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浅析

2020-02-21 08:46覃良生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甘蔗优化对策

覃良生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蔗栽培技术的持续发展,简要分析广西兴宾区小平阳镇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关键词 甘蔗;双高栽培;栽培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05

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属于甘蔗种植面积相对较多的乡镇,具备比较优质的地理环境,位处北回归线以南,具备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且雨水充沛,日照时间足,整体气候条件呈现夏炎多雨、干湿季分明的特征。来宾市兴宾区平均年降雨量在1 200 mm左右,全年无霜期达到350 d。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的地理环境与条件非常适于甘蔗的种植,在双高栽培方面具备明显的先天性条件优势。但是,传统栽培技术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以及意识方面的缺陷。对此,探讨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价值。

1 甘蔗栽培技术现状

在甘蔗栽培过程中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甘蔗的产量以及含糖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应大力推行与应用双高栽培技术,从而实现甘蔗栽培经济效益的提升。目前,兴宾区小平阳镇在甘蔗栽培方面的目标产量为每667 m2产原料蔗6 t以上,每667 m2有效茎中大茎品种4 500~5 000条、中茎品种5 000~6 500条,平均单茎重中大茎品种1.33 kg以上,中茎品种1.2 kg以上,甘蔗蔗糖分成熟期平均蔗糖分14.5%以上。双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甘蔗本身的品质以及产量,但是在具体栽培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双高栽培技术的实施[1]。

目前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5点。1)甘蔗种植农户的栽培积极性较低。受市场经济方面的影响,甘蔗的市场价格不断改变,但是甘蔗的整体栽培成本一直处于提升阶段。在这一环境下,甘蔗种植户往往会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略甘蔗产量、含糖量方面的追求,导致甘蔗种植无法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2)生产方式过于粗放。种植户在栽培过程中往往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进行管理,应用人工方式对甘蔗进行栽培与砍收,应用机械栽培的意识不强,习惯采用传统方式,不合理应用科学方式进行管理,必然会导致甘蔗的产量以及含糖量下降。另外,在施放甘蔗追苗、中耕、壮尾肥上蔗农都喜欢施放大量的尿素,而钾肥、磷肥放得相对较少。甘蔗在偏施氮肥后前期生长势很好,但是甘蔗基部比较小、尾部比较大而重[2]。3)肥力下降。甘蔗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应用无机化肥进行栽培,导致土壤逐渐板结,从而促使土壤肥力不断下降。4)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甘蔗种植户往往会选择比较远的地域进行种植,导致有机肥在运输方面存在高难度、高成本,从而影响了土壤的实际效果,在种植期间间接形成了高成本。5)种植期间甘蔗本身的连片种植面积比较小,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导致甘蔗整体栽培效果较差。

2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优化对策

为了更好地达到甘蔗双高栽培技术效果,需要结合甘蔗种植期间的特征、环境特征以及相关问题,应用科学合理的双高栽培技术措施,促使甘蔗达到“双高”标准,同时推动甘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1 品种选择和处理

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优化性处理是甘蔗双高栽培技术的核心与关键[3]。在甘蔗品种选择期间,需要按照种植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挑选抗逆性强、抗病毒的品种,保障甘蔗可以真正达到高产与高糖的效果。目前,在品种选择方面推荐采用桂糖29、桂糖32、桂糖42以及柳城05/136等品种。以柳城05/136为例,在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排第3,该品种表现特征为出苗整齐、苗势好、成茎率高、有效茎较多,前期生长相对缓慢,中后期生长稳健,长势好,直立抗倒伏,蔗茎梢头轻度蒲心,易剥叶、无气生根,宿根性好。

在品种选择后需要保障梢头苗健壮且无病害,播种时可以应用全茎苗,砍苗期间需要注重甘蔗茎的横切处理,不能斜切。同时将存在病虫害的芽节取出,选择健康的种苗。采用刀口进行砍种时,应当保障速度快且稳,预防损裂现象的发生。农户可以按照甘蔗的具体品种、种植时间以及发芽情况等开展催芽工作,同时需要注重浸泡处理,提升种苗本身的吸水能力,使其尽快发芽并杀灭存在的病虫,避免病虫害的发生。甘蔗种植期间需要确保甘蔗茎、芽饱满且无空心,浸泡方面可以应用50%多菌灵、800倍甲基托布津,浸泡时间一般5 min即可。

