治,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老年农民的劳动强度。三是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相关科研机构研发符合农村老龄劳动力操作的农业机械和简单化的栽种模式,降低农业生产对人力的依赖。

2.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带来机遇

农村人口老龄化,这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需求日益增长,乡村可以是以农业种植为主,还可以发展其他产业,如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等。交通便利且有一定旅游资源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是产业融合的最佳选择,有地方特色民俗的村庄,可以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这类产业对农民的劳动能力要求不高,并且很多老年农民拥有一些传统技艺,如当地传统特色食品、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这些可以进一步发掘并传承,都可以成为相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此外在交通便利、环境较好的乡村还可以把农业与养老融合发展,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规划设计,以及一定的管理人才支持。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农村也需要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产业链延伸等谋求发展机会。

3.为资本下乡提供机遇

农村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当前务农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一代无人愿意务农,很多老年农民年事已高,逐渐丧失劳动能力,有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意愿;同时农村缺乏资金,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这些为资本下乡提供了机遇。当然下乡资本不能改变耕地性质,同时要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下乡的资本不仅仅是物质资本,还应该包括人力资本,即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既包括农业相关技术人员,也包括有一定管理经验及创新意识的人才,这些人应该是热爱农村、农业,并真正投身于农业农村发展。

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

农村产业融合不能仅依靠农民、农村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相关主体提供必要支持。

(一)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产业规划及政策宣传

在农村产业融合进程中,地方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应该主要发挥在产业规划指导及政策的宣传方面。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参与者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广大农民,各村应结合本地情况,由农民自主选择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指导及政策支持。在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应组织相关人员,如农业专家、农业企业家、政府涉农部门人员等,在充分调研基础之上作出指导,以避免农村产业的盲目发展导致农产品过剩。如近年来各地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纷纷弃粮种菜,并且大多种植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常见蔬菜,由此导致农民种出来的蔬菜大丰收,但却卖不出去,有的因为连采收成本都收不回来,只能任其烂在地里。

(二)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当前农村留守农民多为老年人,并且很多年事已高,对务农有心无力,年轻人则多数无心务农,因此有必要适时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当然各地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自主自愿原则,以农民自愿流转为主,村集体在此过程中应发挥一定的引导及协调作用,避免强制行为。同时在流转过程中要确保不能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特别是基本农田,对承租方要进行相关考察,确保承租主体具备相应的经营能力,尽最大可能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挖掘传统技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在广大农村,有很多老年人身怀绝技,但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导致很多技艺后续乏人,甚至面临失传。其中有些技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或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些在今天看来仍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这些都需要挖掘出来并进一步发扬光大,进而助推农村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有的技艺可以与文化产业结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些技艺如柳编、苇编等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农村的第二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一产和二产的融合。当然这些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必要时引入社会资本投资。

(四)推动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

当前各地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都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现实中每个主体都在积极谋求自己的发展壮大,但通过调研及实地走访可以发现,每类主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及劣势,单打独斗都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如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在生产环节有优势,但在销售及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不专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合作的领域(如农资采购、技术指导及销售等方面)能发挥优势,但在其他环节面临困难;农业企业则具有市场及深加工的优势,可以较好地弥补其他几类经营主体的不足。农村产业融合是将农业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因此这需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所长,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所在地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五)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的人力资源支持

1.引导涉农大学生投身农业、农村,农科类的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水平的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国家当前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农业专业人才,这正是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大好时机。各级地方政府要提供积极有力的扶持政策支持涉农大学生去农村就业、创业。

2.加强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训,如农村具有较高知识水平或技术的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这些人是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力军,是农业和农村的希望,只有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素质,才能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步伐。

3.搭建平台,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人力资源,如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院校的专家、大学生村官及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等力量。当前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短期内的教育培训难以快速见效,必须充分利用当前可供利用的人力资源。如农村的种养殖户经常遇到难以解决的种养技术问题,而农业科研院校内的专家、技术人员,在特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人力资源的价值。但是农民有了技术难题并不知道找哪些人解决,怎样把农民的需求传递给技术专家以及专家的咨询费用由谁来出,这些问题都应统筹考虑并得到妥善解决。建议地方涉农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搭建平台,积极整合各方人力资源,为农业农村的发展贡献集体合力。

猜你喜欢
农民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饸饹面“贷”富农民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