2.2 选地

甘蔗种植过程中区域的选择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提升甘蔗整体的产量以及含糖量,需要尽可能选择土层比较深厚且带有丰富有机质的砂壤土,保障甘蔗全年生长期间有充足的养分[4]。同时选地时应当尽可能考虑后续灌溉、运输等条件,保障交通便利、灌溉条件优越,确保施肥与排灌效果得到保障,从而提高甘蔗种植后的日常管理效果。

2.3 整地与施肥

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地理条件特殊,在种植期间需要注重整地管理。以机械方式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一般为40~45 cm,达到平、碎、松、深的效果。旱地方面需要确保植沟深度达到20~25 cm。沟底蔗床应当保持平整,宽25 cm。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植沟稍浅。在栽培管理期间注意土壤湿度,一般以70%湿度为标准,即手能抓成团,以保证齐苗;采用地膜覆盖的优势产区应先灌溉,待水滤干后土壤相对湿度达到70%左右时下种。“双高”基地蔗区可采用深沟板植栽培技术,一般开植沟深30 cm左右,沟底宽25~30 cm,铲平不松土,一次成型。施肥方面一般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应用为主,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30%~40%,一般每667 m2地施尿素10 kg、钙镁磷肥40 kg、氯化钾20 kg。

2.4 开沟播种

开沟距离保持30 cm左右的宽度,深度控制在35 cm左右,行距控制在110 cm左右,这样的间距可以更好地为后续机械性收割提供条件。为了保障甘蔗的双高种植需要,必须严格控制播种的技巧方式。甘蔗的春播实践一般是在每年3月前后,并在12月前后開始收割。一般每667 m2的种茎可以达到8 000个左右,所有的甘蔗芽都必须向着甘蔗种植沟侧,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3 cm左右。

2.5 田间管理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及时对蔗苗进行补缺性处理,在种植沟断垄位置进行补苗,需要保障每667 m2地的蔗苗数量至少在5 000个左右。及时做好追肥和培土处理措施,甘蔗的高度不能低于70 cm。在距离甘蔗根部10 cm位置进行施肥,培土的高度一般在15 cm左右。一般情况下,甘蔗有两三片真叶期间,应当及时进行灌水并施肥,一般采用配方肥,每667 m2地施肥150 kg左右,保障甘蔗的双高性生长。

2.6 病虫害

甘蔗种植期间比较常见的虫害主要是蓟马、棉蚜虫、螟虫。病虫害防治方案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品种选择。尽可能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2)种植期间出现病虫害,应当及时砍下相应节段并销毁,规避大面积的扩散。3)采用药物方式实现对病虫害的扩散控制,一般是以氧乐果、阿维菌素以及噻虫嗪等药物为主。例如,发生螟虫幼虫为害时,如果为害位置为甘蔗心叶,可以采用1 000倍50%杀螟丹或是500倍25%亚胺硫磷进行喷洒,喷洒位置在三丫叶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效果;蚜虫为害初期,可以应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结合一定量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喷洒时间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清晨,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药物直接浸透至甘蔗枝叶中。

在病害方面,甘蔗的病害以褐条病、赤腐病、虎斑病等为主,按照病害的特征一般是在种植之前保障种茎无病害,并提前采用药物对种茎进行浸泡达到早期预防效果。一般将种茎浸泡在50%苯莱特1 500倍的溶液中20 min,便可以实现对赤腐病的预防。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发生病害,则需要看具体的病害类型进行防控。褐条病为害时,可以应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连续喷洒2~3次,每次间隔10 d左右。如果发生虎斑病,可以应用5%井崗霉素水剂进行防控。

4 结语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在栽培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品种选择、肥力确保等多方面的技术措施,改变以往粗放式的栽培理念,真正推动双高栽培技术的良好应用。借助优质良品实现有效的栽培,全面整地施肥,落实规模化、开放性经营,从而达到更加突出和理想的甘蔗双高效益,推动小平阳镇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华.试谈广西甘蔗种植问题与双高栽培技术改进应用[J].农家参谋,2019(23):65.

[2] 余凡云.试论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25.

[3] 农蓓,欧丽萍,梁永游,等.百色甘蔗生产机械化与人工种植效益对比试验[J].广西蔗糖,2019(3):60-62.

[4] 卢星高,范业赓,丘立杭,等.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J].热带农业科技,2019,42(2):51-54.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甘蔗优化对策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吃甘蔗
甘蔗
浅析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黑熊吃甘蔗
逆境菩萨